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这些朝廷本来大加笼络的宗主,越来越显示出讨厌的一面。他们的庄园像一个个的独立王国,使国家政令不畅,税收不足。所以冯太后的第三条措施,就是拿所谓的宗主督护制开刀,实行三长制,大刀阔斧的改造北魏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

三长制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而是汉魏时期早已成熟的政治成果。具体内容就是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称三长。三长并不算国家正式任命的官吏,主要是起个熟悉当地民情的作用,是村民的领头羊,负责清查户口,催缴赋税等等。有了三长,上级官员来农村调研考察收税,就不用挨家挨户的自己跑,而是直接集合三长们,让他们分头汇报或办理。作为对三长辛勤工作的回报,朝廷又规定,他们的家族中,可以有若干免税的名额。如果工作出色,三年内没有任何差错,名额还可以再增加一人。通过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特权,提高三长们的工作积极性。

北魏实行了三长制后,再配合均田制,朝廷就打破了宗主的人口垄断,为国家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理顺了关系,培植了税源,使得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立足温饱奔小康,也就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冯太后强有力的推动下,这三项政策排除万难,坚决的被贯彻和落实。实际上这三项政策完全是以前中原王朝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适合农业社会的普世准则。冯太后大力推行实施的结果,是使北魏王朝脱胎换骨,由奴隶时代跑步进入封建主义,国力臻于极盛。

太和十四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正式接掌了北魏的朝政。在祖母冯太后耳濡目染和有意培养的之下,孝文帝从小醉心汉族文化,对四书五经手不释卷,言必称孔孟老庄,读必观史记汉书。所以孝文帝掌权后的最大心愿,便是如何高举这场改革的伟大旗帜,继续加以深化,从而达到全盘汉化的最终目的。

没多久,孝文帝就在开会的时候问了群臣一个问题:我们北魏究竟是个什么德性?

孝文帝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水平,原来根据古人的多年研究,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水德、木德、金德、火德、土德任选其一。当然这个不能随便乱选,要参照前朝定标准,不然据说会造成乾坤倒转,王朝灭亡的严重后果。于是群臣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番辩论后,决定本朝要越过中间一百多年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王朝,直接继承晋朝的事业,为水德。孝文帝表示同意,接着还规定,年初第一个申日祭祀祖先,而年终最后一个辰日,举行腊祭。

除了王朝的德性,孝文帝还很关注谥号这个问题。谥号就是皇帝或大臣死后,朝廷友情赠送给他们一个或两个字,用以概括其一生的行为。孝文帝整顿谥号,首先从历代先皇开始,根据功绩的大小,重新改谥,并排定了在太庙的座次。他还针对有关部门不愿得罪死人,经常把美好的谥号胡乱赠送的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比如当时有位大臣郑羲,他的女儿嫁给孝文帝为妃。郑羲去世后,给他议定的谥号为“宣”。圣善周闻曰宣,结果谥号报到孝文帝那里,被否定了。孝文帝认为郑羲此人虽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但是为官却不那么廉洁清白,于是改谥为“文灵”。不勤成名曰灵,意思就是讽刺他没多少政绩,却还有挺大的名声,是个混子。

无论是德性也好,还是谥号也罢,再加上祭祀大典,这些无一不是汉族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孝文帝关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改造中央政府,使整个朝廷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加速向汉族政权靠拢。而经过用这些小打小闹的革新探路后,孝文帝自我感觉良好,为了刺激守旧鲜卑贵族迟钝的神经,加大汉化改革的步伐,他心中酝酿了一个重磅举措——将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

平城位于今天的山西大同,地理位置比较靠北,气候寒冷,六月也有可能会雪花飘飘。当北魏偏居一隅的时候,作为首都倒还凑合,但现在的北魏今非昔比,不但控制了黄河流域,还有逐渐往淮河推进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再把平城当做行政中心,呆在那里欣赏六月飞雪,就有些自甘平庸之感,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还有一点,平城作为百年的首都,是鲜卑旧贵族占据的大本营,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而且脑袋普遍僵化,对汉化改革十分不感冒,让孝文帝有种施展不开的感觉。所以深思熟虑之后,孝文帝决定把他们连根拔起,通过迁都洛阳,解决以上两个消极的因素。

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孝文帝深谙此道,他知道贸然打出迁都的招牌,必然会招致很多人的激烈反对,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为了淡化迁都的震撼力,有必要推出一个更让人无法接受的决定,然后自己顺势在群臣的要求下妥协,抛出迁都这个方案。通过这种连吓唬带糊弄的方式,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同意迁都。

一步之遥有多远——皇太子的废黜》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阿拉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步之遥有多远——皇太子的废黜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