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马融老师不只是学问大,派头也很大。他是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汉明帝皇后(马援的女儿)的侄子,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家中不是一般的有钱。

治学讲究心静,马融老师的讲堂却非常有特色:一边是弟子们在讲堂里子曰诗云,温故知新,书声朗朗;一边是讲堂前侍女如云,轻歌曼舞,环佩丁冬。

这样的学习环境,想必很多人早已心神不定口水直流想入非非了。但卢植却几年如一日,潜心治学目不斜视(大户人家的侍女可都是美女),可见定力有多高,传说中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不过如此吧。

卢植的师兄更有名,是遍注儒家经典、一统经学的郑玄。

郑玄师兄是个奇才,十二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卢植刚刚出生),就已经能当老师讲述儒家五经了。

几千年以来,为《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做过注释的人多如牛毛。一般情况是一个人精研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至于一个人能遍注群经而且长期获得肯定、作为官方教材的,除了郑玄,就只有朱熹能够获此殊荣。

老师很牛,师兄更牛,当师弟的卢植自然也不是吹的,史称“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后汉书•卢植传》),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两部儒学大作,可惜这两本书都没能流传至今(保存传统文化实在很重要)。

说起学问,师徒三人可以相提并论,郑玄师兄略胜一筹。但说起武略,马融老师和郑玄师兄,也就只能望望卢植的背影。

后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东汉朝廷首先派遣三个猛人率领政府军打了过去。这三个猛人名字分别是卢植、皇甫嵩、朱俊,排名第一的就是卢植。

根据惯例,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最受器重的。这次也不例外,政府军排名第一的卢植面对的正是黄巾军中排名第一的大头领——张角。

双方见面,不认识,那就打吧。打了几仗下来相识了,张角原来是个挨打的主,一路是丢盔弃甲边打边跑;卢植原来是个打人的主,一路是趁胜追击一顿猛揍。

张角一口气跑到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决定再不跑了,发誓死也要死在这里(不幸被他说中了)。双方就在广宗打起了持久战,战役从第一阶段的运动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阵地战。

卢植有耐心和信心打持久战,但他的老板——汉灵帝刘宏却没这个耐心,加上一个太监左丰索贿不成进了几句谗言,就把卢植抓到了京城洛阳问罪。

后来接替卢植围攻张角的将军皇甫嵩,沿用卢植的用兵方略,取得了对战争进程有决定性意义的广宗战役的胜利。卢植也就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重新认识,不但立即无罪释放,而且东山再起担任尚书。

但卢植最受时人敬重的,不是他的文才武略,而是日后董卓专权要废掉小皇帝时,眼看满朝文武的沉默和胆怯,面对屠夫董卓的嚣张与残暴,卢植的一声正义的抗争。

按照惯例,敢跟董卓叫板的人,大好头颅过不了几天就会搬家,卢植却毫发未损,仅仅是丢了官而已——因为他的名望举世无双,连杀人如麻的董卓也不敢去杀这样一个粉丝满天下的人。

看来名气大了就是好啊,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后来的猛人曹操评价卢植时,说他是“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虽然曹操此人一生说过无数的真话,但只有这一句,我认为是最真实的。

短暂的大学生涯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卢植时年三十七岁。正当壮年的卢植,除了在学术方面有些声望之外,还没有举世瞩目的名头,而且身体状态似乎不怎么好——他刚从九江太守任上休假养病。

卢植和刘备是同乡。有着老乡这个身份,再加上皇族的名头,刘备得以拜卢植为师,开始了大学生涯。

刘备读的大学,有点像今天的研究生教育,一个导师,辅导一拨学生。

教授自然是卢植先生。

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学生,除了刘备,还有两位:刘德然和公孙瓒。

刘德然与刘备同宗,只是辈分搞不大清楚。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通过观察刘备在卖草鞋这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中的突出表现,认为刘备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由于刘备与刘德然上学的地点,离老家很远,在京城洛阳附近的缑氏山中(今河南偃师东),因此上学的学费、路费是笔很大的开支,这就难住了靠卖草鞋勉强度日的刘备母子。为了让刘备读完大学,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刘元起,经常不顾老婆的反对资助刘备,甚至给刘备的开销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多(与德然等)。

有人说,这是一种政治投资,其实未必,因为贫寒之家亲戚好友相互帮助是常有的事,并不全是为了回报。

虽然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活着就为两个字——利益,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有一些不掺加利益的成分,不能一概而论。

韩信为一饭之恩报以千金,漂母却不是为了得到千金的回报而施与一饭。

另一个同学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今迁安、迁西一带)人氏,出身贵族家庭。

由于公孙瓒的母亲不是正妻(这个很重要),所以长大后没能像袁术、曹操等大贵族一样,一出道就被推荐为“孝廉”或“茂才”(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一类的高考制度),然后直接任命为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干部。公孙瓒刚开始只是当了个地方小公务员(郡门下书佐)。

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孙瓒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的最佳定义。

他凭借俊郎的帅哥形象,加上声音洪亮嗓门大的优点,很快得到了地方长官太守大人的赏识。太守大人不但让他做了自己的东床快婿,而且公费派遣他到卢植门下深造进修。

教授卢植,研究的是儒学,刘备和他的同学,自然跟着学习的也是儒学。

东汉末年,儒家教学一般是采用儒学“五经”( 《毛诗》、《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当时还没有“四书”之称)等著作作为教材。因此,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学习的主要课程就是这些。

儒学经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取得正统地位。儒学的精髓,也被董仲舒归纳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后世的儒学讲授,多采用这一思想。

在卢植教授的传授下,刘备和他的同学们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刘备,从他日后的作为来看,完全符合儒家的标准。

此外,身教甚于言教,卢植教授一身正气、忠心为国的为人处事风格,对刘备等人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同学当中,刘备和公孙瓒非常合得来,称兄道弟,关系好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刘备上大学期间的又一收获。后来他能在乱世中混出头来,得到了公孙瓒师兄的不少帮助。

可能是受到公孙瓒师兄的影响,草根出身的刘备,也喜欢上了当时贵族子弟才能享受的娱乐活动——喜狗马(打猎)、音乐、美衣服。

这透露出刘备是一个很能合群的人。在贵族子弟成群的大学,他没有顾影自怜、自卑自弃,而是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打成一片。

小时候能不能合群,是一个人长大后能不能当带头大哥的重要标志。一个小时候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长大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孤僻偏激心理不成熟的人。

刘备的成功之路——从摆地摊到蜀汉皇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剑_眉_枉_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刘备的成功之路——从摆地摊到蜀汉皇帝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