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 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陈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 “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 “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 “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煮酒探西游

—— 吴闲云全面解读西游记(连载)

(9)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唐僧取经,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若要问一句:“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恐怕有多数人回答不上来。

大家一般主观臆想的答案是:“为了宏扬佛法。”也有的朋友会说,唐僧是为了学习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呢?《西游记》第12回有十分明确的标准答案:

(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并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他帮唐太宗去取这个经。

也就是说,对这个“经”产生需求关系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仅仅只相当于一个差人、邮递员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务只是负责帮唐太宗送一趟货而已。

前面已经探讨了唐僧同志的身世之谜。现在,我们再来探讨唐僧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凡事总有个原因,唐僧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要去取经吧。

话说唐朝开国不久,皇帝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举办这场“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主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注意:陈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水陆法会的坛主主持人,是从所有的和尚之中“海选”出来的。海选主持人的条件标准是:“根源”与“德行”。

小说中的玄奘,这个法名是金山寺的老和尚为他取的,他俗姓陈,乳名江流。因为他是唐朝的和尚,所以简称唐僧。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唐朝和尚都可以称作是唐僧,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专指陈玄奘的。

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大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 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唐僧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封赏,是因为根源好、德行高这两个条件。

“根源又好”, 这是真的。因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 所以他是标准的高干子弟。

“德行又高”, 从哪儿说起呢? 书中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就连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唐僧就抖开袈裟,披在身上。君臣文武,个个喝采。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感动的唐僧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唐僧直至寺里,僧人们下榻来迎。唐僧便对众僧人感述“圣恩”不已。

太宗皇帝对唐僧如此礼遇,给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最后, 菩萨对太宗皇帝说, 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 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煮酒探西游(西游记未解之谜)》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吴闲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煮酒探西游(西游记未解之谜)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