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正因为天天悬着颗心,张总督已如惊弓之鸟,在安全防范上极为谨慎。熊克武他们虽混过了门卫,但在直入衙门二堂时还是被警卫瞧出了破绽。

督署内一场混战,熊克武冲入三堂找张鸣岐,却遍寻无人。这家伙已经溜掉了,匆忙之下,连家属都未能顾及。

抓不到张鸣岐,起义军只能先行撤退,就在这时,李准率水师发起反击。

喻培伦可谓神勇无比。广州房顶上有可通行的走道,他独自在上面蹿来蹿去,只要官军一冲过来,就猛投丨炸丨弹,打得官军再也不敢轻易靠近。

相持到半夜,起义军决定分散撤退,也就从这时候起,熊克武再也没见到喻培伦。

人越来越少,熊克武身边只剩下最后一个战友——四川籍同乡,也是东斌学堂的同学但懋辛。

他俩必须出城,但城门已关,唯一的办法是翻越城墙。

熊克武沿着墙脚摸索,墙头到处都有旗兵站岗,哪里上得去。好不容易摸到一处长满茅草的缓坡,熊克武率先爬上去,没想到坡上也有两个哨兵,要不是下滑得快,差点就被刺刀给捅成了窟窿。

城头上的哨兵并不敢下来搜查,只是不断放枪,幸而他们躲在死角,还不要紧。

此时天空中开始飘起了细雨,熊克武和但懋辛都很清楚,随着天亮的到来,他们能从广州城逃出去的机率几乎降到了零。

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池塘,但懋辛说,算了,要不我们投水自杀吧,一了百了。

如同佘英到了断蛇坡,熊克武想想也没别的生路,跳就跳吧。

一跳下去,水才到脚背,敢情想死都不成。

由于但懋辛有伤在身,天快亮时,熊克武负责独自出去寻路,两人又失散了。

失散之后,熊克武的处境十分危险,他不是本地人,连广东话都不会说,随时可能遭到逮捕。只能说,那并不是一个最黑暗的年代,彼时的老百姓尚有淳朴厚道的传统,虽然大多数人都像鲁迅《药》中所描述的,对革命缺乏了解,但没有人会下作到去向官府告密,相反,更多的人还伸出了援手。

当时民间纷纷传说,革命党是一群很奇怪的人。他们原本都是有家有室的读书人,却甘冒“诛九族”的危险去“造反”,更令人惊异的是,历朝历代的造反者,不是想当皇帝,就是为了追求升官发财,唯独他们竟然不是奔着这个去的。

从自己朴素的人生哲学中,老百姓得出结论,这些人干的一定是好事情,自然也都是一些好人。包括黄兴在内,从广州脱险的革命党人大多得到了广州居民的收留和掩护。熊克武也是如此,事后,在地下党人的帮助下,他被转移到香港,从而转危为安。

其他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四川籍党人中,喻培伦、但懋辛先后被俘,除但懋辛幸免于难外,喻培伦等均被处决,后被集体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草鞋军团(13)

因各国对广州起义的内幕尚不知情,两广总督张鸣岐特地将“造反土匪”们的经历和照片打印成册,分送各国驻广州领事馆。

各国领事不看犹可,一看履历,喻培伦这些人不是富家子弟,就是留日学生,“中国正在发生革命”的传闻由此得到证实。

早逝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是土匪,他们全是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优秀分子和热血青年。随着他们离去的脚步,古老帝国的风铃在不断摇晃,向人们传递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

广州起义又失败了,但这是最后一次失败,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宣告成功。

只要坚持,就能迎来希望。

1911年10月,凭借武昌起义的成功,革命党人得以控制武汉三镇。

这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在此之后,关内十八省中,共有十四省先后响应,这些省大多成立了民军,并以所在省份的简称为号,比如湖北民军就称为鄂军。

鄂军、苏军、浙军……,一长串名单里,唯独没有四川的影子,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过一切还来得及。

首先得找一下熊克武。

这位仁兄正在到处奔忙。武昌起义前,他正在陕西,准备策动当地军队起义,武昌起义后,马上到武昌与黄兴商讨作战方略。及至武昌告急,又急匆匆地赶到上海,催促江浙联军进攻南京,以间接援助武昌。

其时川籍革命党人已云集上海,大家伙把熊克武给围住了:“南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下,就算攻下了,离北京还远得很。”

那怎么办呢?

“不如我们四川人自己撸起膀子干,组织军队兴师北伐!”

这支军队被称为蜀军,它不代表川军的全部,但却是所有川军里面第一个以省为号的军队。

在众人的推举下,熊克武负责牵头组建蜀军。

涉及到组建军队,第一让人头疼的不是人,而是钱。同盟会总部给了十万元,但远远不够,

有人建议向四川铁路公司借款。后者曾是四川保路运动的主角,正是因为政府试图将其收为国有,才直接诱发和助推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之后,四川铁路公司成了配角,再没人关心或在乎它的存在。其实这个民营公司就算不实施国有化,也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里面那叫一个烂和乱。

搞到如此地步,真是怪不得政府,都是股东们挪用资金炒股所致。这些股东本想趁股市红火时狠赚一把,没想到突然全线飘绿,结果就亏到了不堪回首的程度。

所有股票里面,只剩下一种英国人发行的“兰格志”股票尚算值钱,可以用它作抵押来买东西。

“兰格志”股票被保存在两名四川商董手里,他们如今都在上海,但要想让他们出借股票并非易事。熊克武多方动员,好说歹说,二位始终不肯松口。原因当然是怕“借”出去后鸡飞蛋打,一去不回。

直捅捅地办事,就像包全肉的饺子,太腻歪,所以很难塞进人家嘴巴,但是如果能加点大葱就不一样了。没多久,“大葱”不请自来。

草鞋军团(14)

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被革命党人推为湖北都督,他的卫队长姓黄,经过“咸与维新”,自然也成了“革命同志”。在武昌之役中,黄同志受了伤,被送到上海就医。这样一来,更了不得,人家现在是老革命了。

老革命碰到的新问题,就是得有枪杆子,所谓盖庙立旗杆,自己做山神。黄某是四川人,同样知道“兰格志”股票的好处,伤一好,他就跑去找二位商董“借”股票。

当然得到的又是一番托辞。黄同志眨巴眨巴眼,也没有再劝,而是掏出一把手枪。

“敢情你们还不知道我是谁吧?看看我姓什么,对了,我就是黄兴大元帅的兄弟!你们长了七个头八个胆,敢跟我作对?”

武昌起义后,黄兴被南方各省推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凭一个同姓,就要跟黄兴攀兄弟,这也够能扯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7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