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5月15日,经中国统帅部批准,陈诚接过了第六战区指挥权。

因为恩施下雨,飞机不能降落,陈诚到重庆后,只好先耽搁一天。到了第二天,雨转多云,恩施上空云雾迷蒙,还是不宜出行的日子。

军情紧急,再不能等了。

5月17日,陈诚乘飞机赶到恩施。听到这一消息后,恩施人心大定。

大将之别,不光在勇,还在眼光,在经验,在思路。

陈诚坐镇恩施,马上掂出了横山勇的真实算盘:进军路线是沿江而上,目标是攻取石牌,威胁重庆。

看上去孙连仲留下的似乎已是一片烂摊子,从上到下都是一副已经输掉的气象,但高手就是不一样,陈诚以为,这并没有影响大局。

三个精锐军仍然在石牌,既定防守战略未受大的影响,战略对了,这一仗就有了三分之一胜的可能。

接下来的三分之一是战术:诱敌深入。

陈诚回到恩施后,迅速传令各部队往西后撤。

在匀称的平地上,我是整不过你的,只有到崎岖的夹江山地,才能给你好看。横山勇你果真是“勇”,别人认为不敢走的路,你敢走,那就得为此承担后果。

从表面上看,横山勇的西进之路确实轻松了许多。

5月19日,他向“中国派遣军”及日本统帅部发去一份电报。告诉他们:第11军用死伤不超过四百人的代价,便杀得中国军队大败而逃。

你们问我眼下,眼下我就要去宜昌拖船了。

按照“逐次递进”战术,横山勇在进攻中又加入了一个师团,使得他的最前沿部队即达三个师团之多。

即算如此,他也并没有敢麻痹大意。

第二任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是怎么跌跟头的?上高会战,他把两师一旅团分开来,你干你的,他干他的,结果被罗卓英各个击破。

长江夹岸尽为连绵山地,比江西的地形还要复杂,预计中国军队的抵抗也要激烈得多,因此绝不能重蹈前任的复辙。

横山勇要求三个师团肩并肩地走,齐头并进,你帮我,我助你,以此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可是在鄂西会战中,首先把横山勇绊得趔趔趄趄的,还不是山地,却是陈诚使用的另一个全新战术。

这个战术,别说横山勇想不到,就连陈诚本人以前也从来不会去想,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为它太“奢侈”了。

战术名称:陆空协同。

早在陈纳德组建飞虎队时,罗斯福已同意将中国列为租界法案受援国,其中的援助项目之一,就是培训中国飞行员以及提供作战飞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一协议都没怎么动,飞机也大多被送往苏联或者英国,在此之后,美国人晓得日军的厉害,才开始急急忙忙地补做了一些。

甭管多么不如人意,中国自个的空军总算又能凑起来了。

在陈纳德指挥的飞虎队(此时已由志愿航空队正式改编为第14航空队)的主导下,中美空军开始联合从空中发起反击。

(1467)

年轻的中国空军姑且不论,飞虎队有多厉害,“要你命三板斧”砍过去,日本航空队根本不是对手,仅在鄂西会战中,被击落和炸毁的飞机就达37架之多。

到这个样子还能继续掌握制空权,那就真成笑话了。

把日本航空队逼到舞台一角后,陈诚便有了使用陆空协同战术的可能,他在恩施与空军指挥官直接面商,共同敲定陆空军配合的各个细节。

既然双方位置调了个个,横山勇就不得不委屈一下自个了。以前都是中国军队因害怕轰炸而特地避开“危险时段”,现在轮到了日军,三个师团大白天的都不敢动,只能利用晚上,或者是黄昏和拂晓才能偷偷进兵。

这个样子往前推进当然很慢,山路加夜路,前面还有挡道的。如果中国守军能够自行退却,让开道让我们走就好了。

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就是实施迂回绕击,将守军的后路,确切一点说,是将石牌守军的后路给提前切断,到时石牌一定不攻自破。

可是横山勇很快就发现他根本做不到,因为难以越过那三个精锐军组成的防线,后者的战斗力超出了他的预计。

陈诚性格好强,但他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两年前的宜昌反击战,蒋介石都为之赞许,认为打得不错,陈诚本人却还保持着清醒头脑,那就是六战区的部队新兵多,缺乏训练,用这样的兵,就算你是韩信再生都没用。

做个假设,在宜昌反击战中,即使整个反击战略是错误的,分割战术总没有错,又或者分割战术也错了,可要是你手上指挥的仍然是淞沪时代的那支第18军,一个“血肉磨坊”,可以把老牌日军都磨成豆腐渣,对付第13师团还有什么难的,宜昌又怎么会拿不下来?

陈诚由此得出结论,挽救战略的是战术,而挽救战术的又是战斗,也就是说,基层部队的战斗力有时能决定一切,它是打胜仗的最后一个三分之一。

陈诚深知抗战以来部队出现的弊端,他曾站在讲台上对大家说,你们可以管我的家庭收支情况,如果查出有贪污可以立即向上告发,而你们自己若是被检举了,那对不起,一经查实,决不轻饶。

漂亮话谁都会说,但陈诚还会去做,而且毫不含糊。

他在六战区第一个建立了军需独立制度,把经济处分权从部队长手上分离出来,以此遏制喝兵血、吃空额的现象。

最能够说明问题的,就是一般国内部队不管打了败仗还是胜仗,最后大多会虚报伤亡数字,一来可以争得补充,二来还能吃空额,可谓一举两得。

唯有陈诚不同,他是能少报就少报,绝不会往多报,每次打完仗都强调他的部队损失不多,粮食弹药也不缺。

当然谁都不是神人,到部队真的揭不开锅,陈诚有时也不能不采取一点变通办法,但他始终坚持所谓“营私不舞弊主义”,即想办法挪来的钱不准放个人腰包,一定得补贴军费缺额。

(1468)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6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