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哉身上值得称道的也许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有民族气节,对日军始终只打不降,决不屈服。
据说王劲哉在指挥所里会悬挂两个人的头像,一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王劲哉本人。他在画像旁手书一联,上联:你蒋委员长若抗战到底;下联:我王劲哉誓死不做汉奸。
武汉第11军曾专门派第58师团对洪湖发起进攻,但是连着两天都未能奏效,这使日本人对王劲哉另眼相看,视同大敌,而洪湖也在实质上变成了第六战区的一面屏障。
眼睛里向来容不进沙子的陈诚能对王劲哉忍而又忍,不能不说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横山勇决定拿王劲哉开练。不过当他部署作战行动时,连身边的一众幕僚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在这次太当回事了。
按照计划,准备动用的兵力竟然达到5师1旅团,如果仅就部队数量而言,甚至超过了两次长沙会战。
要这么多人干什么,去赶集?
不错,王劲哉在洪湖建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弹药方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是连一些大战区都望尘莫及的,兵员数量上,第128师虽名义上是师,但总计有6个旅,已相当于军的规模,远超普通的地方杂牌师。
可这并不等于说第128师真的有多强,无论是自制的武器装备还是部队的兵员素质,他们都没有办法与国民政府的正规军队,特别是中央军主力相提并论。
就算那是一个地方军,值得用五个师团去对付?
幕僚们在下面免不了窃窃私语:老是说我们胆小,看来司令官阁下也并不像他的名字那样“勇”。
看出部下们的心思,“勇哥”得拿出点说法。
我问你们,为什么上次第58师团拿不下洪湖,按照道理,一个师团打一个地方军,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呀。
有知晓内情的回答:当时主要是浙赣会战开始了,必须转移兵力,所以到第三天把第58师团又给调走了。
言下之意,“非战之罪”。
横山勇紧跟着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调走,第三天或者第四天,一个师团能不能完全击溃王劲哉,从而占领洪湖?
这下全闭住了嘴。
事实上,每个人都明白,王劲哉能守住洪湖,不是他的部队特别能打,而是借助了当地特殊而复杂的地形。
洪湖水,浪打浪,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湖泊,能供人行走的只是崎岖不平的湖堤小路,过去洪湖赤卫队之所以神出鬼没,谁都逮不着他们,就依赖于此。
日军主力部队非地方保安团可比,所以王劲哉的防御之法更进一步。他在湖堤上到处挖有深达两米的壕沟,每隔十米筑一个土堆,每隔三里修一座堡垒,构成了陷井密布,而且可以彼此呼应的防御网。
第58师团就是掉入了这样一个迷魂阵中,不仅大部队无法展开,而且连正常指挥和联络也非常困难,参加浙赣会战算是找到了一个解脱的借口,不然别说三四天,五六天都不一定转得出去。
(1463)
在横山勇看来,这虽是一场小仗,但第11军已经输不起了,再输的话,本已萎靡的士气将更加一撅不振。
必须倾全军之力,一战而得胜,为此哪怕是牛刀杀鸡,狮子搏兔。
横山勇这次是真拼老命了,他把只有大兵团作战才用得上的技术和手段全都使了出来。
第58师团那次进攻洪湖,几乎可以说是一路迷迷瞪瞪,眼前除了水还是水,再翻地图,也就是标识了几个大湖而已,与实际地形对不上号,自然也不能帮着寻找合适路径。
空中侦察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航空兵提供的新地图绘制出来后,王劲哉的防御网再无秘密可言。
1943年2月13日,武汉第13军突袭洪湖。
说突袭,是因为横山勇还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出发前,他故意对外散布要攻击长沙和常德的假情报,使得第六、第九两大战区都处于戒备自守状态,而王劲哉自己却疏于防备。
横山勇的顾虑果然有道理。虽然随身携带了那么精准的航空地图,但进入洪湖后,仍有部队搞不清方向,迷路后不得不来来回回地瞎跑。
直到2月21日,日军才得以按照地图对第128师的中心区域进行合围,接下来的作战过程则让横山勇惊心不已。
第11军预先准备了多种攀登堡垒的器械。除常见的竹梯外,还制作了通常只有武侠片中才能见到的锚钩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长绳锚钩。这种锚钩得用发射器投掷,是攀登高层堡垒的专用器械。
可真正实战与演习毕竟不能划等号。
水上堡垒的特点是,两侧都是布满芦苇的湖荡,只有中间一条狭窄曲折的小路可走,堡垒里轻重机枪一摆,,你那一路步兵纵队轻易就别想靠近。
连碰都碰不着,那费了半天工夫做成的竹梯、绳索就只能摆在旁边看看了。
横山勇没有别的办法,等吧,等山野炮推上来,直接瞄准射击,以打通道路。
四天四夜后,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进入了第128师的中心区域。
王劲哉在弄清日军的作战企图后,立即指挥部队利用芦苇的遮蔽向外突围。大部分人都突出去了,除了王劲哉,而这说来说去还得怪他自己。
六亲不认,对部下过于严苛,就免不了出问题。王敬哉的一个旅长因此暗中投敌,并向日军提供了王劲哉的所有资料。
横山勇如获至宝,他将王劲哉的照片和各种特征复印成册,遍发基层各部队,要求就是:合围时,你们谁都可以放过,但绝不能放过照片上的这个人。
2月25日,日军搜索分队依据一根刻有姓名的手杖和一件斗篷,最终发现并抓住了王劲哉,洪湖也就此完全失守。
(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