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有人说是撤兵,根据是有一些列车的车厢窗口露出人枪,而这些列车都是朝北去的,但也有人说可能是增兵,因为有更多的军列在南下,只不过上面窗户紧闭,看不真切。

要对此作出判断,就得使用“铁道游击队”的办法:晚上趴在铁路边,耳朵贴着铁轨。

一听,北上的军列很轻,南下的军列却很重。

明白了。北上列车让你看到人枪,那是故意制造的假象,其实里面没几个人,装载着部队和武器装备的,恰恰是南下列车,不然车厢不会那么沉重。

拿到“化验报告”后,罗卓英就为大打一场做好了准备。

1941年3月15日,在园部的指挥下,日军分三路攻向南昌以西的上高地区。

正面迎击日军的是李觉的第70军,湘军虽然英勇,但要在平地或丘陵上与日军正规师团作战,还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头两天罗卓英刚好不在上高,由参谋长临时指挥,后者实战经验不足,听到前方战事不顺的消息后,显得十分紧张,脸色也变得铁青,坐在司令部里一个劲地给薛岳打电话,请示机宜。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给他打气:不要怕,这是日军的老一套,打一下就会回去的。放下电话,薛岳立即催促罗卓英返回上高进行直接指挥。

3月17日,罗卓英赶回上高,并连夜召集幕僚进行商议。

开始是高层幕僚。他们的看法跟薛岳差不多,认为日军只是出来扫荡一下,应避免决战,先撤出上高,等其撤退时再进行追击。

这是薛岳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就采用的战术,以后李宗仁也用,看上去既符合实情,也很稳妥。

如果是在南昌会战前,也许罗卓英一点头就同意了,但自那一战后,他得到了第二个教训:作为主帅,在从谏如流的同时,一定还要有自己的主见。

罗卓英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假如我们撤出上高,日军继续进攻怎么办?

上高后侧与长沙相通,公路也未被破坏,对方是完全可以沿着公路直扑长沙的。

众人闻言,顿时都说不出话来。

为慎重起见,罗卓英决定扩大决策层次,让所有幕僚人员与会发表意见。

多数底层幕僚都反对撤退,主张与日军在上高展开决战。这些小伙子大多血气方刚,做着梦也想干它一下,况且位卑责就轻,对于打仗,自然要积极得多。

客观地来讲,高层幕僚的主张也不是没有道理。园部的“短切突击”,一共出动了两师一旅团。其中,第33、34师团虽非常备老师团,但比原来那两个“最弱师团”要强得多,在新编师团里至少属于中上水平。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则是从广岛第5师团中抽出了一些老兵打底子,然后重新组建的“新老混搭”部队。

罗卓英能集中的兵力,光从编制看有三个军,但由于兵员严重缺额,数量上一个军只与日军一个师团勉强相当,这样一算,光人数就不占优。

无论是按照先前日本人的换算方式还是实际作战经验,即便部队满额的话,中国军队也至少需用两到三个军才能对付一个师团。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例子表明,日军一旦打好了,四个军都不一定挡得住一个师团,哪怕是被称为日本最弱师团的第106师团。

何去何从,最后还是要看军事主官如何决断。罗卓英思忖片刻,一锤定音:打!

(1411)

任何一种战术,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全在使用效果如何。

园部从三路分进合击,与冈村宁次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打法类似,属于迂回包围中的老套路,运用得好,足可以使对手未战先怯,自乱阵脚。

但是这个战术也有明显弱点,那就是容易分散自己的兵力,结果导致被各个击破,冈村的失败即为最好例子。

罗卓英输过一次,不能输第二次。他显然研究过长沙会战的战例,因此知道如何利用这一战术的弊端。

打个比方,园部的三路兵马,假如中路的第34师团是身子的话,北路的第33师团和南路的第20旅团则是左右两只胳膊,“分进”之后,它们必然要在上高实现“合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也才能完成预想中的迂回包围。

罗卓英首先要做的,就是拗断那两支胳膊。

诱击兵团由此现身。

罗卓英从南昌会战中得出的第三个教训:如果很多部队平时不归你统率,临时才交你指挥的话,会直接导致调配不当甚至指挥失灵。

为此,他曾亲自打报告呈送中国统帅部,要求将南昌附近的部队,不管以前属第九战区,还是第三战区,全部由他统一训练和指挥。

报告通过后,罗卓英大权在握,于是按照各部队的特点重新进行了分层设置,比如李觉的第70军,原先是预备队,但他认为以湘军的战斗力,只能排在二三流水平,当预备队还不够格,应调到第一线消耗对方。

现在第70军能不能挡住日军,并不是罗卓英所关心的,事实上,他也不需要湘军去死拼。

针对园部的“短切突击”,罗卓英使用了一个新的战术,名为:磁铁战术,也就是通过“磁铁”的吸引,让园部的一把把刀跟着自己走。

湘军成为第一个诱击兵团。在罗卓英的指挥下,第70军且战且退,使北路的第33师团不知不觉间离上高越来越远,一抬头,周围已全是山区。

进了山,那就是湘军的天下,当年的金官桥之战,曾经打得第106师团一步一个趔趄,其实沾了很多地势之光。

第33师团在平地上也许会比“最弱师团”强,到了山上却没什么不一样,只有两字:犯晕。

几天的圈子兜下来,第33师团都要吐了,还没找到湖南兵在哪里。

这时候他们连会师上高的兴趣都没了,于是向远在武汉的园部报告:下个月就要到北方出差了,且容我等回去收拾一下行路的包裹。

那你们策应第34师团的任务完成没?

当然是完成了。

园部不在现场,对真实情况不熟悉,回电照准。

一只胳膊没了。

王铁汉的第49军属第三战区,这支东北军在南昌会战中可谓是丢盔卸甲,败得不可收拾,论战斗力还不如湘军。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只要跟他们处长了,同样能把钢刀使在刀刃上。

东北军的特点是,不擅打苦仗恶仗,尤其吃不消日军特种部队的冲击,而如今这些不利因素要少得多。

罗卓英在得到日军要发动进攻的情报后,就对交通进行了破坏,能挖的地方被挖得连马都不能骑,步兵只好排成队,呈一路纵队往前走。

路当然是可以靠工兵来修的,但修路需要时间呀。东北军毕竟是正规军出身,又久经战阵,在对方火力尚不算猛的情况下,先守几天阵地总没多大问题。

罗卓英把他们往南路一摆,第20旅团暂时就只能望上高而兴叹。

另一支胳膊也没了。

(1412)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6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