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个时候,你要说完全靠中国自己的力量能够对日本战而胜之,恐怕蒋介石私底下都没这么足的信心,他再三强调的,也不过是“我打不过你,咬也要咬你一口”的观点。

这东西,只有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才明白,西方老外是没法理解的,当时在中国做武官的史迪威起初就觉得是一派胡言。

打不过就是输了,还咬对方一口,很爽吗?

对。

因为目的,已不是将对手彻底打败,而是死死拖住。

史迪威对中国本土军队的战斗力最为不屑,但随着战事的发展,他对中国人的勇敢坚韧精神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在江西时,史迪威曾亲眼看到一个步兵团,只有4挺轻机枪。这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老美认定一个团少说点也应该有100挺机枪。

就这么点武器,这么点子丨弹丨,几分钟就打光了,打光了怎么办?

史迪威到这个步兵团考察的时候,人已经被打掉了一半,子丨弹丨也所存无几,可是剩下的那一半人还在向日军发起夜袭——用剌刀,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该团团长。

就在中国统帅部谋划“转守为攻”的时候,“华中派遣军”也向第11军下达了指令:来年阳春之际,攻占南昌。

早在武汉会战时,中苏空军就以南昌机场为基地,频频对长江江面上的日本海军军舰发动突袭,从那时候起,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就深感南昌的重要性,在给冈村的作战任务上,开始也有“攻占南昌”这一条。

可是由于第11军的两个新编师团不争气,当时为了不耽误进军武汉的时间,无论畑俊六还是冈村都只能先把原先计划搁置一旁。

现在好了,赶快进行作战准备吧。

“七七事变”之后,中日双方除真枪实弹的军事战外,你来我往的情报战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日军攻占南昌的企图,很快就被中国统帅部侦知。

1939年3月8日,蒋介石致电薛岳:为确保南昌,需先发制人,现在命令你于3月10日前完成攻击准备,从3月15日对日军发起进攻。

由于在武汉会战,特别是万家岭大捷中建立奇功,薛岳声名鹊起,荣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名义上虽仍是陈诚,但实际上已由他全权负责。

薛岳当时人不在南昌,而在长沙,被他派驻南昌的是前敌总司令罗卓英,后者认为来不及准备。

按照南岳军事会议的部署,第一期整训从1938年11月底开始,到1939年3月底才能结束,此时南昌前线的部队都还在处于整训当中,只给两天时间,确实过于仓促。

薛岳打仗素来极有主见,很少能听得进别人的话,但对罗卓英却不一样。

罗卓英是陈诚的手下,而薛岳又系陈诚一手推荐和提拔,因此薛岳爱屋及乌,罗卓英说什么,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薛岳是极少敢对蒋介石说“不”的人。有蒋介石署名的电报或电文,别人都诚惶诚恐,奉若神明,他则不管这一套,凡是跟自己意见不合的,一律要进行争论,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

能跟你争,那还算态度好的,有时老虎仔索性采取了更省力,当然也可以说更“无礼”的办法,他在电令上直接写上一个“存”、“待办”——所谓存,就是存在抽屉里,束之高阁,所谓“待办”,实际上就是永远不办。

(1346)

3月9日,薛岳致电蒋介石:部队尚在整训,补给困难,准备不及,必须延至3月24日才能实施主动进攻。

见蒋介石那边没理踩,薛岳第二天又发来一封电报,还是一样的内容。

见此情景,蒋介石也没办法,只好复电:延迟就延迟吧,可是无论如何不能推到3月24日以后了。

薛岳和罗卓英都没料到,就相差那么九天时间,主动马上变成了被动,对方反而先发制人了。

3月20日,第11军强渡修水河,南昌会战由此开始。

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冈村此次遣出的进攻主力,并非熊本、金泽这样的老牌师团,而是两个“弱弱组合”——第106和第101师团。

冈村如此将将,并不是出于什么高深的用兵方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挣面子。

占领武汉,虽然收获了一大把鲜花和赞誉,但冈村其实并不是很爽。尤其万家岭大捷,本来想出奇制胜的,没想到会载在薛岳手上,一个师团几乎全都送进了对方嘴里。

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不是冈村做第11军司令官,你换一个,武汉也未必就拿不下来,何况那几乎也是人家主动让出来的。

作为“日本第一名将”,就这点料水,岂不惹人笑话。

两个“弱弱”没准都抵不上一个“强”,这道理冈村也懂,可你要是派熊本和金泽这样的“强强组合”去进攻南昌,即使赢了,又能怎样,别人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冈村要出彩,就必须用“弱弱”。

在备战期内,听说将要派这两个活宝去攻南昌,大家都震惊了。

经过冈村此前的使劲埋汰,第106师团在日本已变得臭不可闻。许多补充兵听说自己加入的是“日本最弱师团”,都面如死灰,痛哭不已,宛如一只脚提前踏进了棺材板。

第101师团好点,但也好不到哪去,“商贩师团”与“最弱师团”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距离。

冈村的作战计划传到日本国内后,连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都吃惊不小。

打仗非同儿戏,冈村这小子别是被我一通胡吹给吹晕乎了吧,靠两个垫底的就能成事,以为自己是天神?

他派一名大佐到第11军做副参谋长,用意就是劝止冈村,找机会把那两个衰货调到后面去担任警备。

可是这名大佐到任后,两个师团已在进行渡河训练,他连嘴都插不进去。

冈村派的是“弱弱”,罗卓英在修水防线组合出来的却至少是“强弱”。

罗卓英,广东大埔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8期,他在“土木系”中的地位仅次于陈诚。

民国由于去清末不远,所以古风犹存,很多人的国学功底很深,军队中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儒将不在少数。比如黄绍竑就擅于写词,而且据内行评判,已具有相当水准。老记者曹聚仁在采访淞沪战役时,曾碰到过一位参谋长,后者侃起宋明理学来竟然也头头是道,连一般读书人都知之不详的“鹅湖之会”也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罗卓英从小喜读古文,并专攻古诗。即使在征战沙场,炮火连天的日子里,他都手不释卷,一边听着炮弹落地的声音,一边就能吟出“战尘扬处马蹄轻”之类的绝句。

(1347)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5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