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整个万家岭,遍布矮山丛林,这些矮山一般都不高,张古山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比最高的矮一点,比最低的高一些——一共才三十米。

别看其貌不扬,但是它的位置却很重要,从这里可居高临下,直逼第106师团的核心阵地,且地势陡峭,易守难攻。

松浦师团长尽管已完全搞不清方向,却也熟谙攻守要诀,他在进入万家岭后不久,就抢先控制了这一要地。

对于万家岭一役来说,张古山的得失十分关键。失之,会被第106师团屏于户外,得之,则可将其驱入死路。

薛岳依旧把这块最硬的骨头交给俞济时第74军来啃。

在第74军,王耀武第51师是绝对主力,夺取张古山自非其莫属,可是即便勇如王耀武,对此战也颇费踌躇。

张古山这样的地势,必须仰攻才行。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重炮配合,仅靠轻武器攻坚,则伤亡一定小不了,有可能参与进攻的部队还会大半报销。这份苦差使,究竟派给谁好?

张灵甫立即从一众旅团长中站了起来:我去!

对张灵甫的主动请缨,王耀武并不意外,假如这个时候他不站出来,倒是个意外。

这时的张帅哥已升为旅长。在黄埔生云集的74军,这种晋升速度算是相当之快,甚至有些超常了。有的人是黄埔三期的,跟王耀武都是同学,但也只能在张灵甫手下当团长。

不过你们谁也不要嫉妒,王耀武手下战将素以悍勇著称,可是谁悍也悍不过张灵甫。一到战场之上,这人简直就如同拼命三郎下凡,而且越苦越难打的仗,他反而表现越兴奋。他的军功和官衔,真是用身上的累累枪伤堆积起来的。

接下来张旅长的话,却让王耀武深感意外。

去归去,可我不想仰着个脸挨子丨弹丨,那等于送死。

王耀武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照你这么说,张古山该如何打法呢,总不成因为你帅,松浦就拱手相让吧。

张灵甫没跟他说打法,他说的是三国。

三国末期,蜀将姜维据守剑阁,十万魏兵被其阻于险关之外,无可如何。然而魏将邓艾却偷越阴平险道,翻越摩天岭,下江油直取成都,从而一举灭蜀。

想想看,当邓艾猛不丁地出现在蜀国君臣面前的时候,那感觉是不是特别的惊悚?这就叫出敌之不意。

王耀武有些听明白了:你是不是准备扮一下现代版邓艾?

张灵甫一笑,然也。

我已经到张古山附近观察过多次,正面警备森严,攻击的确比较费劲,不过我已经发现了那条“阴平险道”。

这条道就在张古山的后山绝壁,此为日军不备之处。

王耀武越听越有兴趣,说说看,具体怎么打。

张灵甫早已胸有成竹,遂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正面,我不会“仰攻”,而要“佯攻”,借日军被火力吸引的机会,组织突击队绕道后山,摸到山顶,从背后袭击它。等突击队得手,正面再从“佯攻”转入“真攻”,如此,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310)

好小子,瞧这机灵劲。王耀武大为称赞,并当场另拨一团,以助张灵甫马到功成。第74军为一旅两团制,也就是说王耀武已把他大半个师都交到了自己部下手里。

按照薛岳的总攻令,是预定10月7日下午4点开始总攻,但张灵甫并没有如期行动。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行动,日军有海陆航空队的飞机助阵,中国军队又缺乏防空设备,白天冲杀,一定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伤亡。同时你还得顾及到绕后山的突击队,一旦被山上日军发觉,则前功尽弃。

不能白天,得晚上。

张灵甫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张古山。

撑杆选手无论多么优秀,他都必须为自己的杆子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点,只有借助这个支撑点,方能一跃而过。

张灵甫也要选一个支撑点,这个点就是张古山侧旁的长岭。

这里据有600多日军,但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对手会发动突然夜袭。劳神了一天,吃过晚饭之后,便进入宿营地睡觉,外面只留了少数警卫。

长岭不高,所以不需要玩绕攻这些花活,从正面完成致命一击即可。

当日军清醒过来时,长岭之上已布满中国军队。

按照冈村的战力比较法则,日军一个联队可敌中央军嫡系一个师,往下推,则一个大队能顶一个旅。

可冈村说的那个联队,其实指的是熊本师团、金泽师团等像样一些的,并不包括第106师团这样的“弱兵师团”。张灵甫以最强对最弱,又是在对方无特种部队和日机助力的情况下发起突袭,结果可想而知。

600日军给灭个精光,张灵甫在前半夜就顺利拿下长岭。

后半夜,就得专心对付张古山。

长岭激烈的枪声,早就把张古山的日军给弄得心惊胆战。继占领长岭后,张灵甫最得意的主力团杀到山下,做强势登山状,更把山上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

张古山的日军多过长岭,计有800多人,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不会料到,此时会有一支由精兵组成的突击队攀岩附葛,从后山爬上来。

突然觉得胸口一凉,怎么回事呢,低头一看,一把锋利的剌刀已经从后背透过前胸。

日军顿时乱成一团,不得不回过头来与之对拼。就在这一扭头的工夫,正面部队也趁势掩杀上来。两面夹攻之下,800日军很快就垮掉了。

此后,张灵甫牢牢控制了这座著名的山头,就像蒙古人组织的大围猎那样,第106师团没有一兵一卒能从这里漏出,即使你想要趁月夜脱逃,也不过是枉费心机。

张古山区区不毛之地,战后却布满了日军遗留的弹药箱、剌刀、皮带等物品,甚至还有防毒面具及毒气弹,至于未能收敛的双方骨骸,则更是俯拾皆是,由此可见当时攻击的突然性及肉搏厮杀的惨烈之状。

经过万家岭一役,人送张灵甫外号:猛张飞。后来田汉到前线两次采访张灵甫,并以张古山之战为蓝本,写出了话剧《德安大捷》。在这部话剧中,张灵甫为实名实姓,公演之后,名扬天下。

张灵甫只是第74军的一面旗帜。事实上,这个军之所以特别能打,一个重要原因是军官人人都能舍生忘死,带头冲杀。仅王耀武第51师中,四个团共伤亡五名团长(包括代团长)和七名营长,而且大多受的是重伤。

战况进行到最激烈时,俞济时把军部警卫营都派到前线,而成了光杆军长的他也亲自到前线压阵,这才把第74军把守的南防线打造成了一只铁闸。

(1311)

总攻发起之后,包围圈越缩越小。

万家岭地方不是太大,整个战场区域不超过十平方公里。尽管每一天的进展都慢如蚕吃桑叶,但在这种流弹都能伤着人的区域,对第106师团实力的损耗和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

10月8日,总攻发起的第二天。第106师团给第11军司令部发去了一份紧急电报。

电报不是以松浦师团长名义发的,发报的人是情报参谋樱井。毕竟这不是告捷的电报,还是由第11军总部派来的人代劳为好。

这份电报其实就是一份求援电。可是都到这般境地了,樱井仍不肯照实说,在电报里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让人乍一看去,仿佛第106师团还很强大很安全似的。

到电报的末尾,遮不过去了,才来了一句“请求给师团以战斗指导”。

电报不啻于给冈村兜头浇了一盆冰水。

在此之前,他一直未伸援手,就是还对第106师团独立突围抱有一丝幻想,看过电报之后,才知道情况远比自己想像得要严重得多。再不给以“指导”,整个师团都可能要完蛋了。

急忙查询地图,离万家岭战场最近的,是第27师团,赶快让它去,帮被围孤军打开一条求生通道要紧。

第27师团正急于西进立功,同时又被黄维第18军缠住,主力一时抽不出来,能派出的仍然只能是从第101师团借调过来的“弱兵”,而且很快就被薛岳的西路部队给打了回去。

冈村的第一次出手救援虽然胎死腹中,但仍给薛岳提了个醒:这支援兵是弱旅,不能代表后面全是弱的,所以下手得快。

10月9日,总攻发起的第三天。这一天,戏码陡然加重。

薛岳袭击了第106师团的山炮兵联队,破坏了山炮。这些山炮,称得上是第106师团资以冲破包围圈的最后一个心理依靠,师团长松浦得报后几乎跌入冰窖中。

之后,薛岳开始集中使用他在庐山上屡试不爽的特种武器:迫击炮。

在平原或远战中,迫击炮或许不如其它火炮,但在山地战中却能称雄,一方面是因其便于携带,机动性强,另一方面则是正好对了胃口——迫击炮的长处和短处都在于它适合近战,而且这种炮还特喜欢“翻墙”,即使你躲在丛林或岩石背后,一连串迫击炮弹甩过去,也照样能要了你的命。

迫击炮弹带着啸声不断向日军阵地飞去,在万家岭到处都能听到令人发怵的爆炸声。经过轮番轰击,第106师团的防守体系变得七零八落。匆匆建立起来的工事,不是塌陷就是全毁,漫山遍野,到处是日军的尸体和呻吟着的伤兵。

他们甚至已完全顾不上掩埋尸体。死在沟渠里的日本兵,时间一长,皮肤便呈现出褐色,身体更被浸泡到肿胀起来,嘴巴鼻子里掉出来的,竟然全是白米一样的蛆虫!

从马回岭出发时,第106师团专门配备了一千多匹战马,用于运载山炮和辎重,但在进入万家岭后,饥饿加上中弹伤亡,早已所剩无几。就这样,中国军队的迫击炮也没放过这些助纣为虐的畜牲,拴系马匹的地方接连落下炮弹,马匹受惊的姿态在硝烟中看得一清二楚。

想起一年前“七七事变”的南苑血战,日机对29军骑兵师狂轰滥炸,南苑营房一千多匹乘马大半倒毙,骑兵师长郑大章当场被吓得打马就逃。

现在不过是时候已到,一报还一报。

松浦认为自己够惨了,可是他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一首前奏曲,大的乐章尚未到来。

(1312)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5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