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冈村穿着北洋军服,那时候孙传芳的军队里有好些人都是留日学生,会几句日语的不在少数,日军水兵就认为这厮是冒充的日本人,情急之下想来搭个顺风船。
跟小兵说不清楚,冈村急得张牙舞爪,幸得一个叫近藤英次郎的海军军官上前,问明事由后才放下软梯予以收留。
十多年过去,如今近藤英次郎成了第11战队司令官,而他当时无意中搭救的“军事顾问”也不得了,冈村此前已经是关东军仙台第2师团师团长了。
你可以说冈村是张发奎的手下败将,但这一说法其实既不完整也不确切。内战之中,北洋军打不过北伐军,就算旁边有日本顾问可以帮着画图纸,做方案,又有什么用。
参谋本部认为,冈村对九江及华中地区的人情地理十分熟悉,畑俊六要想顺利攻取武汉,下面缺不了这样的大将之才。
冈村随后便被调任为第11军司令官,专负指挥华中战场之责。7月19日,他搭乘第 11 战队旗舰,从南京溯江西上。四天之后,到达了湖口前线。
仅仅这个姿态就让人刮目相看。因为湖口处于最前沿位置,对岸即为中国守军。一般来说,最高司令官很少有距离前线这么近的。当时有个熟识的海军军官来找冈村,根据常识判断,以为他不在安庆便在彭泽,没成想竟是湖口。
冈村此举,显示的是一种自信。
历史重新给昔日对手安排了一副棋局,九江那边是张发奎,湖口这里则是冈村宁次。
华中作战,不比北方,某种程度上,就看双方将领对山川形胜、地理构造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在这方面,别说一般日军将领,就连张发奎本人恐怕都难以与冈村比肩。
冈村当年的苦头不是白吃的,不光他自己记住了沿途景物,还从孙传芳身边偷到了无价之宝。
这是一张华中地区的五万分之一比例地图,系归国后效命于孙传芳的陆士学生实地测绘而成。这些学生在日本专门研习过陆地测量,其测量和绘图方式与日本完全相同,因此所绘出来的地图也有别于那种毫无军事价值的“长江万里图”。
整个武汉会战,日军所使用的军事地图,绝大部分是该图的复制品。就当时情况而言,再找不到更详细的地图了。
对下赢这局棋,冈村信心满满,这个自诩的“中国通”甚至开始悠然自得地欣赏起湖口的风光来。
其实光从对方兵力数量的对比来看,日军并不占优。
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补充,台湾旅团已基本恢复元气。在此之外,冈村又从第11军中增拨了一个第106师团参战。
自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本在17个常备师团之外,已经成立了包括第13师团、第101师团在内的7个师团。可是随着占领区域的扩大,到处都需要警备部队,如果还要再进攻武汉,光增加这7个师团无论如何是不够用的。
于是再扩再编,呼呼地又冒出了10个师团,日本陆军总量一下子达到了34个师团。
(1272)
第106师团就是这次为了进攻武汉而扩编出来的新设师团,看番号就知道了,其兵员同样来自于熊本第6师团的家乡。在当年的日本,凡是南九州的人差不多一个德行,全以好勇斗狠为能事。冈村或许就是看中了那一股子邪气,才把这个新师团列为前锋。
即使这样,整个九江之战,冈村投入也仅为一师一旅,反观集结在九江的第2兵团却有十万之众,仅军建制的部队就有好几支。
冈村能够这么镇定自若地观赏风景,不仅缘于他对九江的地形了熟于胸,事先盘算好了即将开始的每一个步骤,也因为他比其他日军将佐更加冷静,而且更加善于捉摸一些细小环节。
自被任命为第11军司令官后,最让冈村感到担心的,并不是己方的战斗力,而是对方的士气。
他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军队屡战屡败,却越战越顽强,到台儿庄战役时,甚至被包围了也死不投降。
审问俘虏,一名军官告诉他:战场之上,如果被活捉,你们会杀俘,后退的话,督战队又会解决我们,所以只能死战到底。
这名被俘军官说的当然不完全是实情,但冈村却似乎从中找到了奥秘所在。
原来如此。
联想到第11军的主力全是参加过南京屠城的部队,自个儿就把“纪律严明”和“神兵”形象给掀了个底朝天,冈村认识到得转换策略。
他在第11军打出了一个新的旗号,叫做“讨蒋爱民”,竭力想把自己打扮成一支“仁爱之师”。
据他的幕僚回忆,有一次冈村坐在汽车上,突然发现并抓住了一个掉队的中国士兵。这是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年兵,脚上受伤后才掉了队。
冈村马上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对少年兵简短询问后,还安排他做了第11军司令部的杂役。
这种偶尔做秀,属于千年万年才一次,事实上,冈村眼中的“军纪风纪问题”在基层部队中从未有过根本收敛,不过至少反映出这位“中国通”司令官已经用上了攻心术。
与之相比,张发奎在准备上却明显不足。他的感觉似乎还停留在北伐时期,连对手究竟将投入多少部队都弄不清楚,至于九江周边哪些地方易攻,哪些地方难守,更是一头雾水。
十万人马,给他平均分配,沿着江河湖岸撒了一圈。这样表面看起来似乎万无一失,其实漏洞百出,道理很简单,处处防,也就等于处处防不住,没有纵深配备,只会给人家一触即破。
铁军军长实在太大意了,也许十多年前你可以小视面前这位“军事顾问”,可是十多年后如果再用这种眼光看人,老兄你可就要吃亏了。
7月23日夜,九江和湖口之间的鄱阳湖上响起了动静,台湾旅团要登陆了!
登陆的地点是姑塘镇,驻守这里的是预备第11师,这个师大部分由刚征的新兵组成,作战能力和意识都十分薄弱。
那个晚上,他们根本想不到平静的鄱阳湖水面上还会突然跳出水怪。等到发觉,台湾旅团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登陆点。
(1273)
顺着姑塘这个被强行撕开的口子,第106师团第二天也紧跟着登陆,日本兵越上越多。
张发奎慌了神,因为姑塘后面没有二线布防,日军通过这里后,可以直趋九江城。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连抽调4个师反击,可是手里的这两把板斧始终砍不中要害,不仅不能立驱日军入江,反而自己还把刃口给砍钝了。
这不是北伐时期,光有匹夫之勇已然不济事了。
7月25日凌晨,第11战队在扫清水雷后,开始驶入九江城区江面。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坐着橡皮登陆艇,向码头冲来。
不过陆军的好运气并没有能传染给海军,陆战队碰到的是一个硬茬——守备城郊的预备第9师。
虽然都是预备师,可是不管武器配备还是人员素质,预9师比预11师都要强上许多。远的用炮弹,近的就轻重机枪一起上,一天之内,陆战队的橡皮登陆艇被打沉十多艘,大多数都靠不了岸。
也有漏网之鱼,日军弃舟登岸,企图趁隙钻入九江城。守军一拥而上,使用白刃肉搏,再次把陆战队赶下了水。
码头攻不进来,但这时登陆的两支野战部队却攻得很顺利,台湾旅团和第106师团已形成了一个对九江钳形包围的态势。
冈村的样子摆得很吓人,却多少有些唬人的味道,铁军军长手里还有的是可供动用的棋子,包括尚未启用的军建制部队。
实在不行,九江以南还有薛岳第1兵团与之相衔接,你包围了我,说不定我还能反过来包围你,日军又是背水一战,对照兵法要诀,谁比谁更危险?
事实上,冈村对此战也不是全无担心,假如张发奎再坚挺一些,他就得考虑动用第11军的更多部队了。
可是冈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未及时请示报告的情况下,处于过分慌乱之中的张发奎即宣布全线撤军,九江随之沦陷。
撤退路上,各部队完全乱了套,张发奎所指定的依次撤退时间和路线形同虚设,大家你推我挤,混乱程度跟以往别无二致。要不是赣北山多林密,便于隐蔽,差点就被追击的日机做了点心。
三天,也只有三天,被视为江上重邑的九江就步入了马当的后尘,十万之师跟一个青岛陆战队的作战效果几乎没多少区别!
真是不可思议。
武汉后方大受震动,作为败军之将的张发奎亦诚惶诚恐,有李韫珩和薛蔚英之例在前,他甚至一度想亲自到武汉去“投案自首”,接受军法审判。
张发奎不是黄埔生,那是铁军军长,粤军的旗杆,岂是你想罚就能罚的,所谓“投案自首”云云亦不过是娇情一下,给舆论一个交代而已,所以马上有陈诚上前为之说情,老蒋顺水推舟,仅把表现不佳的几个师长予以撤职,同时撤销了预11师等多支部队的番号。
说实话,武汉会战的开局如此之糟,是老蒋想不到的。不过这个世界上,想不到的事情实在多得不可胜数,岂止这一件。
比如冈村也有想不到的,他想不到的却是熊本第6师团境况不佳。
(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