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张轸在豫西整训时,发现当地有一个红枪会,红枪会里有一个梭镖队,他就把梭镖队随军带了出来。

所谓红枪会,跟义和团那一拨差不多,都是喝了口“仙水”,就以为子丨弹丨穿不过肉身的。这东西当然很迷信,可是迷信的东西也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用在杀鬼子上面,那就是好的。

除了豫西梭镖队外,张轸在安徽整军时还另外招募了两支民间武装。

一支是谍报队,一共两百人,里面开饭馆的,卖唱的,说书的,甚至青红帮的,反正三教九流,什么角色都有,

另一支是武工大队,一共五百人,跟梭镖队一样,也是人手一杆红缨枪或一把大刀,里面男女都有,且皆有一身好武艺。

在大部队潜伏时,谍报队便负责到敌后搜集情报,拿到情报后,梭镖队和武工大队晚上出发,跑到临城、韩庄去骚扰日军。

这伙拿刀使棍的哥们玩起夜袭肉搏来,个个不要命,人人恍如关二爷再世,孙大圣附体,西线据点里的鬼子并不多,给这么一闹腾,吓得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出来尿尿,就算白天能勉强出来,一到天黑就再不敢走夜路了。

濑谷启无法在西线干出名堂,就希望旅部主力能在东线枣庄附近一举击溃汤恩伯。

可是汤恩伯跟他玩“蘑菇战术”,在鲁南的方寸之地闪来挪去,移形换位,使得濑谷启始终既抓不住人,也脱不了身。

如此多的人马进行不停歇的频繁转移,又不是一天两天,这对于双方来说都很吃力,汤恩伯跑得累,濑谷启追得也十分辛苦。

问题在于,后者苦过之后,仍然一无所获。

濑谷启无暇顾及临沂,张自忠就可以试着攻上一攻了。

他的本钱仍然是黄维纲师,这个师是临沂大捷的功臣,转败为胜全靠它,尽管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舍此再无适当人选。

决心已定,更不迟疑,张自忠一声令下,黄维纲师火速出击,如同挥舞铁扫帚一般,开始猛扫沂河西岸的日军,并且当晚就廓清场地,使坂本失去了借以在西岸立足的凭借。

天一亮,坂本增添兵力,大批日军又反扑过来。

第一次临沂之战的失败,让坂本顺旅团长在板垣面前无地自容。盘算来盘算去,不能不说被张自忠赶出沂河西岸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这次他发了狠,即使大门牙被崩一地,也得把西岸阵地给死死咬住。

就在双方你争我夺之时,沂河东岸的庞军团主阵地忽然被对方接连攻破两处要地,庞炳勋真的是顶不住了!

张自忠从黄维纲师中抽出3个步兵团,亲自督师,三渡沂河,以援救庞军团。

可是守住阵地相对容易,要想再夺回来就变得异常棘手。

庞军团修筑的工事曾挡住坂本顺旅团,现在反被其所用,给59军造成极大杀伤。

战场之上,昏天黑地,张自忠眼睁睁地看着子弟兵在自己面前纷纷倒下,陈尸郊野,一日之内,伤亡竟高达2000多人。

(1186)

38师很多官兵皆为张自忠从小看到大,一手带出来的,这种情感联系,绝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所能囊括。

第一次临沂之战,官兵死伤累累,负伤后运者络绎于途,张自忠还“屹然无动志”。然而这次不同,在独自面对张克侠时,他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巨大创痛,“泫然流涕,痛切于心”。

张克侠说,从学兵团开始,他跟着张自忠东征西杀,身经百余战,但在战场上从未见张自忠神色有过任何异样,这是生平所见到的“唯一之惨泪”,

落泪只能躲于帐中,伤口也只有自己悄悄抚平。一出大帐,面对麾下官兵,张自忠又恢复了“铁石心肠”——

看着多年的患难弟兄为国牺牲,我心里的难过,真比油煎还狠,但我深信,我带大家走的是一条光明大道,虽死犹荣,因为军人报国,此其时也。

张自忠看着远方,忽然喃喃道: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倒下去,这是一个军人在国家危难时应尽的责任。

在3个步兵团被抽走后,黄维纲在沂河西岸更显吃力,因为坂本正不断往这里增添兵力。

板垣是“双头蛇”打法的高手,作为部下的坂本犹如在学他的上司,玩的是“小双头蛇”:要么沂河东岸全让给我,要么让我在沂河西岸插上一脚。

张自忠自然不能让,因此严令黄维纲必须坚持。

黄维纲把最后的师预备队都用上后,前线仍然摇摇欲坠,不得不通过电话向张自忠直接求援。

张自忠回答他的,仍然是“五分钟理论”:我们困难,敌更困难,再坚持最后五分钟,你就能得到支援。

再听下去,所谓的支援,是刘振三正抽兵向日军左侧进攻。

黄维纲一听就急了。

这么说,“五分钟”过后,给我的还不是正面援兵啊,我这边已经没有一个人可抽调到正面阵地上去了。

张自忠闻言大怒:没有人吗,那是谁在给我打电话?!

这话说得真叫不讲理,可是黄维纲根本就不敢反驳,放下电话赶紧跑到前线督战去了。

张自忠是一时气急,对于黄维纲那里的情况,其实心里也未尝不清楚。通完话,他立即把手里最后的预备队——特务团集中起来,亲援黄维纲。

到了黄维纲那里一看,发现情况确实不妙,已经完全被坂本压住打了。

同样不妙的还有台儿庄。

第一次拼杀,双方都集聚全力,加上在前面的作战中也少不得损兵折将,第2大队就不敢再轻易往台儿庄里面突了,只能踮着脚仰着脖子企盼濑谷启来援。

濑谷启却来不了,因为他自己正在枣庄猛追汤恩伯,总也追不到,却又不甘心。

可是不援也不行,濑谷启想尽天法,总算挤出了两个步兵中队增援台儿庄。

你增两个中队,我增两个师。

孙军团除池峰城外,另外两个师也赶到了台儿庄。

孙连仲指着台儿庄告诉部属:这里是西北军的光荣之地,是我们的坟墓!

他把集团军司令部放在台儿庄以南仅十几里路的一个小村庄,一河之隔,枪炮声和喊杀声不绝于耳。

当时统帅部对集团军的位置规定,至多也只是距离一线四十里。十里之地,已在日军火炮射程之内。

战事激烈时,炮弹常呼啸着落于村头,司令部其他人员众皆失色,劝他往后退一退,然孙连仲“不为之动”。

见前来劝说的人太多,他就说,你们走,我不能离开这里。

孙连仲以身犯险,不是做秀,而是不得不如此。

(1187)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5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