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接到命令后,营长以上军官均在阵前盟誓:有进无退,以胜利为长官洗刷冤情,如有畏缩不前者,就地枪决!

59军山呼海啸一般地往前冲,荻洲师团并没有能全部过河,且立足未稳,遭此猛击,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几天之后,张自忠力夺小蚌埠,荻洲见大势已去,只得退回淮河南岸,双方重又隔河对峙。

张自忠勒马岸边,壮怀激烈。

历史记载着,淮河战场是一个著名的古战场,一千多年前,东晋与前秦在这里鏖战,那也是一场文明与野蛮,弱小与强大的殊死角逐。

东晋仅能派出八万人马对垒,而前秦却拥兵八十万,整整差了十倍,若光论数量,几乎不在一个档次,但东晋大将谢玄却硬是创造出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八十万前秦兵马被杀得大败,连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对方追杀过来了。

我知道,假如前秦战胜,一定会有人在书上写下“民族融合”、“统一乃是历史的趋势”之类“妙语”,前秦的苻坚没准也会被大书特书。

可惜,汉民族赢了,江南文明得以保存,此皆谢氏家族之功也。

时光荏苒,然上赖先人庇佑,下凭勇将横槊,淮河再一次为我们挡住了异族强寇。

这是张自忠回师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张将军真可谓大勇之将。

何谓大勇?

先轸是春秋时晋国一个很有名的元帅级将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便是这位先生的杰作,所谓“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他手下有一猛人,叫狼覃,素有如狼似虎的勇猛。可车轸觉得他还不够勇,不重用他。狼猛男为此很生气。

春秋时候,人重气节。很多大大小小的猛,一旦得不到上级的重用,通常做法就是:一赌气,死了算了。

狼覃的同伴便问他:你怎么还不死。要是你自己下不了这个决心,我可以帮你(“吾助汝作难”)。

你听听,说的真不像人话,可是狼覃没有生气,他回答同伴说,我死是肯定要死,但是“死而不义,非勇”。

真正的勇,要“能供世用”。

秦晋大战,狼覃自为前锋,当场战死。

其实先轸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因为公事分歧,当着晋文公的面“不顾而唾”,朝文公吐唾沫,很不讲公共卫生。

晋文公却大人有大量,没跟他计较,结果反倒是他自己觉得愧疚,最后在和狄人,也就是春秋时的游牧部落作战时,连甲胄都不穿,就冲锋陷阵而死。

《左传》上因此说,这些人都具备大勇,是君子一流的人物。

就在张自忠收复淮北阵地的同时,李宗仁得报,原驻江南的第48军、第7军奉命回援,现已接近淮南战场。

是时候了,你快出来吧。

这个“你”指的是早就“溃退”的刘士毅第31军。

刘士毅应声从荻洲的侧背闪出,并向其腰间撞击过去。

荻洲返回南岸,本来是要整顿后再次组织渡河的,这下河也渡不成了,先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要紧。

好不容易,第31军被“击退”了,但这只是暂时的。

刘士毅打的是正规战,用的却是游击战术,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那一套,反正就是跟你搅在一起,不让你脱身。

利用这段时间,第48军、第7军齐齐到达作战地点,桂军三将归位,除刘士毅外,分别是廖磊(第48军军长)、周祖晃(第7军军长)。

以下上演的剧目,叫做三英战吕布。

(1164)

廖磊挺丈八蛇矛,飞马来战,荻洲与之酣斗,未等分出胜负,周祖晃把马一拍,舞刀前来夹攻。

廖周合力战不倒荻洲,那刘士毅在一边却已经养足精神,也掣双股剑前来助阵。

这三个围住“荻吕布”,用一句经典台词来形容,叫做“转灯儿般厮杀”。

荻洲被转得头晕目旋,哪里还能再分出气力北进。

就跟玩接力一样,南方战场刚刚解除警报,北方临沂那一块,庞炳勋又大叫救命了。

张自忠必须再次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

也许老天都可怜李宗仁兵少将寡,这小家操持得颇不容易,因此替他安排得十分周到,几乎是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要是庞炳勋早一脚顶不住,或是廖周两军晚来一会,张自忠是无论如何抽不出来的。

张自忠要挽救庞炳勋,这里就碰到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老问题,即张庞原来的关系究竟如何。

在老电影里,两人以往是存有宿怨的,但据一个跟随庞炳勋多年的副官说,张庞在老西北军里不仅无任何过节,且相处得不错,到长城抗战时,两人还在长城边做过隔壁邻居,哪有半点结怨的样子。

他认为,可能是有人把张庞与韩庞搞混了,韩复榘曾叛冯而去,冯玉祥令庞炳勋追击,这两人才真有仇。

可是张庞有隙并非空穴来风,张自忠奉调去徐州后,就曾私下通过其他人向李宗仁转述过自己的苦衷,即自己在任何战场上都可拼死一战,唯独与庞炳勋在一起会感到尴尬。

有一个说法是,当年中原大战老西北军分崩瓦解时,老庞这家伙曾起过歹心,想并了张自忠的人马,幸得后者早有提防,才未得逞。

从庞瘸子原来一贯的油滑做风来看,这类乘火打劫的龌龊事他兴许还真干过。

张自忠当然不会真的不去,只是面子上有些挂不住罢了,经过李宗仁几句劝解后,即欣然领命前往。

虽然对张自忠做了思想工作,但李宗仁不能不考虑到,张庞在共事过程中可能还是免不了会有些疙疙瘩瘩的地方,且两人同属战将,也必须有一“帅”坐镇临沂战场负责协调指挥。

他自己要居守大本营,帅才安出。

我有一本个人很珍爱的小书,这就是《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先生,姑苏一贫士耳,然最擅室中小经营,他自己也说,平生所好,惟“人珍我弃、人弃我取”而已。

老李现在是战场上的“贫士”,看什么都是宝贝,“人珍”他一时也取不到,所以根本谈不到“我弃”,但“人弃”那是一定要赶紧捡的。

他捡到的这个帅才,就是徐祖贻(保定3期)。

徐祖贻在前面出现的时候,正是他最倒霉的时候,也就是在签定《塘沽停战协定》前,硬被众人赶鸭子上架,弄去跟日本人谈判的那一位。

他是无锡人,但一直在东北军里面混,人其实很能干,是保定和陆士的双料生,甚至还到日本陆大深造过。那年头,上过陆士的国人不少,可是能到陆大再次进修的并不多。白崇禧曾经亲眼看到过徐祖贻拟定的作战计划,连他也称赞对方具备优秀的“战术修养”,是“一不可多得之幕僚长”。

能够得到小诸葛如此称赞,足见徐祖贻的参谋功底。

(1165)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5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