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2月10日,光华门城墙终于还是被炸开了多个口子,金泽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用竹梯爬城,从缺口处蜂拥而入。

近百名日军冲进城内,并突入城门纵深达200米。他们以沿街房屋为据点,企图掩护后续大部队继续开进。

教导总队顶不住了,急忙呼救。

闻知城破,唐生智严令附近的王敬久以两侧围堵的方式援救。

此时的王敬久师早就不是那个雄纠纠气昂昂,大步迈进上海滩的德械师了。无论人员还是装备,这个师都只能用残破二字来形容。部队官兵绝大多数是新兵,其中尤以江北淮安的补充兵居多,这些补充兵不是当地的民团团丁,就是临时征兵征上来的,实际上打仗完全靠原来留下来的少数军官在起作用。

王敬久虽然人穷志短,但也知道光华门冲进来这么多日军,意味着什么。

两个主力旅的旅长被他叫到面前。

所谓主力旅,此时的作战能力甚至不及原先的团营,又要在短时间内歼敌,谈何容易。

给我听着,出击不成,提头来见!

两个主力旅,一个从正面,一个抄后路,将突进的日军夹住,经八小时血战,终于全歼该敌,并堵住缺口。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反击战中,从正面发动进攻的旅长易安华(黄埔3期)居功至伟。

抽调王敬久的同时,唐生智又把粤军派上去火速增援。

在南京守军中,只有两支部队刚刚到达,属于完全的新军,一个是从湖北开来的徐源泉第2军团,另一个是从广东北上的邓龙光粤军。

王敬久虽堵住了城墙缺口,但仍有少量日军藏在城门洞里,这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下来,谁也不敢再冒冒失失开城门去打——对方势大,万一正好冲进来怎么办。

粤军却自有办法,他们拿着砍刀,身上绑着绳子,从城墙上缒悬而下,找到鬼子们兜刀就砍。

这天唐生智收到了一大堆礼物,

有歪把子轻机枪,有左轮手枪,有战刀,有三八式,还有钢盔和呢大衣,都是从日军身上缴到的。

最新鲜的礼物,是粤军送来的,那是用菜篮子挑来的十几个鬼子脑袋!

广仔之悍勇,由此可见。

守光华门的教导总队数量不多,唐生智担心城墙再被破开,遂令南京宪兵团与教导总队一起守城。

宪兵本来是负责管军纪的,野战并非强项,但现在人手不够,到处都要守,也只有喊他们了。

宪兵们上了城墙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从城头上探出头来,对方马上枪响,己方非死即伤。

这下大家只好趴在地上,连脑袋都不敢伸出来,如此,连敌情都观察不到,就算打也是瞎打。。

打仗得动脑,不能瞎打。宪兵团想出一个法子,他们把一面小圆镜绑在步枪上,然而沿着城墙移动。

镜面反射,不用冒险,城外的情形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日军隔着一条防城河,暂时还不能全部涌上来,但可以派狙击手瞄准射击。

透过镜子,他们还看到,离城墙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一座小面粉厂。这座厂危险就危险在,它的楼顶比城墙足足要高出一米多。

金泽师团一门心思想着攻城门和城墙,竟然还没有留意,但下一步若是被其占领,守军可就悬了。

(1097)

《三国演义》里面的官渡之战,曹操攻袁绍,就是在城外修了座高楼,居高临下对城内发射火箭的。到了洪秀全占领南京,太平军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城外的高层建筑都焚之一炬,同样出于守城的需要。

看来,小面粉厂不能让它存在下去。

这一点,城楼上的教导总队也看到了,并希望宪兵队能组织敢死队去火攻面粉厂。

成功回归者,士兵可直升排长。

野战部队的规矩就是如此,火线之上,只要你能活着下来并完成任务的,十之八九能获升职。

宪兵们平时站岗放哨,检查军纪,全都得按着规程一板一眼得来,一听这么剌激,又是必定要做的,还等什么,上。

可是迎接他们的,不是升职,而是死亡。

众人排成队,第一个悬着绳子刚放下一米多,啪的一枪,就被日军狙击手给干掉了。

第二个毫不犹豫,但放下去一半也牺牲了。

这下大家心里都有些发毛了。

日军狙击手太厉害,下去多少也得白白送命啊。

轮到第三个了,这位并没害怕或退缩,而是提出来,这次咱们得换个法子。

按照他的办法,这回下去时换了个地方,而且不是慢慢放,是一下子放,正好放到城墙高度的三分之二,然后再慢慢把绳子放到底。

第三个士兵无疑最机灵。

日军狙击手还没回过神来,几个士兵已经安然落地,并冲到指定位置。他们用火柴将随身带来的稻草点着,呼的一下,面粉厂就燃烧起来。

金泽师团很奇怪,这帮人下来不打仗,点什么火。

一拍屁股,坏了,是烧制高点的干活,急急忙忙再去救火,却已来不及了。

光华门虽得无恙,但这时凡高层指挥官都已看出,守军已至强弩之末,城墙再次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

很快,中华门又成了日军的攻击重点,唐生智派时任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的罗卓英现场指挥。

即使情势如此险恶,南京城内遍布火药和硫磺的味道,但唐生智并未表现得惊慌失措,颇有守城大将的风范。

因为身体不好,又日夜不得休息,他在发号施令时,必须每隔几分钟就用热毛巾擦一下脸,喝一口茶,以保持清醒状态。

除此之外,他的样子真的跟他的绰号“唐和尚”一样镇定平和,无论前线情况多么吓人,从不失态,只是一支接一支地抽香烟。到了傍晚,趁日机停止轰炸,他甚至还会捧着小茶壶,在院子里散散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太原保卫战时,以擅于守城著称的傅作义都急到了两眼通红,可想而知,如果唐生智这时候就红了眼,罗卓英会作何感想,其他人又会作何感想。要知道,傅作义毕竟还有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绥军可作依靠,唐生智却无湘军为保证,他指挥调遣的,全是跟他没丁点历史关系的各路部队。

罗卓英到中华门后,才发现这里打得比光华门还要激烈和凶险。

熊本第6师团正在这一侧。

在中华门外,本有孙元良组织防御,但他的情形并不比王敬久好,渐渐地就抵挡不住,只得回身撤往城内。

我们看古代防守城池,常有这样一种情形。某将在城外出战不力,往往会朝城楼上大喊:快快放下吊桥,容我进城。

中华门没有吊桥,能让孙元良师进来的,只有城门和云梯。

(1098)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