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南京装甲兵团共有三个营,分别是战车营、搜索营和战车防御炮营,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前,后面两个营已大部撤往湖南湘潭。

听说要派德造战车参战,装甲兵团司令官杜聿明起先十分不情愿。

早在淞沪会战时,战车营已整整损失掉了两个战车连,再在南京参战,肯定又是有去无回,明摆着德国已不可能再卖战车给我们了,往后面去还怎么玩法。

但是军令难违,杜聿明想了半天,便提出来,能否以英造战车代替。

英造战车与德造战车能比吗,先前在淞沪战场损失掉的就是英制维克斯,你们上来一坦克,不仅不能保护步兵,反过来步兵还得保护你,又不是攻坚,要你何用,所以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老蒋的否决。

杜聿明不知道的是,这时老蒋其实已有计较,因为他与苏联人早就谈妥,到湖南后将装备苏联坦克,要不然也不舍得把家底一个不留地全都搬出来。

德国战车,大号“克芬柏”,虽无炮,却装备有两挺机枪,哒哒哒,打起来也好生了得。杜聿明又另外从战车防御炮营中拨出一个排,用以进行枪炮配合。

在南京城外围,“克芬柏”同样给日军步兵出了个难题,他们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来予以击毁。

“克芬柏”昂着脑袋,专挑步兵集结的地方冲,结果一家伙就撞伤碾死四十多个鬼子。

京沪战场上的四十多个鬼子,如果按双方步兵对决的比例核算,咱们这边不死伤几百人是搞不掂的。

什么叫牛,这就是牛。

除了自己独当其锋外,“克芬柏”还配合步兵作战。有了这些铁家伙在旁边,步兵也平添胆气,在一些局部领域,竟然还有了将少部分日军围起来予以歼灭的纪录。

可惜的是,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过大,外围防线越缩越小,最后全缩到城里去了,德造战车也只好随之进城。

就在撤退的过程中,有三辆“克芬柏”被打坏,无法移动,又来不及修理,就被丢弃在城外,更糟糕的是,两个坦克手还被困在其中一辆里面。

这俩哥们本来是等着人来帮他们修坦克的,没想到,人没等着,大批日军步兵却开过来了。

要硬拼,坦克一动不动,人家这么多人,把你围起来,那是一抓一个准。当然也可以弃车而逃,但是这两人都是好汉,觉得如此做法,太过羞耻,不能干。

飞行员有飞行员的荣誉,坦克手也有坦克手的尊严。

两人一商量,不如埋伏车内,见机行事,没准还能赚他一把。

日军一线部队根本没想到这辆动都不能动的坦克内还有人,他们在外面哇啦哇拉叫了几声,见没人应(当然不会理你),就放心大胆地往前去了。

到了下午四点的样子,赚一把的机会终于来了。

又有一大群日军步兵来了。从前视镜上一看,这些家伙轻装简从,没带重武器。

两个坦克手乐了,不趁此时一个换你几十个,岂不亏大了。

如果没有一线部队在前面,这些鬼子就是再骄横,也不会麻痹到完全忽视“克芬柏”的存在。

他们认为,已经有人给自己开过道,打扫过战场,应该是一切OK,一切平安,所以都在谈笑风生,没人想到自己会遭遇厄运,更没人意识到已成“俘虏”的坦克会出现细小的变化——战车转塔的前后两端突然伸出了两挺机枪。

(1093)

枪枪扫过,聚一堆的日军立即倒下几十人。

平时打仗为什么很难打死鬼子呢,因为他们都是分散着匍匐前进的,你枪法就是再准,也只能一个个点数。

现在好了,直接从个位跳到了十位。

日军大吃一惊,剩下的赶紧散开,趴地上用步枪和手雷进行攻击。

步枪手雷不是平射炮和山野炮,它们对德国“克芬柏”造成的杀伤微乎其微,更伤不得里面的人分毫,外面这些鬼子急得眼睛发红冒火也没用。

进入黄昏,眼看天色已暗,两个坦克手这才脱离战车撤退,其中一人后来还在湖南湘潭见到了杜聿明。

杜聿明起初听他讲述,没当一回事,因为没有旁证,以为这小子在吹牛,就随口敷衍了几句。

直到昆仑关战役结束,杜聿明缴获到一本日军小册子,上面完整记述了这段经历。当然那里面,鬼子们是作为教训来总结的,要求官兵打扫战场时一定要仔细,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似乎已被“击毁”的坦克,否则还会造成重大损失,云云。

杜聿明如梦方醒,这才知道自己的坦克手没有撒谎,说的是真事,但当他回头再次寻找英雄时,年轻的坦克手却已在昆仑关战役中殉国了。

外围防御线被击破,唐生智转而组织人马依城防御。

这时,被作为指挥所的唐生智公馆遭到日机猛烈轰炸,参谋人员都纷纷要求转移地点,唐生智却摇了摇头。

大敌当前,我不能为几颗丨炸丨弹就搬走,你们走吧,我和两位副长官留在这里就可以了。

最后,其他人都搬到了地下室,唐生智则仍在地面进行指挥。

12月9日,日军兵临城下。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南京城送来了一份劝降书。

说的是南京,我却突然想到了一江之隔的扬州。

三百年前明朝治下的扬州,其规模堪比如今的南京,但同样陷入敌兵重重围困之中。

洋洋得意的多尔衮给城内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下了最后通牒,后者奉还他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复多尔衮书》。

对要不要献城以降,史可法说了一句话,那就是“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我虽然力量有限,却一定会以死报国。

唐生智没有“史阁部”的文采,所以也免了“复松井书”等罗嗦程序,直接把送信的使者给打发走了。

所有守城部队,最让唐生智抱有信心的,仍然是“铁卫队”。

“一二八”会战后,教导总队继续担负“御林军”和种子部队的双重角色,并已扩编为九个团,再加上重机枪、迫击炮、通信、输送等特种兵直属部队,总计超过3万人。

教导总队的军官,百分之百来自于黄埔军校,士兵则经过层层选拔,一半以上拥有大中学历。与税警总团一样,这支部队的薪水也从不打折。这一点,连三个德械师都望尘莫及,后者发的同样是“国难薪”,工资得打折扣。

淞沪会战期间,在退守苏州河南岸之后,三个德械师加一个税警总团都难以挡住日军过河,还是靠教导总队出了两个团才使危机得以缓解。

此前,为了教导总队留存与否,唐生智曾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吵得不可开交。

(1094)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