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1月3日,阎锡山主持二战区军事会议,讨论战守之策。

眼下这种情形,忻口守军必须要南撤,否则后路就要被截断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用讨论。

需要讨论的,是太原究竟应不应该死守。

老阎经营太原二十多年,身家性命都在这里,自然不肯轻弃,主张死守太原,同时他要求将忻口、娘子关撤退的部队布防于太原周边,依城野战,把太原保卫战也组织成一场类似于忻口战役那样的大会战。

至于守城之将,老阎早就定好了,那就是先期从忻口撤下来的傅作义和他的绥军。

傅作义成名就成名在守城一役,当年他守卫涿州三个月,几倍于己的奉军都打不进来,不能不让人叹服。加上老阎在太原又储备了半年以上的粮草弹药(骗川军说已运过黄河),因此觉得守太原绝没问题。

黄绍竑身为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也出席了会议。他临阵指挥虽有缺陷,但在这些战略方针上,其眼光比老阎又要亮堂多了。

前线刚刚败退,士气极其沮丧,大家都在抢着往后撤退,如何还能再组织什么大会战。忻口战役,那是花了多少时间才组织出来的,就算想组织会战,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如今娘子关一线的龙山师团距离如此之近,只消与南下的板垣来个南北夹击,所有撤退部队就都得给压迫在城下,让日军炖成一锅粥,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再说,傅作义守涿州,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啦,时过境迁,内战能和外战比吗,日军和奉军一样强?

不是说太原不要守,得守,但绝不是以野战来支持守城,而必须以守城来掩护撤退,撤退后获得休整的部队反过来还可以牵制日军,帮助守城,这样城池或许倒能守得更久一些。

应该说,黄绍竑这番话确实是真知凿见。在场的卫立煌、孙连仲开始都表示赞同。

可老阎却又变回到了从前。

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忻口战役之前,他曾经丧失自信,转入“他信”,但在娘子关被突破后,不知怎么他又只相信自己了。

所有来开会的晋军将领,除了尚在忻口一线的陈长捷以外,平时大多唯唯诺诺,“你说甚就是甚”,没有谁敢提反对意见。傅作义被托以守城之责,也不便说什么。卫立煌、孙连仲等“客军将领”见情形尴尬,索性不参与表态,在开会现场就半真半假地睡起觉来,一时间,会议厅的呼噜声此起彼伏。

整座大厅,争论的就阎黄二人,一个二战区司令长官,一个副司令长官。

会议开到半夜一点多,仍无任何结果,老阎心里本来就对黄绍竑甚为不满,认为要不是他指挥失当,娘子关那里出了纰漏,忻口守军又何至撤退,所以对黄的意见很不以为然。

最后他索性摊了牌。原来在开会的同时,他早已将命令下达到各部队去了,所谓开会,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大家都很无语,但也只能照此办理。

当天,在大洋彼岸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终于得以召开,会议向日本发出了邀请书。

(1065)

可是和对待国联的态度一样,日本鼻孔朝天,拒绝参加。

中日战争是我发起的“自卫行动”,跟九国公约没丁点关系,所以你开你们的会,我绝不搀和。

小日本多精明,太原已是唾手可得,攻取上海也有了新的方案,眼看着这仗都要打赢了,还让美国佬来帮着劝架调停,我脑子又不是被穿剌了。

现在这世道,可不是十五年前了,布鲁塞尔不是华盛顿,我也绝不会再跟你们签什么《九国公约》。

从日本这方面来说,拒不参加会议,也确实是有底气的,与之相应,就是太原会战他们又快要赢了。

开什么会,去太原把那里的所有中国军队一网打尽才是正经。

老阎当年的陆士同学(中国同学)在回忆时,都想不出这位大佬在学生时代有何过人之举,都说他其实表现平平,成绩极其一般,谁都搞不清楚他是怎么混到山西土皇帝,乃至差点与老蒋争天下的。

照我说,是别的方面,比如理财治政方面的才能,帮助老阎走上了事业高峰,若论打仗,这位还真是个臭棋篓子,那成绩也真的是“极其一般”。

黄绍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就在二战区军事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包括龙山师团在内,日军已有一师两旅团到达太原东南,其中,龙山师团更跃跃欲试,向香月提出,由自己来担负攻城之责。

要是照老阎“依城野战”的打法,大部队都得被葬送在太原城下,日军只要在东南方向关上门,再扭上锁,你们一个都别想溜。

可是香月却拒绝了龙山师团的请求。不但如此,还让他们都不要轻举妄动。

在太原周围布满日军的情况下,从忻口和娘子关方向撤出的部队已全无斗志,所以根本就不会停留,从城下一擦而过,谁也没有理会“依城野战”的命令。

龙山师团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中国军队从身边通过,急得两手直搓。

香月不是我们的人,所以他这么做绝不是替我们考虑,他是帮另一个人在着想。

板垣和陈长捷在红沟决斗,损失兵力达到一半以上,却仍不能撼动对方分毫,还差点被逐出南怀化,这使日本军政两界顿时响彻对板垣能力的怀疑之声。

板垣的“钢军”是香月经常放在嘴里吹嘘的部队,他当然要力保板垣,因此,便做出了一个在军事上极其反常的决策,即放着最近的龙山师团不用,让板垣来攻太原。

如此安排,板垣便可独得攻取太原之功,摆脱外界质疑,也算用心良苦。

于是,板垣便慢慢腾腾地跟在后面,等他到达太原城下,已经是两天以后的事了,城外的各路部队早就退了个一干二净。

本来说“依城野战”,结果就变成了傅作义“孤军守城”。

卫立煌在后撤时,曾劝傅作义,既然“依城野战”已经流产,孤军是守不住太原城的,不如改变计划,一同南下。

可是事已至此,傅作义却实际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作为能战之将,对黄绍竑、卫立煌等人的意见,他不是没有同感,然而老阎既将守城之任交给他,很多人也相信他能守住,无非还是因为他有善守之名,这是傅某立身之基,如果胸脯刚拍在前面,后面就掉转屁股想溜,不光违反军令,为将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以后还怎么出来混啊。

以前守涿州守了三个月,现在少说点,半个月总得守吧。

(1066)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