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果然,黄部长就是来传达老蒋的旨意的。

“蒋委员长”说了,山西山多,不比华北平原,此处易守难攻,而且晋绥军又一向以擅守著称,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山西给守住,不让日军轻易地沿平汉铁路南下。

老阎竖着耳朵听得很仔细。

山西可守,晋军擅守,我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能守会不守吗,到现在还要扯这些,所有症结不过还是一个大同。

听完旨意,老阎当着身边一干谋臣,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来了一句:“大同的撤守”,不是给日军打退的,那是战略需要,我“自动放弃”的!

对这一说法,黄绍竑倒是早有所料,但老阎下面的表态却多少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老阎说,他要挥泪斩马谡,枪毙李服膺,这叫“非大赏不能奖有功,非大罚不能惩有罪”。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黄绍竑在这方面的能力素来很强,当初长城抗战时,和孙殿英只谈了几句,一个“曾挖溥仪祖坟”的信息就让他肯定对方必不会投敌。同样,阎锡山能将自己的心腹大将斩首示众,也让他确定,山西抗战决心甚大!

那边黄绍竑回京报信不提,这边前线局势则愈加紧张,本来还有一个晋北可为屏障,如今则只能退入内长城,以此为依托,重新组织和规划新的会战了。

这时候的老阎,最缺的就是援军,好在危急关头,除了中央军外,他又迎来了一个强力援军——改编后东渡黄河,开入山西抗日的八路军(后又组编为第18集团军)。

老阎对八路军及其前身红军可以说是“老邻居”、“老冤家”了,早在红军发动第一次东征时,他就见识了对方的厉害,于是,每次在晋绥军的高级军官会议上,都要大讲特讲红军如何了得,甚至认为“如矛之无坚不摧”。当时连一旁的徐永昌都听不下去,发言时当面顶撞,说要照你这么说法的话,这个仗就不能打,也不用打了,我们直接投降红军算了。

岂止老阎,他的好多手下也对红军由害怕发展到了害怕加倾慕的程度

赵戴文甚至提出,山西抗战要向红军学习!

你看看,他们从江西、四川翻山越岭到陕北,“脚下磨得如同牛蹄子”,这种吃苦精神是千古少有的。

改编后的红军来了,只不过,这次不是对手,而是友军,这让老阎欣喜不已,在大同失守两天后,即以第二战区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命令,调林彪前去平型关助战。

我们知道平型关,往往就局限于林彪指挥的那场平型关大捷,但实际上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环节,而平型关战役又是整个太原会战的第一部分。

9月21日,太原会战拉开帷幕,会战的最初战略方案仍由老阎一手策划。

虽然“大同会战”失败了,但他并不认可那种自己只会拨算盘珠子的说法。

蒋冯阎李四巨头里面,若单比本本的话,自己这个绝对最亮——陆士6期!

早在中原大战之前,我就领着晋绥军打过无数次仗,不然,如何能有今日之江湖地位,说山西人不会打仗,那真是扯蛋。

当然,老阎也知道,人家说的不是以前,说的是现在,眼瞅着这几年晋军还真没打过什么漂亮仗,要是有,也都是由实际已分离出去的傅作义带着绥军干的。

剩下的确实只有回忆。

老阎一个人托着腮帮子,盯着面前桌案上的地图,搜肠刮肚地回忆从前曾经打过的那些“漂亮仗”。

看到平型关,忽然就想到了。

(1019)

十年前,第一次北伐。

那时正是北伐军风头正劲的时候,北洋的“常胜将军”吴佩孚垮了,孙传芳也倒了大霉,老阎识时务者为俊杰,立刻在太原升起了青天白日旗。

北平的张作霖一看他投了国民党,马上派奉军入晋“讨伐”,前锋直逼平型关。好个老阎,不闪不躲,索性敞开平型关,放奉军进来,然后在关内予以重击。奉军进得来,却出不去,陷入一片慌乱。

只可惜当时北伐军在徐州那里就退了下去,未能北上援助晋绥军,否则的话,也许二次北伐都不需要,第一次就可以把张作霖给赶到关外去了。

想到这里,老阎高兴了。

都是同一地点嘛,历史为什么不可以重演呢。

本来在大同就要布口袋阵,却让李服膺这个不成材的东西给坏了事,可这并不说明我的整个口袋打法有问题,不妨换个地点,在平型关这里再扎一口袋。

老阎策划的平型关战役,起初就是要把板垣师团“诱”入平型关,放进口袋后,再将平型关口截断,然后按在里面狠打。

按照老阎的亲自部署,来参加会战的各路人马都忙乎开了,做饵的做饵,攒底的攒底,一切准备停当,口袋大致成形,就等板垣小朋友来上钩了。

应该说,老阎的这个思路不坏,很见陆士功底,同时也符合战场的基本态势。

当是时,山西守军面临着两方面日军的夹攻,雁北正面是蒙疆兵团,平型关侧面则是板垣师团,二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