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当着顾祝同的面,白崇禧说他将把反击方向定在从南翔到真如的缝隙之间,那是日军的侧背,若一击得手的话,可以将日军直接推到浏阳一带的大海里去。

从南翔到浏阳,看看上海市的地图好像很近,可你得看比例尺,放大了距离一点不短。

看来,民国时闻名的“两个半军事家”多少都有些纸上谈兵的毛病,即使在内战中历经战阵的小诸葛亦不能免俗,反而蒋百里脱离一线战场,专心著书立说,就纸上说纸上,还显得更为明智一些。

顾祝同(保定6期)在早期也是中央军中的“五虎上将”,只是性格偏软,指挥大兵团作战时不够果敢,原本是“五虎”中的第四,后来却被垫底的刘峙给追上了。

要论指挥作战的能力,顾在“五虎”中仅属一般,但此君却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能得士”,平生善于也乐于提拔人才,所以当时就有“军中圣人”的说法。

顾祝同听了白崇禧的话后,便让他的那些“士”们畅所欲言:你们说说看,应从哪里开始反击为好。

于是幕僚中就有人提出,应从大场方向出击,那里日军实力不强,攻击较有把握,而且倘若无法得手,亦可马上退回来,原有防线不致受到太大影响。

顾祝同回头看着白崇禧。

白崇禧一挥手,既然是“中央突破”,就一定能突进去,怎么未战先道出此等丧气之声。

小诸葛不同意,人家是军事权威,此言一出,顾祝同的幕僚们不言语了。

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在“大元帅”老蒋身上,看他如何定夺。

蒋大元帅不说是,也不说否。

大战之前,最怕指挥官临阵动摇决心,何去何从,主意还得由你们自己来拿。

最后拿主意的是顾祝同。

听听小诸葛,再听听幕僚的,似乎双方都有道理,但幕僚们至多只能起个参考意见的作用,桂军是由白崇禧来指挥的,得以他为主。

就这么定了。

10月18日,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下达了大反击命令,并确定由桂军担当反击主力。

10月21日,日暮时分,在完成准备后,反击开始。

就好象两边都在涨潮一样,松井的上海派遣军也冲过来了,而且比我们发动反击的时间还要早,整整提前了12个小时,也就是说快了半天。

这边的主力是桂军,那边的主力则是金泽师团、名古屋师团和第101师团。

砍吧杀吧,谁都不要软蛋。

白崇禧坐镇苏州的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他在静候廖磊报来得胜消息。

没想到,开头就掉了链子,而且问题还出在他最为得意的“狼兵”们身上。

在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实施兵役法之前,广西就已自主征兵多年,平均每个县都可编出一个民团大队,所以兵源是绝对不缺的,但北伐前后的老兵相对少,只能配置到军官一层,且桂军的军纪不是很严,士兵往往不听约束,叫他隐蔽他不隐蔽,叫他卧倒也不卧倒。

桂军勇是很勇,然而初上战场,却往往勇得不在路子上。

当时日机经常白天来后方轰炸,见此情景,友军都是躲的躲,藏的藏,惟有桂军不识厉害,不仅不躲不藏,还指着日机叫骂,有一个团甚至全体站着听团长训话,结果被飞机炸得那叫一个惨,还没正式上阵,过半的人就没了。

廖磊闻讯,亦只能噘着嘴有苦难言。

(998)

正式交火时,桂军官兵端着剌刀冲在前面,队形密密麻麻,人人唯恐落在后面,就没有一个肯弯着腰或匍匐前进的,那架势,不像打仗,倒像在接受阅兵。

其实这在内战中也是一种战术,而且很有效,因为彼时大家火力都不强,你们这样面无表情地径直冲过来,胆小的准得被吓得落荒而逃。

可是外战不是内战,日军手里的武器并不是烧火棍,结果打到最后,就变成了类似于《火烧圆明园》里的场面,桂军一排排的往上冲,再一排排的被打倒,直至场上只剩下一个扛旗子的在血泊中挣扎。

尤其糟糕的是,由于廖磊是从空隙中杀进去的,没击成日军侧背,反而把自己的侧背暴露给了日军,结果日机飞过来,又是一顿狂轰滥炸。

淞沪战场上,除了个别德械师外,中国军队一般都戴着布帽,穿着灰色的军装,特别是像川军、湘军这样的地方部队,更是土老帽一个。

这样的装束,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有时反而能起到一点掩护色的作用,因为与周围的环境容易混同,日机比较难分辨。

只有桂军例外。

他们是不中不洋,不老不新,头戴从德国进口的钢盔,披一件广西被服厂自制的黄色军装,如此打扮,简直就像怕日军飞行员认不出一样。

日机专门跟着桂军跑,队伍被炸乱了,大批新兵顿时四散奔逃,旁边的友军反而成了桂军的收容所。

战事不利,廖磊却束手无策,而之所以“无策”,还是事前部署不周所致——他手中没有预备队,无法应对突然的变化。

白崇禧坐镇苏州,听到的不是喜讯,而是噩耗。

反击失利了,伤亡十分惨重,散在战场上的桂军可怜兮兮,竟然沦落到了被友军收容的地步。

小诸葛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怎么会这样呢,真是又丢面子又痛心,白崇禧一连数日“饮食不进”,从此再不敢人前夸强。

参谋还是做不成主帅啊,哪怕号称“诸葛”。

史书上对此曾有一个著名的反证,那就是马谡失街亭。夫马谡者,为蜀中难得的智谋之士,向有才器过人之誉。可是另一方面,大家又都知道,刘备曾在临死前对诸葛亮亲口嘱咐,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对于参谋人才来说,“言过其实”未必就一定是缺点,你要出谋画策,就得有点想像力,哪怕逾越点边界都无所谓,如果就只会一是一,二是二,要你参什么参?

关键还在于参谋“参”完之后,主帅如何取舍。

应该说马谡在参谋任上做得非常出色,就连司马懿那么一只老狐狸,也差点栽在其手下,说他是蜀中第一参谋,或第一智囊并不为过。然而等他自己守街亭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光“参”不行,得能“断”,即知道如何把好的计谋与作战的实际情形结合起来。

不幸马参谋的短处正在此处。

假使孔明身在街亭,或退一步,以其他人为主,马谡为辅,街亭之败又岂会上演?

桂军反击失利,前面一下子多出一个大漏洞,日军蜂拥着冲了进来,不仅桂军可能被其全歼,正面阵地也随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这就是反击方向选错所导致的恶果。

堵缺口的活又交给了胡宗南。

(999)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