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三战区无所事事,还让小年青们看了笑话,老冯其实心里也不痛快,现在听说可以重率旧部,自然高兴,当下便搭车北上。

如果光就军事而言,老冯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出在不适应上,当然也不单单他一个人如此。

直到抗战进行几年后,白崇禧说他到青海检阅部队时,仍然看到马家军在沿用当初在老西北军时的练兵方法:拿大顶,练单杠,舞大刀。

不是说这样不行,但事实证明,这种战法,对付日本人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打仗如果对手不一样,那战法是大大不同的。

就拿老冯指挥过的中原大战来说吧,得算是国内最顶尖的战役了吧,但毕竟还是内战,弟兄几个水平都差不多,比的就是谁更狠一些,或者是谁更会撒银子。

进入抗战就不一样了,光狠没有用,银子也没地方撒去,而且犹如练级一样,越往后面去等级越高,能够适应的当然水涨船高,适应不了的就没法在战场上继续玩下去了。

偏偏老冯的作战思维和打法基本还停留在中原大战阶段。

老冯说得没有错,直到长城抗战,29军还能凭借大刀杀得风生水起,但到后期不是也顶不住了吗,“七七事变”后,更是一度连大刀都拿不动了。

凭心而论,大刀不是一点用没有,可是若光靠大刀,那还是砍不了对方坦克的,更无法对付飞机。

冯玉祥走了,紧跟着张治中也走了。

与老冯走时尚算心境平和不同,这位黄埔军校教育长却是带着满腹委屈离开的。

淞沪会战,由张治中在上海市区第一个发起,最初战事局限在虹口和杨树浦时,实际上他就是会战唯一的前敌总指挥。

事实上,老蒋对这个总指挥并不满意,认为“指挥失当”。

在“十日围攻”结束后,他亲自来到南翔,当着张治中等人的面进行了讲评。

为什么说你们指挥失当呢,因为攻击前不充分考虑,一个劲地督军前进,该避不避,以至“伤亡奇重”——这里面当然包括那两个可怜的战车连。

伤亡大也就罢了,关键是成果太小。打了十天,想拿下来的据点还是没能拿得下来,日本海军陆战队仍在上海。

张治中认为,打不下据点,是因为炮还不够好,或者是缺乏烧夷弹(即燃烧弹)的缘故,所以才需要化学兵联队来助战。

后来陈诚去考察了一下战场情况,则提出是兵太少了,因此有增兵上海的计划。

老蒋说都不是,是指挥者不动脑,炮兵被“分割使用”,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这样怎么能把据点轰开呢。

你要是把炮兵全部集中起来,挨近了轰,我就不信那大楼下面长了根,它就不会倒?为什么一定要指望化学兵的燃烧弹呢。

老蒋炮科出身,对使用炮兵多少是有些研究的,这番话应该说不无中肯之处。

张治中是个颇具书卷气的儒将,在指挥作战方面也有一定水准,否则老蒋开始也不会授之以重任。

但不知道是不是一直在课堂上授课的缘故,他有时作战确实过于拘泥于形式,对某些细节反而研究和总结得少。

(977)

他身边的参谋回忆,淞沪会战开战之前,张治中就穿上了一身整齐的上将军服,胸前徽章和肩上领章都佩得一个不缺。

不像是打仗,倒像是去为仪式剪彩的。但是张治中说,一个将军要是在战场上阵亡了,敌军官兵看到是要敬礼保护的,还会准许你将尸体领回,所以穿戴不能马虎,至少得让对方知道你是主将。

看上去这些似乎也是细节,而且很富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但对于还未分成胜负的战场而言,这些细节其实并不太重要,

重要的倒是老蒋提出来的,既然早知道要打城市巷战,就应该好好钻研一下城市战的特点,预先考虑如何攻坚,怎样才能打下据点。

张治中在“一二八”会战中战绩相对较好,不过那时是在上海北郊,打的是野战,时隔多年,战场转移到了城市,如果还照搬野战那一套,肯定就有不灵的时候。

老蒋的“讲评”毫无疑问不会让人感到高兴,但爱训人一向是老蒋的风格,跟他稍微疏离一点的还不高兴训你呢,所以张治中当时并未表现出过分的不快。

真正让他心理不平衡的是陈诚的上位。

自从上海派遣军登陆上海后,淞沪战场实际变成了三块,罗店一块,吴淞一块,市区一块,前敌总指挥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陈诚守罗店,张治中守吴淞和市区。

后面这个变化,让张治中不能接受。

实事求是地说,张治中自从主持淞沪会战以来,确实是殚精竭虑,整个人都扑了上去。他自己说,从战役打响,就从来没有安安静静地吃过一顿饭,睡过一个好觉。

有了情绪,人就不得劲,于是就发生了“脱岗事件”。

连着两天,南京统帅部都不知道张治中在哪里,打电话也找不到人。

第三天终于找到了,原来在苏州。苏州是后方,并非前线。

前线战事如此紧张,吴淞正被敌围攻,处于急在旦夕之中,前敌总指挥却跑到后方来了。老蒋知道了,当然要大光其火,而张治中心里正纠结着,遂也针锋相对。二人大吵一通,后者甚至中途就把电话给摔了。

随着战事的延续,张陈都交上了新的成绩单。

张治中这边,吴淞失守,连累旁边的宝山也守不住,部队只得撤往江湾和大场,原来搞不定的市区现在依然搞不定,只是由对敌包围变成了相互对峙,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陈诚那头,虽然罗店的中央部位已被敌所占,但自此之后,即使台湾旅团加入,罗店至月浦一线也照样守得坚如磐石,日军再未能向前跨上一步。

要论所统兵将,张陈所部同属中央军精锐,陈诚的第十五集团军各师均为处于中国军队中最高等级的整理师,但张治中的部队则又是整理师中的老大——德械师。

孰高孰低,人人都有一张嘴。张治中不久即递上辞呈,十几天后获准离职,自此以后,他一心从政,再未染指兵事。

随着双方争相向上海调兵遣将,新一轮陆上大战即将开始,但是与陆战相比,此时中国空军的情况却已难以为继,并正逐步丧失对华东的制空权。

(978)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4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