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帮他一道儿“捋”的是陈诚(保定第8期)。

在国民党内,陈诚向有“小委员长”之称,其人的坚忍自律和军政才能几与老蒋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以保定资历出任黄埔教官,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屡立战功,乃至位列早期国民党中央军五虎上将第二位,仅次于卫立煌。

这还不算什么,毕竟这个榜单越到后面越让人大跌眼镜,其中的蒋鼎文、刘峙都掉价掉得厉害,渐渐地不是虎而是犬了。

令人惊奇的还是陈诚中后期的表现,依靠一个第十一师,他发展出了独树一帜的“土木系”。这个“土木系”可不是某理工科大学里的土木工程系,而是一个出将星的窝,在它后面,跟着一大串“优等生”的名字——罗卓英,夏楚中,黄维,胡琏,……

之所以被称为“土木”,缘于“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是也。

老蒋是很相信陈诚的,一些觉得老头子偏心眼儿的就在背后说,那是因为两人都为浙江人的缘故,其实老蒋在军政部门的浙江同乡多了,你肚子里要没点真货色,如何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淞沪会战打响时,陈诚尚在庐山,在抗战问题上,他是个积极主战派,甚至跟何应钦都素不相能,常常是针尖对麦芒,所以他索性选择了窝在山里搞训练。

战事紧张,急需用人,老蒋在会战开始第二天即电召陈诚:速来京相商。

到了南京之后,老蒋给了他两条选择,或去华北战场,或去淞沪战场。前者负责指挥,后者前去考察。

陈诚去了淞沪战场。

去了以后他发现,在这一战场上的部队虽多,却还是不够用,看看据点大多被我们包围了,但是包围的密度不足,空隙太多。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人是对方的两倍,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和它打一仗,是他的五倍,就可以攻它的城了,但是攻了半天还是拿他不下怎么办,这时候就要围,而要达成围的目的,没人家的十倍人马通常是搞不定的。

陈诚希望的,不光是十倍,最好是二十倍,三十倍,如此才有把握“围而歼之”。

几天后,他向老蒋进行汇报,一同考察并且汇报的还有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保定2期)。

熊式辉看了战况,说不能打。

到底是老江湖,就算自家部队风头正盛,也知道情形不妙,这仗很难打赢,既然打不赢,为什么还要打呢。

对于这种就事论事的论断,老蒋并不感兴趣,他何尝认为淞沪会战能一定打赢,但问题的实质不在这里。

他扭头转向陈诚。

陈诚说,现在不是能不能打,而是要不要打。

哦,有见的,老蒋的眼睛立刻亮了。

具体说来听听。

陈诚首先提到的却是华北战场。

(933)

如今中日双方正在南口对峙,华北战事继续扩大是一定的。一旦战事不利,日军完全可以沿平汉路快速南下,直取武汉。

武汉一失,中国战场即从纵向被剖为两半,那样的话,实在于我不利。

唯今之计,莫不如集中力量,继续扩大淞沪战场的规模,把日本原拟调往华北的兵力一点点诱到上海来,这样尚可收稳扎稳打之效。

陈诚的意思已经放在面前了,“沪战”不仅要打,而且要大打,把全国的军事力量都集中到这里来大打,为此哪怕是削弱华北战场的兵力亦在所不惜。

老蒋豁然开朗,只不过并不是陈诚启发了他,而是“小委员长”搔着了“大委员长”的痒处。

陈诚这番论述,集中兵力以“围歼沪上之敌”才是真正的论点,所谓“诱敌南下”、“防敌直取武汉”只是用以支持论点的论据。这是站在一个战将立场上的考虑,

可是老蒋俯瞰全局,要“欲穷千里目”,所以必须想得更为深远一些才行。

在他那里,同样的论述,论点和论据却倒了过来,“诱敌南下”变成了论点,“围歼沪上之敌”反而成了“诱敌南下”的一个饵。

这些天来,盘旋在老蒋脑子里,其实一直是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支持这个答案,坚定他的决心罢了。

所以,在听完陈诚的话后,他才会表现得激动不已,连说了好几个“打!打!一定打!”

蒋纬国在书中记述,在谈到淞沪会战的前景时,他的父亲曾明确地向他表白过:这一仗打起来,上海、南京都不能守。

熊式辉知道的,老蒋也知道,淞沪会战确实不容乐观。

对着自己的爱子,他说出了心里话:中日之战,是老师与学生的对垒!

当年那些在士官学校教我的日本老师们,如今个个身负重任,他们不是在统帅部运筹帷幄,就是在侵华前线亲自统兵。

老蒋在日本真正上完的军校,是日本振武学校,属于陆士的学前班。从那里毕业后,他便进入了第13师团任士官候补生,也就是其津津乐道的“给军马擦身子”阶段,然后正好辛亥革命爆发,他便赶回国内当革命党去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拿到过陆士的毕业证书。

所谓他的陆士老师,能查证到的就是时任第13师团师团长的长冈外史(陆大1期)、联队长飞松宽吾。

可老蒋读书的时候还名不见经传,在部队侍候军马时更不过是个二等兵,长冈、飞松这些人怎么可能给来自中国的二等兵亲自授课呢,更何况,抗战全面爆发时,在前线吆喝的也并不是这些人。

所以老蒋在这里,其实是一种虚指,“日本老师”指的应该是同样出自陆大、陆士的杉山元、板垣之辈,而“中国学生”则包括了毕业自陆士、保定、黄埔、云南讲武、东北讲武,甚至纯粹草根版的那些国内将领。

老蒋对小蒋说,我们千万不能小看“日本老师”,他们对我们国家的战略战史是有研究的,有时研究的比我们中国人还深刻。

所以老蒋说他很害怕。

(934)

他怕什么呢,怕这些“日本老师”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照着那上面去做。

历史书上记得明明白白:蒙古灭宋,满人灭明,都是由北向南打。

你在北方那里打也好,在南方这里击也罢,其实都没那么可怕,可怕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这样倒腾。

史为今鉴,实有让人不寒而栗之处。

陈诚担心武汉有失,老蒋却认为,后果可能更为严重,那就是假如南口失陷,日军完全可以沿南口进入山西,再过汉中绕到四川。

知道那是一条什么路线吗?

当年忽必烈进攻南宋的路线!

日本人不是老嚷嚷着要走满蒙的老路,重新“入主中原”吗,他们肯定会研究这段历史,并且照着学的。

倘若日军拿着这张过去元军曾走过的路线图,先从云贵川开始,再往广西那里一抄,我们就彻底完蛋了。

到了那时候,即使能保住宁沪,亦于事无补,只能被日本人赶到海里面去喂鱼。

要让他们无法按这条路线图走,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陈诚的说法,“扩大沪战”,然后再引其沿江西上,届时才有希望拖住或者拖垮他。

在老蒋看来,中日之战,致胜之地不在上海,而在西南。这不是他现在才想到的,而是多年以前就布好的局。

中日必有决定各自命运的一战,二者的强弱又太分明了,所以老蒋曾提出一个很精僻的观点,叫做:强国之国防,重边疆,取攻势;弱国之国防,重核心,取守势。

中国是弱国,不能攻,只能守,而且不能守边疆,只能守核心,他所说的“核心”,就是前期苦心经营的武汉,直至西南大后方。为了筑牢这一大本营,当年自比卧龙凤雏的“首席军师”杨永泰竭尽才思,甚至把性命都抛在了那里,说是抗战的命根子也毫不过分。

老蒋甚至还想到,要是连云贵川都守不住怎么办。

还有西康。

那时的西康省,其区域范围已到西藏东部。“七七事变”前,老蒋让人在那里建了一百多幢房子。

别人问,你们这么大兴土木是干什么用的。

答曰:教育扶贫,办大学的。

其实那就是一个候补的抗战后方基地,准备以后云贵川也顶不住的时候搬过去。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熟读中国古籍,真正领会和把握了吾国史地之长,一般人是根本想不到这么多,这么复杂的。

有趣的是,儿子后来还为父亲的这一国学之策进行过论证。

蒋纬国本人长期在德国学习军事,他从西方战略思想的角度,对“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作了比较。

打仗,作为弱势的一方,如果你希望坚持得久,就必须保证后方有一条补给线,实际上也是你的生命线,而要维持这条生命线,最好是与作战正面形成垂直,这样至少你的左右两边是安全的。

最危险的,是与作战正面成平行。

日军由北向南,就跟我们形成了平行线,无论是从平汉线南下,还是从大西南包抄,最后的结果都是把中方压至海边,那样比赛就自动over了。因为海上没有任何补给。

西方战例中,最经典的当属美俄争夺阿拉斯加。

(935)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