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高志航告别家人,只身进入了山海关。

从此,他将渡过每一个寒冷的夜晚,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如刀割肤,从此,他的心会被一次次唤醒,然而也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

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在南京,高志航经人介绍,准备加入中央航校。

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结婚,而高志航的妻子是白俄流亡贵族,这成为他加盟中央空军的最大障碍。

也不知道制定这条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娶外国美女是爱国举动嘛,难道让老外把我们的美女都给拐了去,你才高兴?

高志航夫妻感情非常深,他为此困惑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最终还是咬咬牙,硬起心肠,写下了一篇史上最奇怪也最动人的“休书”——

东北一别竟成永别,请你不要“怨恨于我”,因为“国难当头,又何以为家”,要报国,就只能如此。

我记得,上学时读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一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就几乎让我也跟着“泪珠和笔墨齐下”。

而和《与妻书》那样的“死别”相比,高志航的“休书”无疑就意味着生离。

一样地伤心欲绝,一样地痛彻心扉。

高志航的女儿回忆,自此以后,虽然高志航又成立了新家,但已“永失我爱”,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而他的俄国妻子最后也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没有谁知道,这位未来的空军天神是否也经常在梦中见到那熟悉的脸孔,当清晨醒来,是否会泪流满面。

这是属于个人的悲剧,却是国家的幸运。

因为高志航终于能够再回老本行了。

只是,他不再是那个人人称羡的少校飞行员,一下子连降三级,成了空军少尉,后面备注:见习。

在这之前,高志航已经拥有整整五年的飞行经验,可给他的位置还是个实习生,只拿军饷,不参加飞行,就是军饷也拿不全,只能拿七成。

当时东北军人在全国的声誉不是很糟,是糟透了。一失东北,再弃锦州,三丢热河,最后弄得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了,所谓墙倒众人推,等到落魄的时候,就没几个肯拿正眼待见他们的,皆称之为“误国军”。

有人讽剌说,中国不是拿不到诺贝尔奖吗,依我看,至少有一个奖是有希望得的,那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把这个奖授给他们的少帅才是。

张学良那时几乎就是东北军的精神偶像。这种话就等于是在指着你鼻子尖骂人了。

坐着冷板凳,还要时常承受类似的冷言冷语,是个人都可能要精神崩溃,更何况空军本来就是个在天空中翱翔的军种,骄傲是他们立身的资本。

很多跟高志航一道进来的原东北军飞行员都因忍受不了,一个接一个退出,可是高志航选择默默地留了下来。

如果换成多年前那个年少得志的少校飞行员,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919)

多少痛苦纠缠,多少黑夜挣扎,哪怕每一刻都必须承受孤独和苦痛,然而你仍然需要坚忍地度过,只为了那句入关前曾许下的庄重誓言。

请给我一个机会,一个高飞的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让高志航等到了。

航委会主任黄光锐前来检阅空军,飞行员们都在老大面前尽情施展。

这时黄老大注意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也站在人群中间,可却显得那样孤单和落寞。

黄光锐心里一动:为什么他不飞?

旁边有人赶紧解释,说这哥们是见习员,没有资格在领导面前表演。

黄光锐说让他飞起来试试,我想看看。

终于遇到伯乐了。

黄光锐出身于华侨世家,据说十六岁就学飞行了,曾担任广东空军司令。正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行家,所以才识得千里马。

高志航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幸运,他差不多是以一种受宠若惊的心情爬上了飞机舱位。

前面表演得都不错,让人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问题是最后一下演砸了。

降落时,由于起落架放得太迟,机身受到了损伤。

这种失误过于低级,飞行员还没从飞机上下来,周围就议论纷纷。

议论的内容,叫做阴谋论,意思就是这姓高的哪里是来表演的,八成就是来搞破坏的。

众人的逻辑关系大致如是:东北人不好,高志航是东北人,所以他也不好,不好的结果就是想破坏我们的飞机。

高志航傻眼了,他的心也凉到了谷底。

自始至终,黄光锐始终在观察着高志航表演的每一个动作,这时他得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包括高志航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结论。

黄老大说,高志航是好样的,他的飞行技术非常好,至于失误,纯粹是由于他久不训练的关系。

不仅没处分,还直接提升为中尉分队长。

看到这里,连我都要流泪了。老天,怎么我就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伯乐呢。

高志航自然更是激动加感动,自此以后,他得到了训练的机会,一练起来就疯魔。顺过来飞,倒过来飞,直线飞,弧形飞,一架飞机摆弄得跟我们上下班骑的电动车一样,想它怎样就怎样。

他后来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晚上开飞机不用打灯,摸着黑就能把飞机给拉上去。

等到黄光锐第二次检阅,在看过高志航的表演后,当场下了断语:你的技术在中国空军中已经是独一无二,东方不败了。

既然是东方不败,再做中尉就屈才了,马上提升,做上尉。半年之后,再升为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副。

千里马由伯乐提携,终于出头了。

可这时候,高志航却与顶头上司毛邦初乃至恩人黄光锐发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高志航跟“空中魔术师”陈纳德一样,在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冒险和进攻,而反过来,领导跟你想的可能就不一样,他们觉得中国空军力量不行,所以要“维稳”,主张防御。

两任航委会主任,毛邦初和黄光锐,都是如此。

一个要攻,一个要防,在平时的训练中肯定会有冲突,这让高志航感到自己受到很大束缚,因此也有了陈纳德式的苦闷。

不过他的的苦闷很快就得到了解放。

(920)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