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汉民族确有长于自卫的一面,也有战胜外来强敌的例子,但最终能不能战胜,并不完全取决于精神,而更多在于天下时势。
宋抗元,明抗清,到最后,都打到了差不多举国以殉的地步,然而宋毕竟还是没挡得住元,明也无法改变被清替换的结局。
我们先不要埋怨宋甚至晚明有多么软弱,就看看当蒙古铁骑兵至莫斯科,光临东欧时,那些欧洲骑兵的表现就知道了,还不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一塌糊涂。与他们相比,宋明的抵抗都堪称英勇顽强了。
那个时候,没有全球的概念,即使你愿意,也很难找到强有力的同盟者,只能靠自己独力支撑,五年、八年、十年,实在支撑不了惟亡国一途。
但现在不一样,新的天下早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可以利用的。
对在上海另开战场,当时汪精卫就很有些不同意见。他后来对老蒋说,本来北方已经打了起来,怎么又要在上海打呢,这岂不变成了两个战场,我们的兵力够用吗?
老蒋怎么回答的呢。
在北方打,你就是打得死去活来,国际上谁注意啊。可上海不同,英美国家包括苏联都会当看客。
实际上,中日两国战力就摆在那里,我们致胜的法子,除了像蒋百里说的那样,撑到底,拖死它之外,还是得观察天下,运用天下,说白了,就是看哪个强国会把我们这样的弱国一道带上船。
但这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愿不愿带你,能不能带你,归根结底,不是看他有没有菩萨心肠,而全在于你自己的表现。
从这时候起,我们就得让洋人们看到,中国不是一盘散沙,中国人也不是孬种,他是世界上最强韧、最富血性的民族之一。
同一时间,从东京出发的舰队靠港,十余艘日舰停泊在从吴淞口到黄埔江的江面上,上海陆战队也迅速增加到4千人。
不过日舰无法再溯江而上了,因为此时江阴水道已被完全堵塞。
一夜之间,江阴下游水面上的灯塔、灯标、灯船,凡是可以做航行标志的,全部消失。
海军在江阴水道一共设置两道阻塞线。沉在水下的,主要都是一些服役40年以上的老舰和临时征用的商船,里面填了大量石头,俨然是一排排江底长城。
封锁长江时,没有来得及抓住什么日本大兵舰,但小鱼小虾还是有一点的,比如什么日本趸船之类,这时候也被拿来“殉葬”,一道埋下去充数。
如此不惜代价地堵塞江阴水道,是为了保护南京,并防备日军自北抄袭我后路。
早在“一二八”的时候,由于海军应战消极,加上这个军种确实见效太慢,之后的国防开支几乎都倾斜到空军上去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军就毫无一点招架之功,只能用这种自残式的打法来消极防御,甚至就连那些“过时”的老舰也不是毫无作战能力,你拼完之后再自沉也行啊。
据说,当陈绍宽向老蒋报告所沉船只时,后者听到连德胜、威胜这样的军舰都被一并凿沉,脸上相当不悦,过后更是连连顿足惋惜。
(908)
德胜、威胜,虽是老舰,但马力很大,二舰甚至可以逆流直航重庆,为什么一定要凿掉呢?
事实证明,平时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大的衙门式治军理念,确实极大地禁锢了陈绍宽等“英式绅士”的头脑,弄得堂堂中央海军都不会打仗了。
如此,海军也只能奉陪于三大军种之末席。
听说上海周边的中央军部队这么快就来了,冈本倒急了,因为他们的陆军未到,所以还得用“外交交涉”拖延一下时间。
以前找调解人,都是中方出面,这回冈本自己跑了一圈,把英、美、法、意等4个中立国找齐开了个会。
8月12日,当着中立国代表的面,冈本和俞鸿钧展开了辩论。
会上,冈本振振有词地说,各位大佬,你们知不知道,中国正规军都进上海了,他们和保安队在一起进行作战准备。如此一来,不仅违反了淞沪停战协定,连租界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那么怎么办呢?
制裁啊。冈本挥着拳头,只有制裁中国才是解决目前危机的唯一办法。
众人转而把目光都集中在俞鸿钧身上。
俞鸿钧说,制裁是对的,不过应制裁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日本海军陆战队老早就到了八字桥一带,“分界线”都逾越了,他们在停战协定的执行上还有什么发言权?
冈本说中国增兵,俞鸿钧也照样告诉与会者,日本其实也在向上海增兵,从东京开过来的大批陆战队和舰队已经靠岸了。
一言既出,四个中立国代表脸上立刻不安起来。
双方都在卷袖子伸胳膊,看样子,不打都难了。
轮到老外们发表意见,他们谁也制裁不了,只能劝双方将军队隔离,以免发生冲突。
所谓隔离,那就是要后退,都这种时候了,谁肯退啊。
俞鸿钧说,我们不退,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为什么要退呢,应该日军往后退。
冈本哪里肯让,于是会议形成僵局。
中立国代表看看谁也劝不动,只好说,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们双方至少在24小时之内不要再打了,如何解决矛盾,容后再议。
24小时内不打,不等于以后不打,所以会上中日双方都答应得好好的,会后则各行其是。
老蒋当天就下令,撤消京沪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改称第9集团军,由张治中任司令,大家伙擦刀验枪,该砍就砍,该杀就杀。
可是张治中向老蒋报告说,用不着这么费工夫,我们擦的验的,早就做好了,不如明天拂晓开始就先发制人,搞它一下。
张治中他是只管打仗,老蒋却要统筹全局,军事外交一盘棋,什么都要照顾得到。
中立国说24小时内不要打,那就得给他们点面子,没必要猴急白脸地动这先手。
张治中当时觉得很遗憾,认为如果老蒋采纳了他的良策,必能一举击溃日军主力。
其实对手也不傻,还有可能比你更聪明。
那天晚上,上海特别陆战队早就下达作战命令,要求所属6个大队以虹口和杨树浦日租界为一线阵地,进入阵地并作好出击准备。
(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