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8点。

南苑军营上空出现了9架日军轰炸机。

丨炸丨弹开始如雨一样地狂泻。

营房四围的那些围墙,其实用来步战都显不合格,因为死角太多,往往难以打到鬼子身上,发挥不了步机枪的最大威力。

不过那毕竟还能勉为其难,帮你挡挡子丨弹丨,现在好了,飞机丨炸丨弹直接从头顶扔下来,让你躲都没办法躲。

战前,老蒋和何应钦主张在平津周边修建国防工事,确实是有远见的。无奈宋哲元和他的师长们都没当一回事,自己把经费就私下分分掉了,这时候,就轮到他们为此还债了。

守军当然死伤惨重,更糟糕的是,通讯设备被全部毁掉了,指挥部与各部队的联系因此中断。

如果你看过当年古北口大溃退的全过程,就知道,这对中国军队而言往往是致命的,大脑和四肢分离了。

同样的事要是发生在日军身上,危害可能不致如此之大,因为他们的官兵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你就把他的队伍打散了,单个鬼子兵趴在地上照样还能打得有模有样。

训练水平的高低,往往在关键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军士教育团教育长张寿龄情急之下,抱起一挺高射机枪,对着天空就射,但仍无法完全阻止日机的肆虐。

29军军营已经乱成一团。

川岸在把南苑守军的整体部署打乱之后,马上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军士教育团防守的阵地。

好了,地雷由一木大队趟过了,飞机也把学兵们炸翻了一大片,此时正是突破的最好时机。

日军蜂拥着冲了过来。

已经近得不能再近了,勇士们挺身而出,开始与鬼子兵肉搏厮杀。

相对于剌杀技术娴熟的日军,这一举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们就这样做了。

很多人在被剌中后,浑身都是血,索性扔下枪,抱起敌人就打,就咬,只要一息尚存,也求与其同归于尽。

更多的人学聪明了,剌刀不是拼不过你吗,那我就继续射,近距离不用瞄准,几发子丨弹丨过去没准也能钻一个窟窿眼。

哪怕是十个换一个,也要堵住缺口。

南苑这个地方,我去过,而且时间不久。

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当站在齐腰高的茅草丛中时,耳朵边竟然还能清晰地听到队伍喊操的声音。

我想,这不是幻觉,当地变成了飞机场,也可能是机场职员在训练。

置身当年的战场,似乎那些勇敢的年轻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没有离开过我们。

站远了看,历史亦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

六年前的“九一八”,东大营的学兵们撤退时,“军官流涕,士兵痛哭,悲号之声,闻于遐迩”。六年后的“七七事变”,南苑的学兵们没有哭声,只有愤怒的喊杀声。

合二为一,青年们成了同一群人,昨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今天,他们已经明白,自己能够为这个民族所付出的,除了眼泪,还有身上的一腔热血。

当然,这也意味着悲情的开始,因为双方的力量毕竟是那么不对称。

到下午3点,小伙子们终于支持不住了,其防守的东南阵地被日军第一个突破。

这时候,南苑最有力的部队是董升堂指挥的步兵团。赵登禹随即派传令兵下达指令,由董升堂负责指挥作战。

按照宋哲元原先的部署,他是把南苑防守的希望都寄托在赵登禹身上的。可是作为长城抗战的英雄、临时总指挥,赵登禹在南苑的表现却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除了身边缺乏得力亲兵外,他当时的状态也出现了很大问题。

(870)

张寿龄是老西北军的人,西安事变前后才刚刚进入29军。他以前跟赵登禹是认识的,那时赵登禹还只是一个营长,长得高大威猛,“身躯雄健”,然而这么多年不见,在南苑一碰面,他就发现对方消瘦的可怕,与原来竟然判若两人。

赵登禹是被丨毒丨品给害了。

想当年,喜峰口上,赵英雄挥着大刀,曾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可自从不打仗,过上太平日子后,他也躺在坑头上,吭哧吭哧地抽上了大烟。

那个时候好这口的29军将帅,以赵登禹和张自忠为最,两人都陷入了“烟霞之癖”。赵登禹自己也知道不好,曾想延请京城名医帮他“秘密戒除”,可惜每每又临时动摇,迟迟下不了决心,因此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再没有了原先一夫当关的气概。

在29军领兵打仗,主帅之勇是很重要的。赵登禹既已无复当年之勇,对南苑的情况又不熟悉,就免不了会在临阵指挥和个人表现上大失水准。

由董升堂来接替指挥,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

领命之后的董升堂意识到,若不把东南那一角的漏洞给堵住,局面将不可收拾。

他需要调度兵马去“堵漏”。

可是南苑地方是很大的,通讯又中断了,如何跟这么多部队联系呢。

派传令兵?

太慢了。

董升堂跨上一部脚踏车,冒着日军的炮火,找到了军特务旅。

有了这支部队,再加上步兵团的一个机枪连,前去恢复东南阵地。

但缺口既已撕开,堵已堵不住了,随后就是越撕越大,已经形成了“管涌”。

见势不好,董升堂赶紧把特务旅的预备队也调上来,占住南营房的预备阵地,总算是暂时滞缓了日军的攻击。

在南苑指挥官中,张寿龄也是表现相对突出的一个。在东南阵地失守后,他是学兵们现场唯一能找到的高级军官。

退守预备阵地后,张寿龄遇到了副军长佟麟阁。

佟麟阁虽然也一直在前面作战,但钦定的南苑指挥官不是他,是赵登禹和郑大章。只有找到赵郑二人,特别是找到郑大章的骑兵团,才有机会与董升堂合兵一处,扭转南苑不利的战局。

往赵登禹所在的指挥所打电话,没人接。

又给郑大章打电话,还是不通。

这才想到,电话线路可能被炸断了。

赶紧派人派去指挥所,回来报告,空无一人。

听到这一情况,连佟麟阁也愣住了,莫不是老赵也亲自到前面来杀敌了,可没见着他人呀。

张寿龄说,要不先去找郑师长吧,他手上有骑兵团,可以对日军发起冲锋。

佟麟阁一想对。

他是副军长,配有小汽车,当下就和张寿龄一起乘着汽车到了骑兵团的营地。

去了才发现,仍然是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最后在一个士兵嘴里才得到消息,原来郑大章早在黎明前就带着他的骑兵部队撤走了。由于南苑战斗打响时,指挥机关一片混乱,竟然没有人发现这一情况。

佟麟阁很生气。

这是什么时候,身为南苑方面的副总指挥,没有军部的命令,怎么能说撤就撤。你郑大章当然是马快,可其他没有马的弟兄还被困在此处啊。

此时,佟张二人心里都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赵登禹别是也和这姓郑的一样,没有上级的命令就擅自撤离了吧。

事实是,赵登禹撤是撤了,不过他是接到命令的。

从骑兵师营地出来的时候,迎面跑来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地通知大家:宋哲元军长已从北平发出命令,同意南苑所有部队都撤往北平城里。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是说通讯设备都被炸掉了吗,怎么还能收到北平的命令。

事实上,这个命令不是用电波发过来的。

(87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