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参谋本部的敦促下,近卫首相召集内阁紧急会议,同意对陆军进行再动员。

就在这次会议上,杉山元加了价,不光是动员3个师团的问题,而是还要另外再加派2个师团去中国。

一个小时后,这位好战的陆相进入皇宫,以觐见天皇。

上次裕仁说暂缓动员,那是他认为宋哲元会乖乖地退出华北,这次一听,姓宋的不仅不肯撤退,还捡起棍子打了我们的人,这还了得。

准奏,一定要给29军以“断然膺惩”。

此次日军动员总人数达到了20万9千人,配备军马5万4千匹。其中,增援华北的为第5、第6和第10师团。此外,第11师团被派往青岛,第3师团准备前往上海。

在完成动员后,这些部队将从8月1日起向中国国内输送。

有人说,那不是好吗,等到8月1日,宋哲元的布局也已提前完成了。

这你就错了,杉山元动员的这5个师团可不是专门去打29军的,他们是奔着可能作为29军后援的中央军以及其它部队而去的。尤其青岛和上海那两个,主要任务还是“加强警戒”,只有“必要时候”才能“采取敌对行动”。

对方的刀已经磨得雪亮了,偏偏宋哲元此时却又出现了一个错觉。

本来日军的四面围困让他紧张万分,好象日军随时就要打到北平城下来了,可是忽然一下子又停住了。

为什么停,香月不会告诉你原因,只能自己猜。

宋哲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离“最后通牒”还差着一天,香月还在等着他答应条件呢。

一天, 是可以做好多事的,手脚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下来。

7月28日,宋哲元向29军下达了作战命令。

早在天津的时候,他不是制订过一个“作战预先号令”吗。

那个范围小,仅是让冯治安防守北平的。这个是全面动员,囊括了29军所能控制的全部区域。

还是那个“品”字阵打法,但经过变阵后,已形成了类似于鹰的阵势:冯治安和赵登禹成为这只鹰的主体,察哈尔的刘汝明为左翼,天津的张自忠为右翼,先防后攻,伺机反噬。

这个命令是本应该在7月27日就下达的,一迟疑,还没等到鹰扑扇着翅膀飞起来,香月这只狼就已经先行扑了上来。

时间:7月28日晨。

为什么这个时候打呢?

因为在此之前,北平城内的日本侨民,一共2356人,已经全部撤到了使馆区。

香月等着就是个时候,他才不会傻到一分一秒地帮你数数,等那个“最后通牒”的时间到来呢。

万事无忧,不打何待。

香月要咬人,而且这一口咬得非常准,非常狠,非常毒。

被他咬上的地方叫做南苑。

7月28日,遂有南苑血战。

日军为什么先攻南苑而不是直接奔着北平而去呢?

那是因为香月希望“战于野”,同时把宋哲元给吓住,起到不战而降北平的目的。

在杉山元将动员国内师团的“好消息”通知香月时,曾一本正经地告诉对方,打仗归打仗,“不扩大”的原则还是要遵循不误。

按照杉山元的解释,这个不扩大,是说不能扩大到全中国去,在华北是可以扩大,而且一定要扩大的。

为此,这位陆相又给香月规定了两个原则。

一个原则是不能太远,就在平津附近开战。

另外一个原则是避免巷战,尽可能在平津郊外解决问题。

后面的这个原则主要还是害怕节外生技。毕竟平津的租界里住着很多老外,万一弄出国际纠纷来不好办。

再者说了,花了这么大本钱据有华北,就是准备把这里当第二个热河或者“满洲国”来用的,你都砸个稀巴烂,以后还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于是,香月就把南苑作为自己作战的首选之地。

(866)

南苑原来是29军军部所在地,但在宋哲元本人到北平后,军部也随之移了过去,这里由副军长佟麟阁临时负责。

在南苑之战爆发的前一天,宋哲元已把赵登禹叫到北平。但是他对南苑不放心,所以临时改变了以赵登禹守北平的想法,决定以冯治安守北平,赵登禹守南苑。

赵登禹随即被任命为南苑方面的临时总指挥,骑兵师长郑大章为副总指挥。

之所以如此安排,还是因为赵郑二人都有各自掌握的部队,佟麟阁虽身为副军长,但手下没兵,你让他指挥谁去。

赵登禹星夜赶至南苑。

当时,由于没有料到日军会提前行动,赵登禹虽然自己到了南苑,他在河间防区的主力部队却还在路上。

其时的南苑,共有4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主力为张自忠师所部,该师的一个旅长董升堂当时也在南苑。

董升堂看到赵登禹来了,以为可以完成接防了,就要把部队调走。倒是赵登禹多了个心眼,坚持自己的部队未到达之前,董升堂不能走。

于是大家就都留了下来。谁也没想到,日军会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发动袭击。

此时的南苑守军处境相当险恶,他们的对手是朝鲜龙山师团和步兵旅团,在实力上,双方差距很大。

幸好,赵登禹师此时正有2个团在往南苑急赶,一旦到达,是有可能解南苑之困的。

不早不晚,一个汉奸突然跑出来坏了大事,他向日本人泄露了这一重大军事机密。

汉奸也有汉奸的类别。我们前面讲到过一个殷汝耕,那是一个纯政客型的汉奸,现在的这位叫潘毓桂,是一个政客和文人杂交的汉奸。

这厮据说是李香兰的义父。对于李香兰本人,说句老实话,我倒并无多少恶感。人家虽然起了个中国名字,但说来说去还是日本人,胳膊肘不会往外拐,总是会向着她的母国说话或做事的,毕竟两国相争,还各为其主呢。

可她的这位“义父”却是地道的中国人。此辈虽说也爱附庸风雅,骨子里却俗不可耐,他哪里能领会我们传统文化的真谛,又哪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忠孝仁义”。

但有一点他大概是知道的,就是如果投靠了日本人,他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潘毓桂不是第一天“亲日”的,宋哲元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仍旧任命他为政委会政训处长。

有一部分原因,是宋潘两家的关系比较特殊,可以说,他们自父辈起就有交情,是世交。

清末的时候,潘老爸是知府,宋老爸则是潘知府手下的一个幕僚。到了民国,风水轮流转,宋成了比知府还大的“华北王”,而潘反变成了一个摇鹅毛扇的帮闲文人。

可是宋哲元也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会为这一点点“世交”就坏了大事,因此他让潘作官,与授官给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亲日派”并无不同,就是两个字:利用。

所谓政委会政训处长,不过是一个虚职,是进不了29军权力中枢的。

何基沣熟知29军的种种内幕,他就说,宋哲元对“亲日派”,是既不倚重他们,又不得罪他们,而是用“羁縻笼络的办法”,给个官做做,以防止他们捣乱而已。

到了后来,这姓潘的汉奸嘴脸越来越明显,竟然暗地里替日本人给宋哲元献上了“冀察自治方案”。如此,宋哲元就再也容不得他了,索性连那个“政训处长”也给他免了。

在被宋哲元赶出门后,潘毓桂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靠山,那就是看上去可以跟宋哲元“分庭抗礼”的张自忠。

张自忠七个把兄弟,潘毓桂赫然在列。

显然,像军队调动这样重大的军事情报,潘毓桂是不可能再从宋哲元那里直接拿到了。

那么他是如何得到的呢,后来者大多语焉不详。

(867)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