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广安门事件”的发生,把个香月剌激得浑身哆嗦,那感觉就像被谁非礼了一样。

原指望用赵登禹来替换冯治安,能起到搅局作用,没想到对方也属“主战派”,而且比冯治安还“主战”,一个不提防,眼见得就吃了大亏。

看这战斗力,就算赵登禹的部队属预备队,派到北平来的也是预备队中的主力。

香月明白了,宋哲元是一定不会放弃北平和华北的,事到如今,骗和诈都没有用,只有打。

不过再想打,最后通牒也发出去了,按照常情,你得等到通牒的时间结束,宋哲元如果仍然公开表示不接受,到那时打才合情合理。

可是在香月看来,道理都是他的,什么“合情合理”,他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他一直在等待东京的消息,希望杉山元能尽快把3个师团援兵的事搞定。不过回过头来想想,现在华北的部队已经这么多了,按照通常情况下外界对中日战力对比的评估,人马早就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不能先来那么一下子吗。

7月26日这天深夜,“广安门事件”刚刚结束,香月就向华北的各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第二天凌晨,

日军突然对驻于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周围的29军发动攻击。

看一看地图就知道,通县在北平以东,团河在北平以南,小汤山在北平以北,也就是北平周边三面已经打了起来。

29军在短时间内就陷入难以招架之中,被打得连连后退。

再看北平周边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铃木旅团)自北,酒井旅团自西,朝鲜龙山师团和步兵旅团自东自南,合围之势已经是铁板钉钉。

如果不是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的一句话,香月的总攻命令都要下来了。

松井说了什么呢。

不是讲好到7月28日,通牒限期才到吗,现在提前了有失信用啊。

你以为松井良心发现,真的讲起诚信来了?

才不是呢。

原来不是说要撤侨吗。可是因为“广安门事件”,广部大队自己都倒了血霉,就没能在第一时间把日侨一家伙全撤出来。

以后松井就靠北平宪兵队帮着撤,可还没等撤完,香月就在团河开了局。

给松井这么一说,香月觉得不无道理,点点头,又把高高举起的令牌放下了。

那么好,还是等到28日再一齐动手吧。

但就是这么稍稍一碰撞,已令坐镇北平的宋哲元怦然心惊。

这实际上是长城抗战以来,29军和日军第一次面对面的攻防,结果打成这个样子,让宋哲元始料不及。

他不得不承认,与长城抗战时相比,29军的战力已经大大下降,很多部队已无复当年之勇。

直到此时,宋哲元才发现自己的计算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出现了时空错位。

现在的29军已不是晋东练兵后的原班人马,经过长城抗战的浴血厮杀,很多能征善战的老兵都已损失掉了。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在度过差不多五年的“息兵期”后,久居平津繁华地,又没有做好长期备战准备的部属,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打仗应有的那种兴奋状态。

大家都知道,运动员是有兴奋期的,就算是刘翔那样的天才选手,如果不在状态,表现也极可能是一塌糊涂,所以再好的运动员,都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出成绩,他们的目标至多是,该出成绩的时候出成绩,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好的教练,帮着他去“调”。

与此类似,军队的状态同样有起有伏,需要“调理”。即如我们强悍的对手,在作战之前,不也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进行动员吗。

如果能像宋哲元原来计划的,挨到8月1日再打,或许大家状态就出来了,但是没想到香月根本就没这耐心,提前就干上了。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宋哲元此时也想起来了。

(861)

长城抗战并不是29军一家孤军作战。

当时一左一右,都各有一个中央军和晋绥军,特别是最难打的古北口,若无徐庭瑶一直在那里顶着,29军别说取得大捷了,原有阵地能不能守住都很难说。

可是一段时间以来,坊间媒体宣传,宋哲元自己也在宣传,都把29军说得太神了,差不多已经完全忘记别人的功劳。隐隐然,一个长城似乎就是靠29军自己守住的。

宋哲元起初这么说,当然是为了抬高身价,但说着说着,人的感觉一好,自己也忘记其中有多少是事实,多少有吹牛的成分了。

如果是报纸的主笔,我们还能把这个叫做“适当加工”,如此写成出来的文章也许更棒,可倘若是一军主帅,就要犯大错误吃大亏了。

宋哲元显然就是在判断上犯了错误吃了亏。

今日之华北,犹如昔日之长城。长城靠举国力量来守都没能守得住,华北又岂是29军一家能搞得定,摆得平的?

事急矣,快叫救命菩萨吧!

这个“菩萨”姓蒋。

可是宋哲元虽然乱七八糟发了一通电报,但里面却没有一份是明确的求救电。

在华北诸侯中,宋哲元素以自尊心强著称。一般情况下,他从不肯轻易向别人讨饶。当初中原大战后落魄山西,都那个样子了,他还是拉不下脸来求阎锡山,若不是萧振瀛替他奔走,兴许就真的只好跑哪个冷街陋巷做寓公去了呢。

现在急不过了,宋哲元还是在要不要叫救命上犹豫不决。

以前老蒋主动说要把中央军派过来帮忙,自己却不阴不阳,恨不得把人家推出门去,如今又反过来请求军事援助,这话如何说得出口呢。

用不着他说,老蒋的电报先来了!

对于华北局势,身处南方的老蒋洞若观火。

他知道宋哲元着急了,真的着急了。

北平城外,东西南北,四郊都燃起了火,宋哲元能不急吗。

就算宋哲元自己不肯承认,对打仗不外行的老蒋也看出来了,当天29军的全线失利,不光是部队不能打,还在于原先让宋哲元构筑的国防工事,这位老兄可能根本就没动心思去弄。

你若是早早地就在四边建筑了坚固壁垒,防守起来至于这么脆弱和吃力吗?

处于旁观者的地步,老蒋对形势看得甚至比宋哲元本人都更清楚。

7月25日,是打破北平包围的一个最佳机会。就在那天,29军对丰台发动了一次进攻,如果那次进攻能奏效的话,就能拔除北平身后的一颗最大“毒瘤”,由此,保定与北平之间也能就此连成一线,即使以后面临日军的三面包围也不怕了,因为南面有依托,可以做到进退有据,后援会源源不断地开过来。

然而打了一阵,却又不打了,29军原样退了回去,不在现场的老蒋急得跳脚也没用。

多好的战机呀,真是让人惋惜。

最佳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这一天之后,日军的包围圈一天天收紧,遂酝成今日四面楚歌之局。

让老蒋难以接受的不光是时局的危险,还有此前宋哲元的态度。

在他看来,这宋哲元老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跟“燕雀处堂为安”里面的麻雀简直没有两样。

小麻雀在堂屋里筑了巢,以为日子很太平,等到屋里烟囱坏了,火焰直冒,都已经烧着屋梁了,它还以为自己跟这没关系呢。

火是烧房子的,又烧不着我的窝,怕什么。

华北就跟这个堂屋一样,快要烧起来了,北平眼看不保。可我来救火,你却还让我撤退,真不知道你有多蠢(“可痛也乎”)。

现在,老蒋知道宋哲元一定后悔了。但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还是得想想今后怎么办。

(862)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