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专田奉命向天津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做了转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转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华北问题”。

怎样“根本解决”呢?

就是要把“何梅协定”发挥到极至,让河北的中国军队,管他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一律滚蛋没商量。

如此一来,当然也不用拿所谓的“和平谈判”出来装样子了。

可是桥本群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天皇已经下令派兵,但关东军和朝鲜军就是再快,赶到华北还是需要时间的。

在这段时间里,光靠天津驻屯军自身的实力,真要大动干戈,滚蛋的极可能是自己。

桥本很想立马就把“秦松协定”撒掉,可又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此还挺为难的。

此时松井就在旁边“献计”:谈还是要谈的,最起码可以拖延时间,协议什么时候不能撒啊,等到援军来了,我们再撒,宋哲元能奈我何?

好聪明的人啊。

桥本群听得心花怒放,恨不得把这个特务机关长抱起来亲上一口。

于是,在香月到任之前,桥本就采取了模棱两口的做法:既不撒毁协定,又不立即执行这一协定。

7月12日,香月到达天津。

香月此行,对华北和29军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宋哲元并不清楚,他必须摸一下底。

这个摸底的任务,宋哲元决定交给张自忠。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此时此刻,宋哲元能依赖的,也只能是自己29军的兄弟了。

初次会面,香月态度平和,即使对华北局势也未发表什么个人意见,完全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

倒是那个“著名的强硬派”、天津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插了句嘴:据我所知,北平历史上从来没有驻过中国军队。

和知又不是历史学家,这厮不过是闭着眼睛在胡说八道而已,关键还是看香月本人怎么说。

香月什么也没说,

中国人最讲含蓄,也常常爱用这种习惯来揣度别人。

什么也没说,其实就是什么都说了,这也是一种态度。

听张自忠回来一讲,宋哲元一颗心落了地。

在他看来,香月没说话,就是不支持和知(当然,你反过去理解也可以)。此前虽然有了一个“秦松协定”,可日军的态度一直处于暧昧之中,让人极不放心。现在来了一个“和颜悦色”的香月,人家是正职,在华北说了是算数的。要是他支持“和平解决”,事情就好办了。

宋哲元想到要释放一下“善意”。

第一个“善意”是开禁:解除北平戒严,宣布北宁铁路正常化。

第二个“善意”是放人:释放开战以来抓到的日军俘虏,把这些人全部送回丰台日军军营。

释完“善意”,宋哲元开始期盼着对方也能够同样报之以“诚”。然而,跟日本人相比,这位29军首脑实在有够天真,他不知道,他即将得到的,绝不会是“诚”,而是一轮又一轮的算计。

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张自忠所做的“摸底工作”完全失败。宋张二人并没有能够摸到香月的“底”,自己的“底”反让香月给摸着了。

此时在故作矜持的香月背后,早已是杀气腾腾。

与一惯“强硬”的杉山元不同,香月一开始倒还是主张“不扩大”和“现地解决”的,即使在受命出京后,他也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

手里两张牌,一张叫“软”,一张叫“硬”,究竟甩哪一张合适呢,尚在考虑之中。

他本来应该在11日当天就到天津的,可是坐的飞机上天后,碰巧天气忽然变坏了,并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于是只好临时在朝鲜的汉城耽搁了一个晚上。

这个晚上并不寂寞,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来了,来了就一直不走。

(833)

香月不是在犹豫吗,小矶帮他下了决心。

事到如今,还软什么软,应该硬到底。

“华北工作”都推了那么久,容易吗我们,现在出了“卢沟桥事变”,天皇又恩准“派出”部队,正是一揽子全部解决的时候。

一众说客中,除了朝鲜军,还有关东军。

关东军专门派战斗机到汉城来接香月了,一路上,都有飞机护航,把面子和排场搞得要多大就有多大。

香月前脚刚到天津,今村均、田中隆吉后脚就跟来了。

这帮人自然也是吹风来的,说的话翻来覆去都是一个意思。

香月君,新官上任三把火,您一定要“排除万难”,一“硬”到底啊。

“众望所归”之下,原本其实也野心勃勃想“闯一番事业”的香月果然就迸不住了。

对于“暴虐的中国人”,除了严惩,别无它法;对于“伤害帝国威信的中国军队”,除了发起“惩罚性讨伐”,还能如何?

香月告诉自己:没人让你来当和事佬,你的角色就是来组织打架的。

到得天津,这小子满脑子都是打仗的事,根本没有一点息事宁人的打算。

为此,香月还拟定了一个“三步走”的军事计划:先克平津,再占保定,次攻石家庄,则大事可成矣。

第一步是灭29军,第二、第三步则是要和中央军决战。这其实就是一个要在华北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布局。

不过香月也面临着和他的参谋长桥本群一样的难题。

他需要时间,关东军和朝鲜军到达华北的时间。

只有等到这一强有力的后援,方能稳操胜券,所以还得用缓兵之计。

在如何使奸耍诈方面,日本人是很有些天赋的。较之以前的松室孝良,香月的功夫也堪称“出色”。

张自忠初次上门拜访时,香月使的那招叫做“假痴不癫”。他在真人面前装痞,让宋张都摸不清他的准确态度,甚至一脚踩不实,陷到自己设定的误区之中。

宋张都以为香月也是“主和派”,上了当后却还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香月:“主和”都是你们瞎猜的,我可没说过我想“和”。

这还不算,接下来他还将展示一个日本人的“传统绝活”。

以华制华。

从与张自忠的接触中,这位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已发现了对方在29军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宋张之间的微妙关系。

乍一看去,似乎宋哲元和张自忠都是“主和派”,但宋其实是在附和张,以便能与张联成一气,一致对外。

打个比方,宋哲元要把29军“团体”做成一根韧性极大的弹簧,一旦事急,虽乏它器,亦可凭此起到保命的“杀手锏”作用,,因为它打在人身上仍是疼的,而要维系这根弹簧,其关键所在就是团结张自忠。

在这一设想中,宋哲元以“不战不和”的姿态居中,“主战”的冯治安居于一端,“主和”的张自忠居于另一端,宋在中间玩平衡,若战,就遣冯治安,若和,就用张自忠,如此来维持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局面。

香月要做的,就是一面不惜代价打压宋哲元和冯治安,另一面拼命把张自忠往自己这边拉,即“压宋拉张”,逐渐加大力量,最后可促使这根弹簧瞬间崩断。

当然,现实世界很难做到这一点,谁有这么大的力,可以立马把一根弹簧给搞坍呢?问题是,此弹簧本非真弹簧,里面原本就存在着散架的可能。

松室当年通过离间萧宋,差点使“华北自治高丨潮丨”修成正果,香月继之而起,他要以离间宋张的办法,使29军陷于内斗,从而对外失去还手之力,在反间计的使用上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一片“和平气氛”中,香月突施冷箭。

(834)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