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马场大臣的提问,实际就是在点他。

你前面说军头怕我们,不敢跟我们打,可“卢沟桥事件”却表明,他们连“挑衅”都敢,怎么会不敢打仗呢。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杉山元很痛恨这老头,可是一时又想不到拿什么好的说法来搪塞,只好硬着头皮自欺欺人。

其实……

其实宋哲元原本是想同我们合作的,问题是我们嫌他不够资格,不想要他。

这个回答真是无厘头得可以,属于公众场合会被人扔烂桔子香蕉皮一类的答案。

马场当然极不满意。

杉山元也意识到自己的话里面逻辑混乱,不值一驳,老脸腾地就红了。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轮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3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3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自从参谋本部向天津驻屯军发出“不扩大”的电令后,顶替田代当家的参谋长桥本群就忙开了。他安排松井去找秦德纯具体谈判,看能否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按照宋哲元“退一步”的要求,秦德纯与松井商定,两军各回原防,但宛平守军撤出,城内防务由保安队担任,人数限于300人,另外必须向日军“道歉”。这就是所谓的“秦松协定”。

为了让29军高层相信,日军这次是真的准备罢手了,松井在签完协定后,还特地当着面向秦德纯表示自己的“诚意”。

我们这次的条件真的是相当之宽大啊,虽然写着要你们道歉,究其实不过是面子问题,你们怎么道歉,由谁出来道歉,都可以由宋哲元自己决定。

请放心,等卢沟桥由保安队接管之后,我们的“皇军”绝不会再动卢沟桥一个手指头,一定会主动撤退的。

松井的“诚意”,果然打动了宋哲元。他似乎已经看到,形势转向缓和,日军既攻不过来,老蒋也无法再动渗透的脑筋了。

宋哲元在自己的一篇“和平感言”中说,这次的“卢沟桥事件”实在是“东亚之不幸”,不过老天照应,一场局部冲突,这么快就“和平解决”了,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啊。

发完“感言”,他又给老蒋发去电报,告诉对方:今天早上,所有日军都撤到丰台去了。“七七”事变,可告一段落矣。

潜台词是,你也别派人过来了,用不着。

然而,这个电报的内容并不真实。事实证明,日军没有履行协定的诚意,所谓“完全撤军”也不过是宋哲元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826)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至少有四次违约。

第一次是撤军。

日军说是要撤,炮弹却不想再拖回去,而是朝着宛平城就放,总计连放了70发。

王冷斋打电话去问,说是“掩护撤退”,就这么着,足足“掩护”了一个半小时,炮声才停。

第二次是接防。

按照协议,宛平守军必须等保安队来接防才能从城中撤走。可是从北平赶来的保安队却在半路上遇到了“劫道的”,日军看见就打,没法过来了。

王冷斋进行交涉,好歹放了50个人进来,说是可以“先行接防”。

50个保安队员,就算再加上宛平城里的丨警丨察,看城门都嫌不够,王冷斋理所当然只能拒绝接防。

再交涉。天津驻屯军那里总算松了口,说可以放全部保安队员进来。

等人进城,王冷斋一查点数目,连200人都不满。原来日军放人不放枪,规定重武器不能带进宛平城。因此最后只好每3个人扛一挺机关枪返回北平,如此一来,人自然就少了。

虽然离协议中的300人尚有距离,但已经能在城里布防了,王冷斋也就不再坚持。在保安队接防后,金振中便带队移出了城。

接防之后,河边旅团长特地派出一个顾问、一个秘书以及一个翻译官,三个人,带着香槟酒来到宛平城,当着面要来慰劳王冷斋。

王先生,辛苦辛苦。

来,我们干杯,以庆贺“此不幸事件”能够短期解决,并祝愿以后永不发生。

王冷斋举起杯,一饮而尽。

看起来确实要风平浪静了。为了监视撤兵,中日双方当时都派了监督代表,中方的那位代表白天看着日军撤走的,现在就早早地回北平去了,大概他也认为,是时候回家洗洗睡个安心觉了。

可是王冷斋并没有“酒酣壶醉抱诗眠”,等三个日本人一走,他就派人出去侦察,看日军是不是真的按协议所说撤走了。

“探马”汇集的情报让他大吃一惊。

城外不仅有还未撤走的日军,甚至去而复返的都不在少数,加起来达到了300人。

我撤你不撤,这不还是想攻城池么?

王冷斋赶紧通知已撤军的金振中准备返回,一出门,正好又看见一个日本人。

这家伙也是监督代表,叫中岛,他想溜。

哪里走。王冷斋一把揪住。

今晚上我请客吃夜宵,你就不要回去了。

中岛一个劲地摇头:不不不,我还是回去吧。

王冷斋扳起了脸。

你到底是不是监督代表?

中岛不明究竟,只得点头:是啊,怎么了。

是就好。我告诉你,现在你们城外的部队并没有全部撤走,你是监督他们撤退的,他们不走,你的责任就没尽到,当然不能走。

王冷斋的脑子多清楚。原来的樱井已经被放回去了。多个人质多条路,身边有这么一个家伙,交涉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岂能让他这么溜掉。

不出所料,凌晨2点,城外日军果然开枪,并攻城了。

这是日军第三次背约,给我们玩偷袭。

王冷斋早有防备,一把将中岛拖起来,让他跟日军指挥部联系。

中岛电话一打过去,那边一听,坏了,原来中方已有准备,赶紧辨称:刚才打枪是哨兵误会了,我们并没有攻城企图。

枪声停了。

(827)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