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原的发言过程中,陆军省军务课课长柴山兼四郎(陆大第34期)等几个人,都听得摇头晃脑,看上去很“然其说”。
石原对自己的不屑态度,弄得武藤章大光其火,霍地站了起来,瞪着石原。
石原君的意思,好象是劝我们不要“无事生非”,弄出新的“华北事件”,但是好奇怪啊,难道以前的“满洲事件”不是前辈首创吗?我们只不过是沿着您的道路继续前行而已。
这句话结结实实地把石原给堵住了。
是啊,你能发动“九一八”,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制造“七七”呢,都是在江湖上漂的,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
见“大腕”石原被武藤章说得哑了火,一旁的永津赶紧卷起袖子上来了:我也认为石原君的论断是不对的。
他把支那想像得太可怕了。我们哪里需要出动那么多兵力,少量部队威胁一下就可以了。到时支那能不屈服吗?
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收益,谁敢说买卖不划算。这才是日本国防的上上策呢。
两个小鬼讨敌骂阵,强硬派的主帅杉山元随后掩杀过来。
石原的发言,让这位陆相憋了一肚子气,可是慑于石原“民族英雄”和“战略家”的光环,也只得暂时装出虚怀若谷的样子,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现在一看,场上形势似乎要转过来了,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杉山元一拍惊堂木:还商量什么商量,事情到这个地步,就得下决心好好地干它一把了。
我们不光是要解决“卢沟桥事件”,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制定计划,攻占支那的首府南京!
杉山元的言论立即把室内气氛带入了一个新的高丨潮丨,而石原也被深深激怒了。
他坚决反对杉山元的“过激想法”。
我是主持对苏战略的。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决不能因为一个“偶发性事件”,就将力量消耗在支那战场上,必须得分清,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什么是日本“既定之长远目标”。
接下来便是石原和杉山元两个人的“英雄会”,双方各自代表一个派别的山头,展开了互不相让的大舌战。
与石原惯于长线操作不同,杉山元爱的却是短线捞金。照他的看法,中国这块肉,要是再不下嘴的话,眼看着就连油腥都要沾不上了。
石原说,我们可以等到把苏联搞定之后,回过头来再与中国计较。
杉山元却说,这哪里来得及啊。你自己都说了,中国自“西安事变”之后,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连国共两党都快走到一起去了,而且他还在加紧备战,如果再“姑息养奸”,以后还有什么机会吞并中国。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在中国做好准备之前“先发制人”,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回过头来再与苏美争雄未为迟也。
这就叫做,鱼与熊掌,吾可得而兼之。
本来是集体讨论,等到石原和杉山元一吵开了,别人连插嘴的机会都没了,就看见两个人的口水在漫天飞舞。
(822)
既然“吵架的”争不出结果,他们就想起要找一个“评理的”。
先找参谋次长今井清中将(陆大第26期),不过让杉山元感到失望的是,今井清认为石原说的不无道理。
这不算,应该让参谋总长出来说句公道话。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也感到很难办。面前的两位,一个是“九一八”时的“民族英雄”(石原),一个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两朝老将(杉山元),一个是参谋本部当仁不让的“天之骄子” (石原),一个是陆军省手执权柄的头牌大佬(杉山元),偏向谁都不合适。
再听听两人的言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难以决断是非。
载仁想了一会说,要不这样吧,对“卢沟桥事件”暂取“不扩大方针”,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再议。
亲王做出决断,杉山元终于无话可说了。
在稳健派的支持下,由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亲自署名,参谋本部向天津驻屯军司令官田代发去电令,上面明确:“为防止事件扩大,避免使用武力”。
这表明到此时为止,“既有国策”在日本军政上层仍占有上风。
在载仁作出“不扩大”的“裁断”之后,杉山元当着面不敢表示异议,但其实内心是很不服气的。
一回寓所,他就把武藤章和永津这两个“知己”找来,三个人一道商量,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这一机会。
石原的调调完全是“书生之见”,说什么就是派15个师团也没用。那是地道的胡说,目下之计,应该紧急派出3 个师团去华作战。
这时,杉山元不由长叹一声。
可恨现在的陆军高层,如总长、次长,都听信石原的邪说,不纳我等之计,如之奈何。
不过他很快就转忧为喜,因为他收到了两份请战报告,一份是关东军的,一份是朝鲜军的。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当时关东军是以苏联为主要战备目标的,部队也重点部署在东北的“北满”和“东满”一带,本来抽不出多余精力来窥视中国关内。
不过,在“七七事变”之前一个星期,日苏曾爆发过一次冲突,即干岔子岛事件,正是这一事件,改变了关东军高层的想法。
干岔子岛位于黑龙江境内,号称江省“第一黄金岛”,面积是我们熟知的珍宝岛的近30倍。更让人称羡不已的是,珍宝岛名字里虽含“珍宝”二字,其实并没有真的奇珍异宝,而干岔子岛却是货真价实的黄金之岛,上面有的是金矿。
和珍宝岛一样,干岔子岛也位于中苏界河主航道的中国一侧。按照“航路中线”的国际公认标准,它跟苏联没有什么关系,可老毛子却不这么认为,听说岛上到处都是黄金,他们马上派了部队过来,越界上岛,把正在埋头采金的伪满官员和工人都赶走了。
伪满在帮谁采金?
当然是后面的日本人。所以关东军听了也不干了,第1师团(近卫师团)和伪满军随后赶到,双方舰对舰,艇对艇,炮对炮,在干岔子岛附近形成了对峙。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