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满洲事变”将在华北重演,这一消息在东京传得沸沸扬扬。

但是卢沟桥毕竟不是柳条湖,29军也不比当年北大营的东北军。此时在29军负军事主责的是冯治安,面对日军如此兴师动众的大演习,他迅速作出了反应。

北平城里开始实施夜间特别戒严,各个城门都增加了卫兵。除固定哨兵外,为了防止日军晚上偷袭,又加了流动哨。

在城外,北面和东面都修筑或加固了散兵壕,南面则禁止日军在卢沟铁桥附近自由行动。

此时的北平实际已处于日军三面包围之中,能够联系后方,或者说唯一的退路,就是卢沟桥和宛平城。倘若宛平失守,则北平将成孤城矣。

冯治安派了一个营(金振中营)在那里驻守。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营,而是加强营,相当于团,除有4个步兵连外,还有1个重机枪连以及轻重迫击炮连各1,应该说,不管是人员还是武器配备,在29军中都属上乘。

这样的强力部队,长官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营长金振中曾参加过中原大战和长城抗战,是个光凭鼻子轻轻一嗅,就能闻出战争味道的老兵。

丰台日军忽然说他们玩腻了,得换个地儿继续演习。

到哪里去呢?到长辛店。

长辛店是金振中所属团部(吉星文团)所在地,而且这里可与宛平相互支援,极其重要,如何能让日军随意染指。

金振中当即予以拒绝,而事后也证明,长辛店成了卢沟桥得失的关键所在。

日军要过,咱们不让他过,双方针尖对麦芒,枪对着枪,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站久了腿是要酸的。日本人没像我们一样练过站桩,扎过马步,所以挺不住了,只得怏怏退回丰台。

但是该来的日子总是还要来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

日军眼看无法穿堂入室,索性就在你家门口耍枪弄棒。

驻丰台的一个中队(清水中队)开到宛平城北的龙王庙和大瓦窑附近,开始进行军事演习。

在地图上,龙王庙位于宛平西北,大瓦窑则在宛平东北,这三个地点各距1500米,成为一个等边三角。

在历史上,本来宛平城和卢沟桥是面朝东拱卫北平的,但因为身后的丰台被日军所据,就不得不回过头来,拿枪对着与北平差不多方向的丰台,用这种方式来保卫北平!

现在北边又有日军在演习,等于被两面包围。金振中感到一股火药味似乎正扑面而来。

一定得去看一下才放心。

但是你如果穿着军装,带着枪跑过去,不仅难以探到实情,还一定会触发事端,所以必须化妆侦察。

金振中一个人换上农民装束,扛把铁锹靠近了日军演习区域。

论打仗,金营长是个绝对的内行,而且一直跟丰台日军做邻居,他们的“演习”,也不止见过一回。他只用余光瞥两眼,就知道对方在“演”些什么了。

兵锋所向,并不是宛平城,而是卢沟铁桥!

(797)

卢沟桥实际上有两座桥,我们通常所说的有石狮子那个是石桥,它以宛平为拱卫城,另一座是宛平以北800米的铁桥,其专为平汉铁路而建。

平汉铁路之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在金振中眼里,日军的此次演习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除步兵枪上栓,弹上膛外,还有炮兵和坦克协同,赫然就是要对卢沟铁桥发动的一次立体进攻。

人家已经在准备动手了。金振中在调头返回营部后,即把包括驻守铁桥的排长在内的连排级军官召集起来开会,以进行防御部署,同时迅速将侦察到的情况报告给旅长何基沣。

当时负军事主责的冯治安尚在保定,听何基沣说卢沟桥前线军情紧急,赶紧返回北平坐镇。

金振中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但问题是,即使知道日军摩拳擦掌,29军也不可能“先发制人”。

冯治安遂与何基沣约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贸然开火,但对方只要启衅,坚决还击。

秦德纯也得到了一份同样的报告。

此时,他已经有了一种预感,卢沟桥那里一定要发生一些什么事了,而“主公”不在,若论肩头的压力,他比冯治安更重,因临时应对,孰轻孰重,前进后退,皆系于一人。

他必须为自己作出的决策和判断负责。

当天下午,秦德纯匆忙邀集北平学界在中南海商谈时局。

中国的传统政治,向被认为是缺乏民主,完全专制的政治,但钱穆先生却认为,这是对历史的误读。

按照钱大师的分析,中国历朝历代,除少数民族主政的元清以外,都达不到我们头脑里认为的那种“君主专制”。

汉家王朝,自秦代以来,即有君职与臣职之分,内朝与外朝之别,皇权不过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全国行政无论是法理还是事实,大部分都是由宰相或文官集团掌控的。

不专制,就应民主,我们古代有民主?说到这里,大家都可能会掩口而笑。

钱穆说,有的!只不过这种民主所表现出来的,不是老外所谓的拉选票,而是“求诸贤者”。

洋人们的观念是少数服从多数,他重“量”,与之相反,我们中国人实在太多,所以传统上一直是重“质”,即以贤者来代表多数,要是你不贤,哪怕你人再多,都可能是瞎嚷嚷。这就跟现在上网,看了一堆评论,然后汇集起来的收获,没准还不如某位仁兄博客上的一篇小文多呢。

何谓贤者?在朝的那些叫士大夫,在野的这些就叫社会贤达。

民国时代,能够称得上社会贤达的,非大学里的教授莫属。当时即如宋哲元这样粗人出身的地方诸侯,对动辄喜欢“指手划脚”的教授们也得摆出礼贤下士的模样,以得“敬贤”之名。

现在眼看中日双方有一触即发之势,秦德纯这个华北的“宰相”又来“问政于野”了。

“秦宰相”先作了一个形势分析报告,告诉大家,日军已占领了丰台,又叫嚣着要侵入长辛店演习,情况看起来很严重。

接着作了表态:无论多么艰险,请诸位相信,宋哲元和29军绝对是可靠的,是抗日爱国的。

轮到贤达们发扬民主了。

(798)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