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陈赓后来在上海被捕。见到老蒋,就转述了蔡申熙的话。当然蔡申熙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伤心之言,还真得打上个问号。毕竟国共两党的情形和环境完全不一样,双方使用语言多有不同,而且鄂豫皖苏区当年的“肃反”也是搞得相当恐怖,特别是针对黄埔出身的红军将领,若是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下手几乎从不留情。

(754)

想想看,蔡军长平时避“黄埔出身”和“蒋校长”还唯恐不及,虽在弥留之际,似乎也不至于当着陈赓的面如此“口不择言”。

只能说陈同学实在有够机灵,他熟知国民党内的人情规则以及老蒋的心理。果然,老蒋听后大受触动,连眼睛都红了,称从中听出了黄埔学生的怨恨之声,而自己未尝不感到痛心。

既然“痛心”,那就没必要再多一个“怨恨之声”了。于是陈赓安然脱险。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之难达到极至,突然有人说,老蒋在西安被抓住了,毫无疑问,大家的本能反应就是当为天下除此公贼。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由于西安事变发生十分突然,消息闭塞,陕北中央并不完全了解各方面对此事的反应,因此最初才有“审蒋”的主张。

直到周公应邀到达西安后,方知张杨实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不仅地方派系和军队不响应,即如舆论亦持强烈反对态度。

统观民国学界,素有“前有梁任公(梁启超),后有胡适之”的说法。当时的胡适,无论在学界还是舆论界,均处于绝对的领袖地位。他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即以北平各大学校长的名义致电张学良,称“陕中之变”,是“自坏长城”之举,如果蒋介石有什么差池,“中国要倒退二十年”。

冲动之下的胡适,甚至一改以往反对和批评国民党的论政态度,声称要加入国民党,以抵制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

显然,这样的舆论氛围,对西安方面是极为不利的。

这是内部。

外部,苏日政府的立场则耐人寻味。

斯大林此时认识到,苏联由于一心对付德国,很难顾及与日本两线作战,万一老蒋有个三长两短,中国就很难再统一起来进行抗战,而这对于苏联的利益显然是不符的。

因此他说西安事变是日本人的阴谋,是想把中国引入内战,大家千万不要上他的当。

与苏联有主张不同,日本是无主张。

在事变发生后,广田首相迅速召集外相、陆相、海相进行三省会商。可是讨论来讨论去,始终没能拿出一个具体的处置态度或者办法,只能先进行观望,以“密切注意其演变”。

综合这些因素,陕北中央最终放弃了“审蒋”主张,采“保蒋安全”,联蒋抗日的方针。

其时和谈的形势是,宋氏兄妹只能作为老蒋一方,而张杨一方又拒绝让阎锡山做调停人,这个中间的位置就让给了张杨都很信服的周恩来。

海外知名学者唐德刚曾说,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个半外交家。他把其中的一个半留给了晚清的李鸿章和民国的顾维钧,而那最后一个当仁不让就是周恩来。

可想而知,以周公之智慧和阅历,尤其在内政外交上的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见老蒋不肯签字,张杨又对此束手无策,他主动提出与老蒋见面详谈。

可是老蒋拒绝见面。

(755)

因为在他的“武力统一”计划中,最不能容纳的就是共产党和红军。不管他与南北诸侯怎样斗得死去活来,毕竟都还属于国民党内部的事,而国共两党之间却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经远远逾越了党内矛盾的界限。

另外,对于周恩来的介入,老蒋不能不起疑心,认为共产党可能是西安事变的背后主谋。

这时候的老蒋已经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尤其是当着老婆的面,非得体现一点“英雄气”不可——

我现在被他们“劫持”着,当然不能做任何承诺。你千万不要企图劝你丈夫签字,我也不会答应和周恩来见面。总之,我是不会轻易屈服的。

知道老蒋的脾气,宋美龄不能从正面劝说,得从侧面诱导。

先得告诉老头子:你不仅没有沦落为破罐子,还进化成了一只特大的香饽饽。

宋美龄说,你还不知道吧,自从你被扣在这里后,全国民众都快急疯了,那种“忧疑惶急”的样子,是以前从来没看到过的。就算你的反对派们,也是如此。

为了渲染气氛,她还有意无意地夸张了一把,说是上学的小孩都哭得跟泪人似的,比老爸老妈死了还难过,至于那些当兵的,悲痛的样子更别提了,听说你可能已死的消息后,有人竟然还自杀了。

对这些话,老蒋信不信是一回事,爱听却是真的。

他的自信心又鼓了起来。

原来自己还是那个无人可以取代的领袖,这个领袖的光环,不仅没有因西安事变而黯然失色,相反还变得更加光茫万道了。

看到老蒋的眸子又亮了起来,下面该说些什么,大家应该明白了。

绝不能这样说:蝼蚁尚且贪生,你要爱惜生命啊。

那样的话,老蒋准保还是会猛摇其头,摆出一副“以身殉国”的酷哥模样。

得告诉他:作为国家领袖来讲,你轻易死不得,要留着这条性命去“完成革命以救国”。

宋美龄还以自己举例,我虽然不是领袖,却是基督教徒,上帝要我死,那毫无疑问,我得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去死,但倘若上帝不让我死,我可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旨意。

这话也是说给老蒋听的。

面子有了,老蒋的架势就可以收工了:那就不死吧,不是我蒋某人怕死,而是国家和上帝“一致要求”我不能死。

夫妇二人开始认真研究对策了。

外面,中央军要对峙的,看来不光是张杨的“叛军”,“叛军”之后还有红军,这三股力量,尤其是后面的红军,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旦打起来,不是小战而是大战。

再看诸侯们的态度,现在当然大多是口口声声向着南京,维护中央的,可随着战争态势的变化,谁又能担保,他们会不会待机而起,掉转枪口呢。

更外面,当然还有时刻要找借口进行干涉的日本人。

到时内忧外患搅在一起,国家四分五裂,等于以前的努力都全泡汤了,一切白忙乎。

所以无论从个人安危还是就大局着眼,都不能打,只能和。

要和,这个主动权却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在对方一边。

(756)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