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宋氏兄妹的坚持下,南京的大员们连续开会讨论,最后确定为再停三天。

但是此三天非彼三天,停的不是地面进攻,而仅仅是飞机轰炸。

得知情况严重,丈夫不是离危险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后,宋美龄立即准备动身出发。

在她看来,和平营救老蒋这件事就像在造房子,端纳算是奠基起了个头,宋子文接着把柱子墙壁建好了,最后上梁盖顶的工作当然得由自己来完成了。

就在飞机快要起飞时,一个女人哭着跑过来,死活要上飞机。

一看却是蒋鼎文的太太。

蒋鼎文被扣西安,蒋太自然是天旋地转,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等到丈夫奇迹般地第一个脱险回京,又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忽然没几天,身边的人竟然要重返她认为的那个“龙潭虎穴”,再次面临着送命的危险,顿时整个人都要倒下去了。

天上一脚,地下一脚,过山车也没这么玩的。

她没有办法不让丈夫去,能想到的就是一起去,死也死在一块(“力请偕行”)。

宋美龄当然不能让她去。大家是去办事的,不是上刑场,夫妇两人这么一路哭哭啼啼,就算去了西安也不成个体统。

劝住了蒋太太,宋美龄自己的心里其实也是七上八下,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到了洛阳上空,她往下面一看,飞机场上轰炸机排列整齐,正待命出发呢。

不是说三天之内停止轰炸吗,这是在干什么。

一行人立刻在洛阳作短暂停留。宋美龄端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架子,告诫洛阳空军将领们:绝对不准进攻。

宋子文说再停战四天,宋美龄要求的却是无限期——除非得到“委员长”命令,否则连派轰炸机靠近西安都不行

再登机往西安飞,离目标越近,心情也越忐忑。终于在到达西安飞机场上空的时候,女强人支持不住了。

她悄悄地掏出一支左轮手枪,然后塞到端纳手里。

请你答应打死我,如果“军队哗噪无法控制”,士兵要碰我的话,请你立即朝我开枪,“万勿迟疑”。

端纳连忙安慰对方:不会的,他们不会碰你。

请答应我吧。

她几乎是用哀求的眼神望着身边的老外顾问。

等飞机真的在西安城着陆,宋美龄却又马上恢复了镇定从容的神情,似乎方才的一切都不是发生在她身上。

张杨闻讯,急忙来见。对他们来说,这个场面比较尴尬。一般而论,你抓了人家老公,做老婆的就算不跟你玩泼妇的一套,满地打滚,至少也会怒容满面,兴师问罪。

但是宋美龄的样子跟以前全无区别,好象她是出公差,正好偶然路过,来看看各位的。

尴尬很快就变成了自然,大家再说话就方便多了。

宋美龄敢于到西安来赴险,并不光是出于夫妻间的感情,纯如蒋鼎文的太太那样“要死死一块”。

她从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判断,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可能的确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同时,不管是从私人情谊,还是以她对张学良为人的了解,她都认为后者不会对她怎样,至少不会把她关起来做“人质”。即使在情绪差一点失控时,她担心的仍然是“无法控制”的士兵,而不是张本人。

(753)

见面后,她注意到张学良“其状甚憔悴,局促有愧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一判断。

当然,仅此还不够。

她要从侧面小小地试探一下。

宋美龄用一种很不经意的语气对张学良说:等下你就不要让你的部下搜我行李啦,主要是翻乱之后不好整理。

张学良闻言大惊失色。

夫人何出此言,我怎么敢这么做呢。

此时的宋美龄对自己的安全已经有了几成把握。

礼,很重要。有了礼,才有敬。有了敬,才有惧。有了惧,才可以慢慢劝解。

她一路观察,发现西安的街道上并没有出现自己原来想像中的混乱情景。这说明,张杨仍能控制得住军队。

现在紧张的人变成了少帅。

把宋美龄一接到张宅,他就赶紧问,要不要马上安排见一下“委员长”。

宋美龄笑了笑:不急不急,先坐下来喝杯茶好了。

她当然希望立马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可是这事急不得,必须让张学良意识到,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平静,而且始终是信任对方的。

此后的很多细节,老版本的电影《西安事变》都交代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这个场面:老蒋早上翻旧约,上面写着一句话,大意是从前英雄救美,现在要美救英雄了。

但实际上这位落魄之人当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在见到宋美龄突然出现在面前后,他起初是不敢相信——不是已经交代宋子文,让你们都不要来了吗。然后是眼睛一闭,“愀然摇首,泪滑潸下”:完了,你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接下来,自然“美”先得安抚“英雄”,但最关键的还是考虑怎么把“英雄”给救出去。

宋美龄劝老蒋见一个人。

这个人叫周恩来。

在西安事变猝发时,陕北中央原先也是不知情的。此前中央红军确实已陷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随着冬季到来,物质极度匮乏,甚至已做好了再次长征的准备。

得悉蒋介石在西安被扣的消息后,大家第一个反应是大快人心,第二个反应是“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

局外人很难想像国共之间的积怨,那是一种真正的血海深仇,十年征战和厮杀,使彼此在对方眼中都成了不可戴天的仇人。

即以分立两大阵营的黄埔学生而言,十年之前,他们曾是同窗,是朋友,可以彼此问候,然而十年之后,却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互相拥抱的理由了。

当时的鄂豫皖是国共黄埔将领争斗的主战场。红25军军长蔡申熙(黄埔1期)战死时年仅25岁。临死时,他对陈赓说,如果你能见到“蒋校长”,让他在黄埔校史上补一笔,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1期的蔡申熙死于1期的胡宗南之手,呜呼哀哉。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3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