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论私人关系,蒋戴情谊非他人可比——蒋纬国原为戴季陶在日本的私生子,是从小过继给蒋氏做养子的。他都嚷嚷要打,与会者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主战派占了上风。

且慢,我不同意。

宋美龄又站了起来。

她当然不能同意。现在老蒋还在张学良手中,实际上就是人质,解救人质,怕的就是把“劫匪”给逼急了,弄不好对方是要“撕票”的。退一步来说,就算东北军不杀他,那炮弹又不长眼,万一轰炸西安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先落老蒋头上怎么办。

但是宋美龄不能说,我舍不得我老公,你们这样做,我可能要守寡的。

她要提到另外一个高度。

宋美龄给戴季陶提了一个问题:现在国家危难,万一“委员长”身遭不测,请问谁有能力领导政府和国家?

戴季陶“不能对”。

是啊,别看老蒋不在,就一个个张牙舞爪,雄辩滔滔,似乎一个赛一个能干,但真要让谁站起来负责这个大摊子,收拾确如外人所说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还真找不出一个有此胆气的。

会场沉默了几分钟后,又重新热闹起来,这回讨论的是老蒋到底是死是活。其中的逻辑关系为:如果死了,那就必打无疑,如果还活着,则另当别论。

有人判断,老蒋这么长时间不露一面,也不通信息,必定是死了(“委员长殆已不讳矣”)。

但谁也不敢肯定。

有人不想再这么猜哑谜了,干脆提出:是国家存亡重要,还是老蒋的性命重要?

国家当然要大过个人,所以还犹豫什么,打吧。

会场上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何应钦属主战派,又是会议主持者,戴季陶一语既出,他原本以为向西安开战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再有变更,却不料突然被人搅了局,一时也感到很是意外。

他让宋美龄与会,本意是找机会安慰安慰家属的,哪里能料到会出现如此情景。

这叫怎么说的。

虽说何部长在家也属于“绝对被领导阶级”,长期持有“全国怕老婆会会长”之委任状,可公开场合他还得表示一点大男子主义。

看场面渐渐有些控制不住,他赶紧清清嗓子,提醒大家两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她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就知道救她老公,你们可别光听她的(“彼一妇人耳,仅知营救丈夫而已”)。

宋美龄意识到,如果她不能够提供更强有力的论据,开战仍然不可避免。

她把脸朝向在场的所有人——

没错,我是一个女人,但我今天站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营救我丈夫。

如果“委员长”的死,可以为这个国家造福,那么请相信,我会第一个劝他去死,去牺牲,因为那样是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果现在就去炸西安,“领袖”的生命自然是堪忧,更严重的是,内战再起,不独陕西会“重罹兵燹之灾”,国力亦将因自相残杀而毁损,那还抗什么日?

(738)

这话算是戳到众人的心坎上了——别以为老蒋不在,你们就可以乘势而上,夺他的位子,告诉你们,以后的日子难着呢,不光是对内收拾局面,还得御外,对付日本人。

后面这个难题,硬生生地把自诩多才的汪精卫都逼了下去,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比老汪玩得转?

不光何应钦无言以对,其他人也默然无语,再也发不出任何高论了。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呢?

宋美龄见已压住众人,信心大增,遂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找一个和平解决的途径。

吁,你这个跟劝和派和“亲友团”的主张有什么两样吗?

宋美龄说:不一样。

我是要两手出击,一方面做好包围西安的准备,但是切记,一定不要轻易开枪或轰炸,另一方面,我们调兵遣将不是要时间吗,为什么不抓住这段空档,尝试用和平手段营救“委员长”呢,反正闲着也闲着呀。

等到后一种办法用尽,“和平已至万分绝望之时”,反正作战准备也完成了,到时候再打也不迟啊。

对于宋美龄来说,“绝望之时”是她不能也不敢想像的,可是又不得不提,所以要加上“万分”二字。

如今除了三派主张之外,又多了一个方案,但很显然,宋美龄的“折中策”更高一筹。

不过问题也正在这里。由于得不到准确消息,外界盛传,西安城里到处都是血与火,已成恐怖世界,连老蒋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试问可用什么和平之法,如何营救呢?

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谁敢去西安。

宋美龄说:我去!

听得此言,举座皆惊。众人勃然变色,一片反对之声。

有的说,你去干什么呢,没准“委员长”已经没命了,或侥幸未死,“叛军”也饶不了他,你去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还可能多死一个人,是做“不必要之牺牲”。

还有的说,你去了还不照样要被关起来,那样人家更可以要挟你丈夫了,而且对方手里又多出了一个人质,只会增加事情解决的难度(“且将被囚作质,丧尽尊严”)。

尽管宋美龄的请求未能得到通过,但她出人意料的表现和发挥,却使她得到了会场上大多数人的支持,成了当天的“意见领袖”。

据说老蒋本人并不特别擅长言辞,一些比较精彩的话都是事前拟稿然后照本宣科的,如果是临场答辨,嘴还钝得很。当年他要把胡汉民关起来,就是因为说不过老胡,索性让对方闭嘴。

不知道是不是月老给配好的,他老婆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潜质却着实让人惊叹。那些唇枪舌剑的片断,常常会让我想起三国时的一个著名场景——舌战群儒。

论处理突然变局的能力和见识,平时饱食终日的政客们并不比“群儒”高明多少,所以气场很快就都给突然杀出的“女诸葛”给占领了。

三派都服了,何应钦同意“宽限”一周,在20日之前,不会下达主动攻击令。

虽然暂时阻止了进兵,可是宋美龄的心情并不因此轻松。

(739)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