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据李宗仁说,红军入湘之后,中央军本来可以“超越追击”,利用粤汉铁路和湘江,从水陆两路截击红军的,可是老蒋却屯兵湘北,坐壁上观,眼睁睁地看着红军继续西进入桂。

红军要进广西,李白就要了命,所幸红军志不在此,他们往贵州去了。在李宗仁看来,这时候也完全可以不让红军入黔。因为贵州那一带地势险要,只须破坏大路,留下小道,由黔军和中央军来个前后夹击,也必能置其于死地。

可是老蒋偏偏不这样做,仍然采取那种“蠢到家”的蜗牛式尾追战略,就跟商量好一样,几乎是只手把红军给“送”入了贵州。

说老蒋是战略战术失当的“蠢”,李宗仁决不会同意。他认为,这是某人“别有怀抱”,一方面用红军来“消灭异己”,另一方面保存中央军实力,在红军后面慢慢跟进,以便一点点占领共军离去后留下的地盘。

不愧是多年的老对手,彼此肚子里的算盘摸得真是丝丝入扣。很多年后,蒋纬国在一本书上完全证实了李宗仁的这一猜测:他老爸当年确实是想用这种一石二鸟的办法,来赚云贵川的地方军头,以便完成国防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抗战中的战略大后方。

既是“赚”,那就不能打,老蒋此举高明就高明在,由于受到红军威胁,那些本来坚决拒绝中央染指的西南山大王们竟然一反常态,争先恐后地“请”中央军过去“主剿”,结果“剿”到后来,“贵州王”王家烈一头栽下马来,“四川王”刘湘、“云南王”龙云虽然侥幸保住了位子,但也被老蒋趁机渗透进去,从此就扎下根,赶都赶不走了。

不动声色之间,连赚西南三省,此又为老蒋“首席谋士”杨永泰所献之计。对这位被称为蒋之诸葛凤雏的杨某人,可以说没一个诸侯不恨之入骨的。

杨虎城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事实上,老蒋对未来的中日之战有过通盘考虑。他清楚,一旦全面开战,东南沿海是守不住的,只能迁往内地,而这个内地,是要把南北都包括进去的。具体来说,在南方,川贵为核心,云南为后方。在北方,陕西为核心,甘肃为后方。

在所谓的核心名单中,川贵已有把握,剩下的就是陕西,而在川贵陕中,老蒋又对陕格外看重,认为是今后“御侮复兴之根据地”。

蜀中纵好,向为天府之国,然终偏于西南一隅,仅宜苟安而已,很难倚此成事。

想当年,诸葛亮那是多大一个能人,六出祁山,心血耗尽,却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到了他的学生姜维,也是智勇兼备,能征惯战的一员名将,接过遗志,出川九伐中原,比自己的老师还多三趟,仍然毫无建树。

这说明什么,说明要定天下,就必须先人一步,在中原抢占战略要点。

(730)

显然,杨虎城不可能不了解老蒋的心思,如果他不向后者拱手称臣的话,无论红军被消灭与否,陕西这块地盘都终将失去,更不用说经略大西北了。

此时此境,他和他的第17路军都没得选择,如不主动出手只有遭殃,但自身力量过于薄弱,必须寻找同盟者。

东北军作为陕西“客军”,兵力上又要明显强于第17路军,因此张杨之间开始也是彼此猜疑的,但是共同的处境,很快就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两军同进共退,并与其他诸侯们结成合纵阵营,才能有效抵制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才能在未来找到各自的出路。

本来两广事变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在李白和陈济棠都来打过招呼后,张杨事前甚至已商定,如果老蒋对两广动兵,则出兵援助两广。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随着事态的发展,除了两广自己以外,能出手相助者甚少,湖南何健是根本不敢动,云南龙云离得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山西阎锡山干脆做和事俄,“劝两粤息战”,河北宋哲元和山东韩复榘倒是发了份声明,却被老蒋骂了一通后,又缩了回去。

真正响应的也有,比如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这些人,可他们都早已“过气”,空喊喊谁不会,但又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呢。

此时当然不是公开跳出来和老蒋叫板的时候。

等到两广事变结束,张杨与老蒋的紧张关系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越演越烈。

因为老蒋搞定了南方,可以专心致志来搞北方了。

张杨要自保,就只能和其他北方巨头一起,把“逼蒋抗日”进行到底。

先是谏诤。

以杨虎城所处地位和实力,他不可能出这个头。因此最初进言的是阎锡山和张学良。

趁着老蒋举办五十大寿,一片喜气洋洋,大家都高兴的机会,阎张相互看了一眼,便开始小心翼翼地献上忠言,希望“委座”能放弃“武力削藩”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那一阵老蒋像走钢丝一样,连着搞定“福建事变”、“两广事变”,自己也有点“环顾宇内,雄视左右”的感觉,正在兴头上呢,如何能听得进去。

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让我不要跟红军作战,然后你们都不用打仗,彼此相安吗?

不可能!

阎张两人,一个想联合红军,一个已经联成了,自然都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老蒋的脸色开始晴转多云,不好看了。

跟你们说好多遍了,红军已成强弩之末,这个时候,如何能够停手。

他气乎乎地问阎张:是我服从你们,还是你们服从我?

话说到这个份上,阎张只好却步了。

出得门来,老阎第一个哭了,老泪纵横,当着一个晚辈。

(731)

看来指望“蒋先生”是没有用了,他是断然不会采纳我们的“抗战主张”的,一切全得靠自己,我们自己干吧。

一边说一边哭,还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用力地顿了一顿,以示自己的悲愤之情。

张学良当时非常感动。

原来老阎对老蒋的看法比自己还大。那句“我们自己干吧”不就意味着,在南方逼蒋失败后,我们北方可以继之而起吗。

其实少帅真是少帅。要是那时候有录像带,他就应该把中原大战前的带子借回家反复多温习两遍,那里面主角们的“生动表演”,一句赛一句“诚挚”的话语和滚滚泪水,比现在还感人哩。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连逢场作戏都不会,那就不叫资深老政客了。

老阎其实就那么随口说说而已,内心里,他虽然也希望避免跟红军作战,但不到万不得己,他是绝对舍不得再扔下家里的坛坛罐罐出来造反的。

要知道,他和张学良的心态完全两样,一个尚有一大堆家业,要“保住家乡”,而另一个却是两手空空,时时刻刻想“夺回家乡”。

不过老阎那已经出神入化的“表演”,却带给张学良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后者产生出这样一个错觉,即如果张杨这时候揭竿而起,北方诸侯是一定会群起响应的。

屡次忠谏未果,少帅愤愤不平,回到西安后,他就问杨虎城有何高见。

杨虎城看了他一眼,问他是否真的有抗战决心。

张学良点点头(“良誓志以对”)。

随后,杨虎城说了一句堪称石破天惊的话——

“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

曹操把汉献帝扶上宝座,明为皇上,暗为人质,用以号令天下。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虽已有心理准备,但一下子被点醒,仍然骇了一跳,以致于好半天回不过神来(“闻之愕然,沉默未语”)。

见张学良如此表现,可把杨虎城给吓住了(“露有惧色”)。

虽早已是同盟者,但杨虎城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很大程度上仍是试探性的,因为一旦对方不同意,或泄漏出去,那可是有杀头罪过,灭顶之灾的。

张学良感到了气氛的异样,马上宽慰杨虎城,表示自己绝不会做卖友求荣的事,但这件事实在太大了,还是需要再从长计议。

很快,他们就探听到了老蒋对东北军和第17路军的最新处置方案。

第一个方案,两军服从“剿共”命令,重新开到陕甘前线去,对红军发动真枪实弹的全面进攻。两军在前,中央军在后。

第二个方案,如果你们不想打红军,那对不起,请让开道,东北军到福建,第17路军至安徽,这里给中央军来“剿”。

第一个方案不用多说了,只不过是蹈以前的覆辙,无论胜败,两军都没什么好处。

对于第二个方案,张杨也同样不能接受。

(732)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