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形势摆在那里,并不是说政府下个任命,大家就个职就算完了。老蒋的心情要是一不好,再来个免职令,甚至中央军再度围桂,都极有可能。

现在老蒋召见,你说不去,不给面子,那不是送给对方修理你的借口吗?

所以不能不去。

去了之后心才定下来:一切都好。大家客客气气,唠唠嗑,话话家常,就把时间打发过去了。

此次蒋李会晤,看似不起眼,在会谈内容上,也没涉及到什么军国要政,但却是蒋桂自分裂后的“第一次握手”。有了这次握手,双方逐步走向和解,为今后在抗战中进行合作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便是围绕成都、北海两事件的谈判。

在借察绥战事“以战迫和”的初次尝试失败后,老蒋开始寻求在谈判桌上以谈促和。他希望日本人好好地总结和反思一下:看看你们在中国多么招人恨,这是什么原因呢,逼我太急之故也。如果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未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问题。

可惜,事与愿违。与以前任何一次没有不同,日本人即使总结,得出的结论也万变不离其宗:他之所以招恨讨嫌,原因不在他自己,还是全在中国人身上。

至于让他反思,怎么可能呢?

不管怎样,还是先谈了再说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15日,中日在南京开始谈判。

此次谈判,双方颇有针尖对麦芒的架势。中方谈判代表一反常态,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一面。

时势不同。国内所谓的“亲日派”此时几已无存身之地,继汪精卫受伤离场后,外交部次长唐有壬亦被剌身亡。

在遭遇不测之前,唐有壬已有预感。因为在冀东投靠日本人的殷汝耕当初是他推荐的,加上汪精卫一倒,自己处于对日外交的风口浪尖,舆论甚至一度把他与殷并列,猜测他们可能是一伙的。

当时有人劝他,对日外交是个大火坑。郭泰祺怎么样,“一二八”中日谈判时几乎顶替了部长的位置,结果被人一顿死揍,差点给打残了。自此之后,宁愿不做部长,跑到英国当大使。无它,避祸之道也。

唐有壬听后,脸上顿时失色,遂答应友人,要跳出这一是非旋涡,也谋个国外大使当当。

可是晚了。

第二天下午,他就在自家门口遭到剌客狙击,身中四弹而亡,其状惨不忍睹。

以前的外交家不过是被骂上一通,挨顿拳脚,现在却要子丨弹丨伺候了。一时之间,外交部几乎成了全国危险系数最高的一个政府机构。

里面外面都是子丨弹丨,老蒋在外交政策上也做出了调整。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7月13日,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他给对日外交又划了一道线——

“最低限度为保持领土主权之完整,至不能容忍之时,即作最后牺牲。”

记得五大上,他说过:“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现在实际上是把何谓“完全绝望时期”具体化了,那就是连领土主权都保不住的时候,“如逾此限度,当不惜决战。”

对于老蒋来说,能做此强硬表态,并不完全是迫于舆论压力。

(702)

从签定《塘沽停战协定》开始,屈指一算,已将近三年多了,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准备,都应该有些进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2月29日,即4个月前,南京政府正式实施兵役法,以征兵制取代清末以来实行的募兵制。

根据吕思勉先生的考证,中国的征兵制其实由来已久,以汉朝为最盛,所以当国将相才能放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样的狠话。

吾国五千年文明史,唯汉唐风景独耀,不能不说与其时祖先皆能自强自励有关。光看看那时候的人物造像就知道了:武人着甲佩剑,个个英姿挺拔,猛得不行,文人峨冠博带,人人仙风道骨,腹有韬略。那叫一个精神,一个雅致,一个飘逸。

再翻翻我们的民国人物照片吧,似乎满眼都是灰色,看着都让人提不起精神。

吕老先生就说这笔账得从大唐中晚期开始算起。从那时候起,曾经强到极至的汉人纷纷患了富贵病,自己不想打仗,都用雇佣兵,想依靠别人来帮自己看家护院,如此恶果叠加,遂有安史之乱那样的惨祸。到宋朝,更有杯酒释兵权,全民皆兵的征兵制终于把舞台让给了募兵制,大家把心眼儿全用到提防自家人身上去了,致使国门大开,再也无力对抗塞外如狼似虎的游牧民族。

结果呢,一会儿蒙古人打过来,一会儿满族人扫过去,汉人越活越没脾气,越活越没精神,最后不仅老祖宗的雄健去了八九,满蒙悍勇的一面也没学着,却尽袭承了他们身上因循守旧的一面,一点英武气也没了。

现在要备战,准备和早就实行征兵的日本人较量,就只能捡起汉唐传统,重新搞征兵制,逼着大家拿起刀枪剑戟去打仗。当然了,我们搞什么东西都走样,到抗战中后期,征兵差不多变成了祸国殃民的“拉壮丁”的同义词,这是后话。

除了征兵制外,就是依靠朱培德等人实施精兵制。到老蒋放豪言的时候,在南京政府第一期国防计划中,整编60个调整师(亦即外传的“德械师”)方案已初具规模。

人说话是要有底气的。征兵精兵的推行,无疑给老蒋带来了一定的底气。有了底气,判断时局就会有些不一样。

他判断日本还是不敢真打,虽然经常挥着拳头吓人,但最后还是要自找台阶下的(“盖余始终认定倭寇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旋转之途径矣”)。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退让呢,何况现在实在没什么可退了,再退的话,不如跟朝鲜那样,把中国全交代给日本算了。

当然,这讲的是原则,具体策略上,他还是准备使用二元外交的故伎,即弄一个人到前台去,能拖多久就多久。

可是谁肯去呢,都到玩儿命的程度了,大家都是情愿当大使也不想干部长。

年少得志的高宗武此时已升任亚洲司司长。他曾经很自得地提起,老蒋有意让他当部长,不过他自己没这个心思,因此没当成。

其实小高的自我感觉实在是太良好了一些。

(703)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