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在江西的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率先通电拥护中央,被老蒋任命为广东绥靖主任,以替代陈济棠的位子。

余汉谋的行动,引起了连锁反应。粤军第二军军长陈达也发表了拥护南京政府的声明,副军长李汉魂则干脆说自己身体不好,学那三国的关云长,来了个挂印而去。

给陈济棠致命一击的还是陈济棠一直引以为傲的广东空军。这些人反正开着飞机,来去自由,一夜之间都一窝蜂地投了老蒋——后来江湖术士们对“机不可失”就有了新解,说这是在说飞机不可失去,空军一完,一切皆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17日,陈济棠不得不宣布下野。他恨死了余汉谋,临下课前还跟老蒋说,我下去就下去,但你不要把广东大权交给那个余汉谋,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老蒋啼笑皆非:你该干啥就赶紧走吧,一会都赶不上二路汽车了都!

陈济棠丧魂落魄地跑到香港,在广州协同的李宗仁也赶紧回了广西。到此为止,“鸡”既被杀,“猴”也被吓得够呛,要不要赶尽杀绝,便成了老蒋要思考的另一道难题。

这道题,他需要有人帮他解。其实更主要的,是需要有一个人帮他下决心:是不是还要在南方坚持到底。

此时阎锡山和傅作义的电报正像雪片一样从北方飞过来。

都是一个内容,即伪蒙军“图绥”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而且兵力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看样子,很快就要奔着绥远来了(“恐短期间内有卒然发动之可能”)。

事实正是如此。在伪蒙军政府正式成立后,依靠日本人的支持,德王和李守信在短时间内,就组织了2个军计8个师的人马,而且全部是清一色的骑兵部队,另配属一个炮兵团,其兵锋直指绥远。

面对伪蒙军的威胁,傅作义毫不退让。在他的指挥下,绥军突然发起夜袭,将察绥边境三堡沟的伪“边防自治军”全部干灭。

但是傅作义同样担心一旦与日伪大战,己方兵力薄弱的问题,而此时阎锡山仍然是他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很自然地,他得伸手向山西要援兵,可老阎这时候却更加揭不开锅了:老蒋为了在两广周边造成“外动”之势,把本来助防山西的关征麟等中央军都南调出晋。

除了求老蒋帮忙,老阎认为别无它策,而且他觉得自己提这一要求也正是时候:陈济棠不是已经滚蛋,李宗仁也缩回老家去了吗?

他想的太简单了。

这一天,老蒋在江西庐山与一个人做了番长谈。

此人便是曾献过“削藩策”,并协助老蒋打赢中原大战的杨永泰。

杨永泰言,桂系李白绝非其它诸侯可比,如今元气恢复,羽翼渐丰,广西省又初具规模,日后恐不可制,如果现在能够“彻底解决”,正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老蒋“深然其说”。

可是,“伯川大哥”那边怎么办呢?

还是老办法,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

(694)

思想工作免不了得继续做。

先鼓劲——

你一定要派大部队进绥远。如果一味只想靠傅作义的那点人马应付,就是“示弱于人”,非但无法“避战”,还会“引倭来犯”,日本人看到你软弱可欺,会真的打过来的。

其实日伪现在就是试探你决心有多大,敢不敢牺牲。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敢于牺牲,他们就不敢上。因此你要避免牺牲,就必须把你的“牺牲之决心”先表示出来,如此,才能以“迎战”达到“避战”的效果。

后恐吓——

你再不从速把晋军大批派过去,我告诉你:最快就下个月,绥远就守不住了,而山西你也别想保住(“晋亦不保矣”)。

这一番显白,实际是老蒋自己对形势的估计:在绥远,日本人是不敢真的动手打的,只要晋军把大量兵力摆在那里,不信他不退(“吾料其不到数日,彼必知难而退”)。

电报发完,老蒋拿起刀,准备给两广中剩下的那一个动手术了。

不过跟“削藩策”施行以前的情况一样,桂系仍然是所有诸侯中最难搞的。

当年蒋桂之战所以能够离间成功,在北方是托了湘军的福,让这些唐生智的旧部反了白崇禧,在南方则是钻了鄂将的空子,通过他们与桂系的矛盾,在李宗仁的背后放了把火。

数年之后,桂系的地盘和势力已从原来的南北中(北至山海关,中到湖北,南极广西),几乎覆盖全国,收缩到了仅广西一省。李白黄(黄绍竑)三位一体也散了伙,变成李白二人。但整个桂系的凝聚力却不降反升,变得更加难以被动摇和渗透。

老蒋一度欲用黄绍竑去分化桂系,但黄虽离广西,跟李白交情尚在,如何肯做这样招人骂的事情,而且他也知道现在的桂系不比昔日,内部坚如磐石,风雨不透。因此,他既没写“招降书”,也没去做说客。

黄绍竑都是如此,其他人就更难打进广西,想套用反间计显然已成了不可能。

必须另思它法。

杨永泰不愧是“首席军师”,他再献一计,曰:明升暗降,架空李白。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25日,南京政府擢升李宗仁为军委会常务委员,白崇禧为浙江省政府主席。

如果把这个任命放在以往任何一个情境之下,李白都可能会暗暗窍喜:事隔多年,桂系不费一枪一弹,不仅重新进入中央中枢机构,还把势力扩展到了浙江,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吗?

可这是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异常敏感的时候。

刚刚准备兴师“北伐”,刚刚进兵湖南又被中央军逼退,本来就是不打屁股,也应该被痛骂一顿,如今不但不责怪,居然还要予以奖励,要加官进爵,这老蒋难道超凡入圣了?

是个人就没有不疑惑的。

李白不光疑惑,还惊恐不安。

因为还有一个任命跟在后面:改派黄绍竑为广西绥靖主任。

当年的蒋冯之战,给李白留下的最大教训就是,遥控指挥总有照应不到的地方,很容易给对方留下乘隙而进的机会,更何况那黄绍竑原为桂系旧人,他这一去,很可能就把二人的广西老窝给端了。到时候,根基既毁,纵使捞到虚名,又能顶什么用。

于是,拒不从命。

然而这恰好又掉入了杨永泰设下的另一陷井。

(695)

两广均以“北上抗日”为号召,结果一枪没放就折戟湖南,那是因为何键跟老蒋站到了一边,等于你想穿房入舍,经过的那户人家却大叫:你们从我家经过,我要丢了东西咋办,不许过!

主人都站出来发声明了,你再想强行通过,那就是强辞夺理。

反之,老蒋要解决两广,也得有一个正式名义,而像广东那样,让陈济棠的部下取代陈济棠,以彼之矛击彼之盾,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陈济棠倒了霉之后,李宗仁赶紧回省,把聘请的日本顾问和军事教练给偷偷退掉,同时动员人马,举行全省“抗日游行示威”,用“抗日”的旗号又给自己在外围布起了一道防火墙。

显然,杨永泰要帮老蒋“彻底解决”桂系,势必要绕开这道墙。

现在李白自己把破绽露了出来。

李白拒不奉诏,当时唯一能想出来并说出口的理由,就是对中央理政能力不信服,具体来说,就是认为我广西搞得比南京政府都好,为什么要听你的。

李宗仁扳着手指,把南京政府直接管治下的省份,像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一一列举,结果治绩确实都不及广西。

岂止广西,当时北方的晋鲁两省在秩序和经济方面也要胜过“中央”。 “中央”管治竟然不如地方,这是地方实力派主张“联省自治”或延迟统一的一个重要论据。

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找。

在“中央”方面,先撇去对外连年征战,糜师耗饷这一节不说,对内班子多,机构杂,人浮于事,无疑大大影响了其行政效率和经济运作,是可谓“大企业病”。特别是民国那几年,灾害频仍,几乎没有哪一年老天爷不降灾的,不是这里发大水,就是那里闹旱灾。自然,救灾赈济,“中央”当仁不让,都得从你口袋里掏银子出来。

再看看那几个省的一把手,几乎都是军队里出来的,像黄绍竑、熊式辉、陈仪、刘峙,无论理政还是理财,都是半路出家,后面二位更没听说过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政绩。

要说南京政府也不是没有政经高手,像那些留洋回来的博士们,怎么说,都比这几位要强。但那年月,不是军人,没有枪杆子,就算派去了也站不住脚。

除了靠自己在省内就能唬住人以外,当然还得老蒋对“省主席”们能摆得平,弄得服贴,这样的“省主席”才靠得住,要不然就很有可能成为独立王国,“制造”出新的诸侯——山东韩复榘就是个例子。

但服贴不服贴,又是相对而言的,也许他现在服贴你,过一段时间,等翅膀一旦长硬,又不服贴你了。在这一点上,韩复榘同样可拿出来举证。

于是,你就不能让他们一直呆在一个省,通常过段时间就要调换。如果省主席的能力本来就不咋的,又没有长久打算,省政治理得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中央”的弱点恰是地方的长处。

(696)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