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宋哲元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的话的确过重了一些,毕竟对方曾经竭力拥戴过他,如无萧振瀛,何以有他今天这样的地位。

好吧,明天继续研究。

(673)

第二天,宋哲元转换了一下策略,打起了“爱国牌”。

宋哲元说,现在外患危急,我们再不从众讨蒋,必将“身死国灭”。

萧振瀛第一个站起发言,又是不同意。

你都说了,外患危急,怎么还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呢,要这样的话,倒真的可能“身死国灭”,那才会“为天下笑”。

迫不得已,萧振瀛吐露了“秘密”:老蒋是肯定要与日一战的,这个决策中央早就定了下来。

因此我们要救国,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拥蒋抗日。否则,“将羞见祖宗于地下”。

他越说越伤心,越说越委屈,眼泪又落了下来。

萧振瀛讲出的“秘密”,老蒋曾当着面对秦德纯说过,这一下触动了秦德纯的心思,站出来刚想说些什么,又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言不能出”)。

底下诸将,有的是被萧振瀛的话所打动,有的则是从兄弟情分上同情萧振瀛,意见开始都倾向于萧的一边。但他们又不能公开驳宋哲元的面子,于是也只好跟着哭起来。

一时间,挺大一间会议室,几乎变成了幼稚园。大男人们一个个返老还童,哭哭啼啼。

会开不下去了。宋哲元的眉头皱成一堆:行了行了,都别哭,这件事改天再说吧。

实际上,他很清楚,由自己出头,“反蒋自雄”、“武力统一”就此泡汤了。

依靠萧振瀛,老蒋已经成功地把松室掀起的第三波“华北自治”高丨潮丨打掉了一半。

松室心里“纠结”得要命,眼看大计将成,没想到姓萧的会从中作梗,“活生生”地就把好事给搅黄了。

看来这个萧振瀛确实是帝国在华北利益的死敌,不把他赶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好在萧宋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缝,剩下的就是再添两把火。

松室要借宋驱萧。

在日本人的暗中运作下,有关于萧振瀛的谣言一时间铺天盖地。

宋哲元听到的是:别看你贵为“委员长”。其实外面只知有萧,不知有宋。千万当心大权旁落啊,要知道这个姓萧的靠着有老蒋做后台,野心可大得很,将来“恐不可制”。

能拿出来作为“佐证”的一个事例就是:萧振瀛在29军,不光和师长拜把兄弟,连一般旅长他都要结纳。

其实萧振瀛本来就以善打交道出名,这也是人家的长项,先前宋哲元并不为意,甚至认为这是帮自己巩固军心的一个办法。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在宋哲元看来,萧振瀛无疑是处心积虑在抓军权——如果29军的将领尽被他姓萧的收为兄弟,那这支军队就真的要跟着他走了。

流言亦可杀人,就这么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把萧振瀛推到悬崖边上去了。

(674)

还有呢。

有人又给宋哲元送上“私房话”:萧振瀛给他老娘作寿,比你老人家为母作寿的规格还高呢,排场大得很。这还有没有一点“为臣之心”,他究竟想干什么?

宋哲元对萧振瀛的看法和成见越来越深,尽快“解决”这位“潜在之敌”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手。

不光是感情,还有实利使然。

在八兄弟之中,萧振瀛其实并无军权,说穿了,他就靠一张嘴吃饭。真正能让宋哲元感到威胁的,尚另有其人——

曾经的“二头儿”张自忠。

29军未建立之前,张自忠的实力就比宋哲元强,在此之后,前者也牢牢地掌握着部队,而他的那个师又称得上是29军中最强悍的一个师。

靠拿枪起家的人,最怕的还是拿枪的。宋哲元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想的办法就是拉“呆子”刘汝明,把后者作为自己的“嫡系”——“国防费分配”,刘汝明拿到手的钱比其他三个师长凭空多出10万,不是没缘由的。

可是这仍然挡不住张自忠的强势。

两次商议“从众反蒋”,张自忠虽未明说,但他跟着萧振瀛“大哭”,毫无疑义就是一种宣示。这也是宋哲元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张自忠的态度。

张自忠本来是站在萧振瀛这一边的,不过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看法,开始站到了萧振瀛的对立面。

当然还是因为利益。

早在晋东练兵的时候,为了不使底下的带兵之将产生纠纷,“军师”萧振瀛征得“主公”宋哲元的同意,对四个带兵之将如何“分果果”有过约定,那就是得按老顺序“排排座”。

今后不管是谁,也不管他的功劳有多大,都得按“张冯赵刘”依次来,从大到小,谁也不许插队。

开始因为总的家底不厚,就算多也多不出多少,四人对此都没什么异议。可是到北平后就不一样了,要说“多”,那就不是多出一点点,立刻会造成彼此实力的很大差距,这样就没人肯让了。

29军要扩军,除了向中央要编制要装备要军饷外,还准备扩大原来的四个主力步兵师。

最初的方案是每个师编为6个团。冯赵刘都没意见,张却有点意见。

按照老规矩,我应该比你们三个编的多,不是编6个,而是应该多出2个,编8个!

冯赵刘当然不高兴。2个团,如果换成当年长城抗战时的黄光华师,都可以弄一个缩编师了。

可是他们自己又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一想,萧振瀛是当年“分果果”规则的制定者,应该让他来说。

于是刘汝明找到萧振瀛,说张自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们都有想法。你是“军师”,应该帮我们向“主公”提出来。

萧振瀛便在宋哲元召集的师长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师应当同样编制的主张。

宋哲元本来就不愿看到张自忠因此坐大,自然乐得点头应允。

张自忠失望之余,十分愤怒。

(675)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