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萧振瀛的坚持下,宋哲元在“反蒋”这个问题上一直还是把持得住的,特别是从板垣那里,他也了解到这其实是日方为了使“华北独立”所制定的一个分化策略。但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宋哲元“反蒋”的心思缘出于29军的扩军。

要扩军,就得有军费。

打一报告到南京,要求增加编制和军费。

当时29军下面共有张冯刘赵4个步兵师,另加骑兵1师2旅,在编制上已经超得不能再超了,别说地方部队,就算是中央军,也没这么多的。

再看军费,29军已升到甲种军。这么说吧,如果丙种军一年能拿到10万,乙种军就可以拿到15万,而甲种军则可以获得20万。到顶了。

很显然,报告是很难pass的——如果这样的报告都能通过,其他人还要不要过了。

通不过是吧,宋哲元二话不说,发个命令,把华北的关税、盐税、统税,还有铁路邮电,原本要缴中央的钱,统统截留下来。

干什么?

做我的军费。

真是无法无天了,但你还就拿他没辙。

何应钦只好把29军驻南京的代表约过来,让他去做做宋哲元的工作:扩充军队可以商量,经费不够可以研究,但随随便便截留国家税收就不好了。

事情一直闹到老蒋那里。

老蒋也没有其它办法,便把那个南京代表喊过去,告诉他:宋哲元在华北替中央守着江山,这个我心里有数。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因此这种做法(指截留税款)我是可以谅解的。扩军和经费的事,可以商量着办,中央会全力支持。

有这句话,宋哲元便又派张樾亭到南京“具体商量”。

何应钦已经看过29军的扩军计划,上面说要扩编8个团。

既然老蒋都同意了,他便准备点头。

可是张樾亭说:且慢。

现在价涨了,不是8个团,而是8个团和8个旅。

何应钦的嘴巴张着,好半天合不拢。

才多大一会啊,怎么涨上来这么多。

张樾亭按照宋哲元的交待,给他算起了帐:29军原来有4个师,不足4万人,就算再加8个团,每个团满找满算2千人,总共6万人不到。

这点人够用吗?

关东军你知道有多少,他们能开进山海关的,少说点也有3个军,一个军算4万人,那也有12万。

咱们先不说武器装备了,光人数就差了一半,怎么打啊。

我们现在要再弄8个保安旅,3万多人,这样加起来,也才10万人,跟人家还差着2万哩。

这张樾亭可真会说话,弄来弄去,倒好象还便宜了何应钦——本来应该再问你要2万人枪的。

最后议定下来,8个团的装备和军费由中央负责,至于8个保安旅,中央实在没能力负担,改为给名义自筹经费的方式解决。

张樾亭南京之行大获全胜,回到北平后就升任29军参谋长。

要钱要枪既然这么容易,那就继续要下去。

(669)

过了两个月,张樾亭又到南京。

这次做得更过分,要求把好另外8个保安旅的装备和军饷也发下来。

本来不是说自筹吗?

老蒋把张樾亭找过去,问了问平津的情况,得知29军那段时间还干得不坏,没有在土肥原和板垣的威逼利诱下后退。

好样儿的。于是大笔一挥:同意。

反正都是用来作抗战准备的,要得多一点也无妨。

张樾亭几乎满载而归:枪炮除外,另外每月得到军费补助80万!

此外还同意宋哲元的武器进口计划,并发给专门护照——拿着护照,宋哲元光步枪就买了1万支。

按照何应钦的想法,光人多枪多还不够,国防工事也很重要。当时南方的宁沪杭、北方的黄河一线都在加紧构筑工事,他就希望宋哲元也能尽快着手做这件事。

宋哲元便让新任参谋长张樾亭弄方案。方案送到南京后,何应钦一看,不错,就这么办。

首期就拨下50万,让宋哲元先把工事修起来。

宋哲元拿到这笔钱后,却把它做为奖金给分了:刘汝明20万,张冯赵各10万。

大家各自往兜里一揣,真正的国防工事连动都没去动一下。

南京政府的迁就以及备战上的几乎一求百应,不仅没让宋哲元感动,反而使他觉得中央“软弱可欺”,特别好骗,渐渐地就萌动了反蒋的念头。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最高兴的无疑是日本人:中国人又要内斗了,我们快来添把火。

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找到宋哲元,说我要帮你。

帮你编机械化师。多少?

30万。

再派日本教官和顾问,协助你训练军队。

有多少人呢?

720人。

所有武器和钱都不要你掏一个腰包,全部由我们来。

宋哲元眼睛都瞪圆了,天上掉馅饼了,还有这种好事。

转念一想,赶紧收敛心神:唉,我要这么多人枪干什么呢,又不打仗。

多田骏截住他的话头:为什么不打,给你武器就是让你打啊。我早就看出来了,“宋委员长”有天子之资,所以你决不能浪费,应该去“武力统一中国”。

如果你准备这么去做,我们日本不仅提供武器和教练,还会直接派“皇军”进行配合作战。

宋哲元心动了。

自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做华北的老大哪有做全国的老大威风。

多田骏的这番话只不过是松室抛出的一个饵,试探宋哲元的动静,在发现对方意有所动后,他便亲自出马了。

有一次,松室竟然和宋哲元连着密谈三天。

在谈话中,他提到了一个过往的风云人物——张作霖。

松室说,以前的张大帅你知道吧,他那时候在东北的情况就跟你如今在华北的样子差不多。

张大帅是靠什么发达的呢?不用说,就是和我们日本合作。

后来怎么样,你也清楚,他打到北京,“统一中国”了。

现在让我们帮你一把,也给你圆这样一个梦,好不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哲元内心的激烈斗争可想而知。

(670)

松室除了单刀直入外,还同时把平津的汉奸文人都动员起来,对宋哲元实行迂回包围战术。

对“培养”后面的这帮人,日本人是着实化过一番心思的。

土肥原在主持日本华北特务机关时,就特别重视“结纳文化人”,而且他还总结出一个套路。

如果你本身就亲日,那他对你也“亲”,可是不敬,也就是把你当条可资利用的狗。主人对狗还用得着敬礼巴结吗?

可要是你持反日立场,他倒会主动上来腆着脸拍你马屁。

他在平津拉拢“二张”,就是这一套路的演绎。

一张,是指张季鸾。他是当时在报界影响很大的《大公报》主笔(即总编)。张季鸾的社论秉持文人论政的观点,时有抨击日人侵华的言论,然而土肥原不仅不生气,竟然还以对方的“铁杆粉丝”自居。

张季鸾写的社论,土肥原每天都要读,不光读,还经常通过各种渠道给作者带信,说今天你写的文章我看了,简直太捧了,就算我土肥原也是佩服得不行啊(“某日某论高明,即土肥原亦五体投地”)。

知道张季鸾这个“偶像”过生日,“土粉丝”会用专机从张季鸾的家乡陕西运来土特产,甚至会花大价钱买来其时还很稀罕的秦腔唱片给对方祝寿。

另外一个“张”是张恨水。

张恨水是写言情小说的,不过他有一部小说《啼笑因缘续集》,里面曾提到长城抗战打鬼子的事。照理,这样的作家,日本人是不会喜欢的。但土肥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托人托关系,弄了两本书要张恨水给他“签名”,俨然又要做言情作家的“粉丝”了。

当然,二张都没有鸟他。张季鸾从未放弃过自己原有的立场,张恨水索性把《啼笑因缘续集》“送”给土肥原,然后避祸南下了。

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缺乏气节的文人经不住土肥原“礼贤下士”的诱惑,尽入其觳中。

到松室接替土肥原时,后者已帮他打好了基础:汉奸们可以组成连排规模了。

这些人以吃饭、打牌为借口,整天围在宋哲元周围,给他吹风,让他鼓起勇气来,听日本人的话,“以武力称雄天下”。

宋哲元虽然表面上转了型,究其实质,不过还是一个没有多少政治智慧和远见的武人。渐渐地,他的心眼儿就完全活转开了。

可是光他自己动心还不行,必须“聚义亭”的兄弟都赞成才好,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如今实际的“二把手”、“军师”萧振瀛。

萧振瀛坚决反对。

现在天下大势不比从前,是做民族英雄的时代,再在自己家里称王夺霸是不得人心的。这不过是日本人用的奸计而已。

宋哲元颇不以为然:你是东北人,先前张作霖不也跟日本人合作,才入主中原的吗。

萧振瀛一听急了。

“主公”此言大谬矣。依萧某看来,张作霖何曾真心跟日本人搞过合作?

日本人岂图不打招呼地搞“轨外行动”,他就派兵把日本领事馆给包围了起来;逼着他答应修铁路,他就自己加班加点筑铁路,有好几条还与日本计划修筑的线路成“平行线”。

就这样,一时间日本人还拿他没办法,这才是英雄之举啊。

现在日本“所谓助我”,不过是要我们做石敬塘、吴三桂。如果我们还真的听信他们的话,其下场必与石、吴无异。

(67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