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白坚武对“起事”倒是筹备已久,行动计划很是到位。他们一到丰台,驻丰台站的铁甲车队第6中队队长段春泽就起身相迎,因为他们早就暗中联系好,是一伙的。

除了外合之外,北平城里还有“内应”,就是潘毓桂、张璧这些人。据说,白坚武在丰台一下火车,就是先用电话跟潘张联系的。

随后,停在丰台的2列铁甲车便转头向北平开去,并鸣炮为号(“开炮十余发”),城内外形势一时大为紧张。

这时候,由于黄郛和何应钦都不在任上,北平军分会由办公厅主任鲍文樾临时打理,政整会则由王克敏暂时负责。

鲍王二人手上不直接掌握一兵一卒,又没有黄何那样的气度,听到这样的突发事件,顿时把脸都吓白了。

这时候担任北平卫戍任务是东北军。

鲍王一商量,还是得让时任北平卫戍司令的王树常出来招架。怕打电话说不清楚,两个人赶紧往王树常家里跑。偏偏王克敏视力不好,人称“王瞎子”,黑灯瞎火看不见,加上惊慌失措,竟然一头撞到门框上去,把眼睛都碰伤了。

王树常见情况紧急,赶紧宣布全城戒严,同时四面调兵救驾。

段春泽的铁甲车眼看着已经到城门口了,可是却发现开不进来。原来在得知有人要攻城的消息后,北平公丨安丨局所属的保安队就第一个出动,把铁轨给扒掉了一段。

在王树常的调遣下,除驻北平的铁甲车队、保安队出城外,驻城外的东北军缪澄流师也赶来对“正义自治军”进行截击。

所谓“正义自治军”,不过是白坚武临时拼凑出来的一帮杂碎,也就靠着段春泽的2列铁甲车壮壮胆,一看到铁甲车没法前进,四周围又全是对方的人,立时慌了神,调头就跑。

最后白坚武走脱,段春泽被抓住枪毙了。

北平虽然保住,但鲍文樾心里却仍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因为这些东北军迟早都还是要撤走的,而且就最近的事,万一白坚武再卷图重来,或者日本人直接乘虚而入,到时候可怎么办呢。

就在他彷徨无计的时候,有军分会委员身份的萧振瀛主动找上门来表示:如果需要防守力量的话,我们29军愿当此任。

鲍文樾一听喜上眉梢。长城抗战,29军一战成名,绝对是一支劲旅,正求之而不得啊。

萧振瀛得到鲍文樾的点头同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29军军部。宋哲元也感到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便在第一时间把冯治安师派了过去。

随后,29军进入北平,正好填充了中央军和东北军撤走后留下的力量真空。

京津两地由是人心大定。

(637)

29军的这一举动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之外。本来他们以为北平没有了中国军队的驻扎,自己在华北的舞台上从此可以恣意妄为了,没有想到会生生地闯出一个硬派小生出来。

由于全无准备,他们一时又找不出什么借口阻止29军,不让后者进华北,于是“华北工作”只能“吱”地一声来了个急刹车。

从日本军部当时的心态上来看,除了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外,并不完全排斥地方军队占据华北,关键就看这个地方军头能不能被他们所控制和利用,以帮助其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

对宋哲元,日本参谋本部的评价是: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这人是老西北军的,应该属于反蒋系统,不过,他在长城抗战以及主政察哈尔时期的态度又表明,他实际上并不完全顺从于我,因此可能同时是一个反日人物。

反蒋,自然是好的。可是他也反日,那可怎么办呢?

结论是不要紧。

因为我们日本太强大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强,宋某在反蒋方面一定会感到“寂寞”的,这时候他要想称雄一方的话,就不得不投靠我们了(“将来不得不和日满提携”)。

“第二次张北事件”的谈判不就是一个明证吗?可见,宋哲元是完全可以“改造”过来的。

正是鉴于这一认识,日本人对29军“贸然”进入北平的行动基本上是听之任之,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威胁动作。

29军这回名利双收,算是立了一功。

不过宋哲元本人很清楚,军队尤其是地方军队的动向,老蒋是最在意的。他虽然人在西南,你可不能当他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宋哲元既然据有了北平,自然也希望老蒋能给个正式的“说法”。

听到29军进入北平的消息,老蒋既喜且忧。

此前他的义兄黄郛已向他建议:对日政策必须改变,打仗看来是真的避免不了了,我们内部要加快作战准备。

黄郛在对日思路上一贯是沉得住气的,他的情绪一下子变得如此激烈,显然与日本变本加厉,接连在北方挑起事端有关。

日人梨本佑平,出身于新闻记者,这个人的思想倾向是偏左翼的,也就是说有时是肯帮着我们讲讲话的。他说当年黄郛曾经当着他的面流过泪——

你知道你们的酒井隆和高桥坦是多么野蛮吗,他们拿着刀对准我们的何应钦将军,让后者答应他们的苛刻条件。

中国将军也重体面,要礼仪,宁受其辱?!

黄郛的话,再次震憾了老蒋。

备战这个事,其实老蒋早就在做了,可以从2年前的长城抗战算起。

“一二八”淞沪会战后虽然已有所准备,但当时接近平局的结果,还是使人产生了一个错觉,误以为双方的战力应在伯仲之间,即使日军战力比我们强,也强得有限。直到长城这里一开打,才知道不得了,三十万打五万,六比一,还被人家打得一个劲地往后退,两国实力之悬殊简直超乎想像。

再不好好准备,别说“雪此奇耻”了,再蒙上几个“耻”都几乎是一定的。

因此长城抗战结束后不久,老蒋就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以日本为假想敌,把修筑国防工事和训练部队摆在了首要位置。

(638)

可老蒋那时候的重点还在“安内”上面,这活交给谁干呢?

人还是有的,一南一北,北边是最听话的刘峙,负责构筑黄河北岸防线,南边则是和他的义兄一样任劳任怨的“老劳模”朱培德,时任军委会参谋总长,后者负责构筑宁沪杭防线。

朱培德原属滇军系统,不算老蒋的嫡系,但他却是老蒋一生之中最信得过的人之一。老蒋曾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周围的谋臣将相分了个档次,有的品德好,所谓“贤”,比如张静江,有的才气高,是为“才”,比如杨永泰。然而,能在德才兼备中位居首位的,却是朱培德。这个评价是连老蒋的义兄黄郛、军师杨永泰都及不上的,可知朱培德在老蒋心目中的地位。

朱在军中的职位和作用,实际还在何应钦之上,但却少有人知,原因就在于他除了修国防工事外,还一直默默承担着老蒋给他的另一个秘密任务——整军备战,想不低调都不行,所以“世不见其赫赫之功”。

黄郛在华北坚持了2年,朱培德就在后面整整忙了2年,但直至中央军撤出北平,这活还刚刚理出个头绪来。

老蒋很着急,他希望有人能再帮他在华北顶上一把,但同时他也深知,即使这时候黄郛能拖着病体再次北上,在无军事实力支撑的情况下,也定然是于事无补,因为日本人早已不认这个了。

万能的上帝,请给我启示,谁才是救星。

祷告完之后,他打开“上先生”发来的电子邮件,上面写着:29军!

老蒋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宋哲元一直声称“拟长期休养”,不肯亲自来见,这个态度难道是偶然的吗?

只要细细一想,就知道其中大有意味。如果看不出这一点,老蒋这么多年的内战就算是白打了。

现在名为拱卫北平,最后却可能造成“南蒋北宋”,与中央并肩而立的局面。

显然,让29军掌控华北,并不是老蒋想要得到的最佳答案。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在中央军撤离华北前后,老蒋曾让时任湖北省主席的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接洽,试图让对方确认,华北交涉也必须纳入与中央直接交涉这一轨道上来,然而事与愿违,如今华北的形势早非“河北事件”前可比,因此交涉毫无结果。

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宋哲元能在对日问题上和中央保持一致。现在老蒋非常希望知道宋哲元的真实想法,也恨不得剖开肚子,让宋哲元知道一下自己的“真情实意”。

必须有人牵线搭桥。

可是上回演戏演砸了,差点把个萧振瀛也赔了进去,乃至于对方都不怎么好再来见他了。如今再依靠谁呢。

刚刚在“秦土协定”后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的秦德纯。

(639)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