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汪黄的身份都要远高于萧振瀛,以他那样的位置说这样的话,几乎就是在大放厥词。但以萧振瀛当时在29军中的处境来看,此举亦属用心良苦,万不得已。

他必须首先把两个人的关系给撇清。

一个当然是他自己。

穷忙了这么多天,结果还是这样一种结果,大家心里难免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是不是跟中央的那些人串通好了,合伙来算计我们?

因此之故,给汪黄的电报是必发的,哪怕是因此撒破脸皮,受到处罚,大家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另一个就是老蒋。

矛头之所以要集中指向汪黄,就是要解放老蒋,把后者的责任给卸掉。

接到萧振瀛的急信,老蒋这才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的确是太一厢情愿了。

宋哲元虽然被免了察省主席的职,他不还是29军的头儿吗?有枪有人马,你拿他还是一点办法没有。这不,命令早已下达,29军根本连动都没动一下,一点没有要南下的迹像。更重要的是,此举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把宋哲元推到日本人那边去。

失策,失策。

老蒋几乎以相同的速度,发来一份回电,让宋哲元到成都去一趟,言下之意,是要抚慰一下他那受伤的心灵。

但是宋哲元并不想领这个情。

你羞辱我到这个份上,一声招呼就想了结吗?

绝对不会再“轻易前往”了,不是说过不相信你了吗,我才不会傻到“自缚手足,任由处置”呢。

八人会议,问大家意见如何。

都不作声,一言不发。

此时一股强烈的怨气已经笼罩在29军的上空,已受“大辱”,谁也不愿再回过头去看老蒋一眼。

萧振瀛见势不对,生怕29军就此会和中央决裂,连忙发言说,“委员长”怎么着也是领袖,而且一直帮我们到现在(“爱护提携吾等至今”),宋军长不去可以,但我们为“团体前途”计,还是不要把后路堵死为好。

于是,这边宋哲元回复老蒋:病了,去不了。那边萧振瀛却极其腕转:现在华北局势还比较乱,“稍定再往”。

一个职务的任免,使宋哲元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对日问题上,他开始取“逆来顺受”之法。

在“第二次张北事件”发生后,关东军专门召开幕僚会议,商讨有关交涉问题,最后决定派一个干将出马参加谈判。

此人就是做特务颇有一手的土肥原,由他同暂代察省主席一职的秦德纯进行交涉。

从这时候起,秦德纯和土肥原就成了中日在华北的一对冤家对头。后来东京大审判,秦德纯是出庭指证土肥原的主要证人,他提供的证据也成为对土肥原予以治罪的重要线索。

不过在“第二次张北事件”的谈判过程中,土肥原却完全占据着上风。

在秦德纯面前,土肥原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特有的那种谈判“技巧”。

(634)

先是打温情牌。

土肥原说,你知道吗,我祖上也是由中国大陆迁到日本去的哩。不骗你,真的,我都翻过家谱,那应该是唐朝时候吧。

这都一千年前的事了,谁也不知道真假,就只能看土肥原一个人在那里瞎诌胡掰。

要眼前的事吗,有啊。

土肥原又提到他有一个启蒙老师,据他说,也是中国的著名学者。

最后他用一句话做了总结:今天我取得的成就,都是跟我的中国老师分不开的。

秦德纯第一次跟日本人照面,并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技术性打法”,心里还挺感动呢,甚至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容易相处的对手”而感到庆幸。

孰不知烟幕弹一过,重炮马上就轰了过来,让人猝不及防。

刚开始日本的条件是让宋哲元本人道歉。秦德纯认为这有损失于29军的尊严,很难让人接受。

土肥原摇了摇头。

秦德纯以为对方也觉得这种要求太过分了,心中一喜。

未料土肥原说的却是下面这句话:

29军不光是军政首长要担责,自上而下,从最高长官到最小卫兵,统统要道歉,而且要受“处分”。

除此之外,土肥原还提出了29军从张北以南,张家口以北,包括张北、沽源在内的察东6县撤出,把这里作为“察东非武装区”的苛刻要求。

秦德纯绝难想到,瞬息之间,日方的要价会攀升到如此之高,而且是从刚刚还笑容可掬的那个日本人嘴里说出来的。

这不可能,太过分了。

土肥原眼神恶毒,一字一句:秦将军,你知道外交的后盾是什么吗?

他的意思非常清楚,我后面有的是比你们强得多的军队,你不过是鱼肉,我才是刀俎。

不服,打你。

秦德纯激愤不已,脱口而出:那你来打啊,29军就是剩最后一个兵,也一定拼到底。

这句话一说完,秦德纯气血攻心,当场口吐鲜血。

秦德纯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土肥原的“天价”勒索。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秦德纯始终不愿让步。土肥原用上了最后一招:明天给我答复,如果超过时间,后果自负。

谈判的第四天,也就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土肥原同样惴惴不安。

秦德纯的态度看上去非常坚决,他预料中方即使会让步,也不可能全部答应他提出的条件。

不过好在自己的开价本来就很离谱,等的就是对方杀价。

可是土肥原错了。

先前玩了命也不肯退后一步的秦德纯忽然放弃了。

连价都没还,全部放弃了!

土肥原提出的条件得以全部通过,此即“秦土协定”。宋哲元去职也被列进了协定条款。不过它跟之前的所谓“何梅协定”有相似之处,即没有任何书面文字做为证明。

至此,29军也像中央军一样,从察东6县,也就是察哈尔境内长城以北的地方全部退出,国民党党部亦随之撤出察省。因此之故,史书把“第二次张北事件”又称之为“察东六郡事变”。

(635)

秦德纯后来说他在签约前,请示过“上级”,但始终没有说明这个“上级”究竟是谁。

为了这个不战自弃的协定,秦德纯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半年后,当蒋介石在庐山召见他时,他主动地提到了这件事,承认自己有错,并且解释说当时是受了何应钦处理“河北事件”的影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了放弃。

老蒋摆摆手:你不要再讲了,事情不能怪你,你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从秦德纯的追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上级”不可能是老蒋,而汪精卫主持的南京政府在事发后就指责秦德纯是在越权,也就是说,跟此前任何一次察省交涉一样,29军基本上都能自主处理,并不完全受中央控制和约束。

事实上,“秦土协定”在当时就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生怕宋哲元与他在华北争权的商震甚至以此为靶子,指桑骂槐,说秦德纯暗中与日人相勾结,此举纯属汉奸行为。

即使29军内部也有不同看法。

萧振瀛在谈判之前就提出,不管谈判结果如何,不能够与日本人有协定,以免授人以柄。张自忠也是这个意见,说就是被逼无奈,也不能做这么大的让步,如此一来,大家都受指责,都难受。

最后众人总结教训,觉得这次吃亏就吃亏在订协定上,哪怕只是口头的,以后跟日本人打交道,不得不多长一个心眼,尤其要避免直接谈判和口头承诺。

经过这次交涉,虽然暂时没有和日军刀兵相见的危险,但却既丧地又毁誉,萧振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这时候一桩突发事件让善抓机遇的他感到29军或尚有可为。

就在“秦土协定”结束的第二天,北平忽然迎来了一个“惊魂之夜”。

午夜,一列天津始发的火车到达北平近郊丰台,从车厢里跳出一彪人马,并且很快占领了丰台车站。

这里面除了一些日本浪人外,大部分都是地道的中国人,他们声称自己是“正义自治军”,并说要建立一个“华北国”,实行北人治北。

“正义自治军”的“总司令”叫白坚武。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北洋时代做过吴佩孚的政务处长,属于吴大帅身边幕僚一类的人物。他写的《白坚武日记》,每每不乏真知灼见,为研究民国的重要史料之一。

但是,这个人聪明得有些过头了。当时在北方有一种说法,认为国民党执政系“南人欺负北人”,他在日本天津驻屯军的怂恿下,就利用了这种传言,乘着中央军南调,北平城防空虚的当口,竟然意图乘火打劫。

如果没有外寇环伺和从旁利用,这顶多也就叫做乱中起事,弄得好没准真能混个山头出来,但他忘记了这是什么时候,国家民族已快到危亡时刻,此举只能招来天谴神怒。

后继者不乏其人,可是无一不是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以身败名裂而收场。

天下大势,可不识之周详乎。

(636)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