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有了主子撑腰,李际春的胆子立刻壮了起来。乘着中国正规军队限于停战协定的规定,无法进入滦东,他就来了个猴子称大王,也在当地树了一杆旗。极具讽剌意义的是,旗号竟然也叫“抗日救国军”,李某自任“总司令”。

这一天,正是北平政整会正式成立并讨论处理“察冯事件”的那个日子。

老汉奸李际春一脸正气状地指着他的大旗:奶奶的,老子现在是抗日部队了,看谁敢打我。

关东军退走后,他便“接收”了地盘。他后来在被收编时,为了讨价还价,还说这是他的“抗日功绩”哩。

关东军所谓“倒戈的中国军队”当然不止李际春一个。

板垣在天津开他的“板坦工作室”时,不是也网罗过几个小喽罗,并搞过两次超级失败的“天津暴动”吗?

这时候他们也跳了出来。其中一个叫郝鹏的,跑到唐山,仿照李际春也树了杆旗,叫做“河北人民自卫联军”,一样当起了“总司令”。 这次弟,真应了“司令如牛毛,土匪遍天下”那句话。

其实原先被关东军特别看中的还有一位,这就是名声已经臭翻天的石友三。这厮被少帅掀翻后,就跟条野狗似的到处东奔西跑,谁给食就跟谁走。在热河战役发起前,日本济南特务机关机关长中野英光(陆大第32期)看上了他,掏出15万工作费,给置办了300支枪,让他潜入滦东“发展”。

石友三虽然寡颜鲜耻,但在汉奸这个行当里,比他更不要脸的多的是,而且他一板一眼,习惯的还是军人作风,讲究军事准备,没有李际春这些人动作快,一来二去,在日本人眼里,这位昔日的“老西北军勇将”就黯然失色,竟然还不如李际春值钱。

打抗日旗号固然有混淆视听的作用,不过听在关东军耳朵里总是不爽。于是,便把李际春、郝鹏、石友三等人捏合起来,搞了一个“华北民众自治联合军”,在唐山和秦皇岛各设两处机关,唐山这里由李际春、郝鹏当家,叫做“自治军”, 秦皇岛则由石友三把持,唤为“安国军”。两处人马总共达到万人,他们平时鱼肉乡里,所谓粮饷“就地自取”,而枪弹则由关东军暗中给予供给。

由于中国军队无法进入,这些汉奸“联合军”便占了便宜,最多时控制河北十九县中的十二个县,等于滦东大部分地区仍无法收复。

这一漏洞,中方并非没有看到。早在《塘沽停战协定》签定时,中方谈判代表熊斌就提出,关东军撤至长城一线后,如果在“撤兵地域”,发生“妨碍治安之武力团体”(即指伪军),怎么办。

冈村当时在协议中给出的答复是:等协定签完再说(“双方协议之后,再行处置”)。

停战协定签完,冈村在看完中山、永津等人带来的“政治协定草案”后,当场把肠子都悔青了,叹息自己还是“心太软”,早知道有这东西,一刀下去,把华北这块肥肉当场切下来都有可能。

这时候他就想到了那个“再行处置”。以后不管熊斌怎么找他商量撤退伪军的事,他都一拖再拖,就是不肯解决问题。

(569)

有了冈村在上面使眼色,下面这些大小汉奸伪军马上就心领神会。

停战协定签定后,何应钦也曾尝试清理滦东这些败类。他当时提出,可以将李际春收编为1个独立旅,应该说条件不错了。但李际春却趁机进行扩充,把几千人扩充到了一万人,而且还提出,即使收编后,他也不要到别的地儿去,就呆在唐山。

何应钦当然不能答应,结果他就以此为由,拒不接受收编。郝鹏、石友三们也有样学样,把滦东闹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冈村一看乐了,说你看你看,就收编这点事,你们都做不好,滦东治安这么差,我们关东军怎么能撤呢,得一块维持治安啊。

很长一段时间,在唐山和秦皇岛一带,到处都是日伪军,中国政府根本无从插足。

何应钦忙了半天,仍然无计可施,只好把这份本来应该军分会搞定的事,移交给黄郛。

黄郛眼光何等老辣。他一眼就看穿跟伪军打交道没什么用,这帮人不过是些提线木偶而已,要想解决问题,必须釜底抽薪,直接和他们的幕后主子——关东军进行交涉。

在那次长春会谈时,他除派殷同作为政整会代表出马外,另外还请了军分会代表雷寿荣(此人全面抗战爆发时亦入汪伪政权),又邀上北平公使官的辅佐官永津,四人对四面,大家一起谈。其用意就在于催关东军在伪军问题上表个态。

停战协定上写得很清楚,“非武装区”只能有丨警丨察,不能有军队,但是现在里面有这么多“伪军队”,怎么说?是你来“剿”还是我来“剿”。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冈村再能赖皮,也不能不认帐了。

不过这家伙眼珠一转,很快又想到了一个新的花招:移花接木。

伪军是不能再明目张胆地存在下去了,那就让他们去当“丨警丨察”嘛,对,“武装丨警丨察”,或曰“特种丨警丨察”。

在冈村嘴里,这样做完全“合情合理”:李际春帮“皇军”做了这么多事,万一收编后移到别的地方去,你们打击报复他怎么办?为了使他不受到“过去之责任”的影响,所以还是留在当地为宜。

你们不是需要维持地方治安的丨警丨察吗?这是个上好人选啊,如此你们省心,我们也放心。

当然,冈村也知道到这个时候只能丢卒保车,他说的“丨警丨察”,是从已有1万人的“自治军”中挑出3到4千的“优良分子”,而不是全部,且从军队到丨警丨察,其军事级别无疑也大大降低了。

如果从国防安全角度考虑,黄郛完全有理由对冈村的提议进行拒绝。谁不知道这些“丨警丨察”都是换了皮的伪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跳出来当鬼子的“第五纵队”了。

但问题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解决伪军方面除此之外已别无它法。伪军自己是根本就不愿意让你收编的,你自己的军队又不能进去灭掉他,关东军肯做此让步,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使这些“隐性伪军”乖乖地退到一边。

要知道,冈村当时说的可是“派遣幕僚从中斡旋”,那意思,不是被黄郛逼到一定地步,他还不愿出来说话呢。

让伪军大模大样地在那里跟你们中国人捣乱,岂不更好。

(570)

冈村一松口,黄郛认为机不可失,赶紧派殷同、雷寿荣,一步不让地与日方接洽伪军编遣事宜。

这就是大连会谈。

对于这样摆明是要编排自己的会议,李际春自然是不愿参加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他的“总司令”没得当了。但事已至此,可不是他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的事了,归根结底,一只狗再怎么能吠能叫,还能凶得过它的主子吗?

最后李际春乖乖到场,而且从始至终没有他主宰自个命运的份——决定他命运的是中日代表,是殷同和冈村。

大连会议协商结果,李际春的“自治军”留4千人编成保安丨警丨察队,隶属河北省政府,其余6千人解除武装后遣散。

李际春连个丨警丨察队长都没捞到,只是给了个面子,说队长人选可由他“推荐任用”。

这让李际春如何肯甘心。不管他愿不愿意,中方代表一个槌落下去,搞定。

李际春哑巴吃黄脸,想找日军哭诉。然而日本人对汉奸走狗一向都是持拿来就用,用完就扔的原则,所谓“皇军”欠李际春“人情”,不过是为了以退为进,保留部分伪军而生造出来的借口而已。

当然,李际春要去找中国人闹,他们也是支持的。甭管怎样,只要你自己有法子弄到好处,也行。

编遣的事木已成舟,无法更改,李际春就在编遣费上说事。本来大连会议确定的编遣费是30万,他就来个狮子大开口,涨到50万。

这笔编遣费可不是凭空说出来的,一共遣散你6千人,合每人50元,已经非常之高了,用黄郛的话来说,是“开中国遣散军队未有之先例”。

黄郛让雷寿荣告诉这姓李的,30万的数字已报南京政府,而且你还不要以为这30万来得容易,因为是开“先例”,都不好出帐,是硬借来的,增到50万,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不可能。

经过交涉,结果又给李际春追加了一个“编遣处委员长”的虚职,拿钱把他个人塞到饱,这才算解决了问题。

两个回合下来,黄郛已是精疲力竭。其间甘苦一言难尽。

可是等待他尝的苦,连一半都还不到呢,因为此时华北内部已经产生出新的裂痕。

当年何应钦和黄绍竑为什么要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一个交际花的客厅里?

派系复杂,人心各异,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天生的弊病此时暴露无遗,哪怕是在外寇环伺的情况下都不能稍有更张。

当初围绕一个小小的察哈尔,多少人争啊。孙殿英知道吧,这个盗墓贼也打过察哈尔的主意,长城抗战后自说自话,把下面的7个团一下子扩增到40多个,在29军未进入之前,就准备呼拉拉地往察哈尔开了。

据徐永昌回忆,争夺最激烈的时候,就连老阎本人一度也动过“野心”,想出兵“迫冯(冯玉祥)离察”,将察哈尔据为己有。

为此,何应钦伤透了脑筋,在和别人谈及这件事时曾几次忍不住要落泪,说处理这些事情真是难啊,打日本人一个比一个蔫,可是为了争抢一点小小的家产,却你争我夺,都不惜弄到头破血流的地步(“几欲泣下,以为中国无办法”)。

(57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