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对宋哲元来说,本来躲一躲是万般无奈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没想到何应钦一时间还真拿他没了办法,这让他从中尝到了甜头,自此就变成了“三十六计躲为上”的行家里手,一遇到搞不定,或者没法搞的事,条件反射地马上想到了这一招。

同盟军将领发布通电的第二天,被冯玉祥分别任命为北路前敌总司令和总指挥的方振武、吉鸿昌就实践诺言,率部出征,挥剑直指察北(察哈尔北部)。

重光蔡后来承认,继侵占东三省后,日本军部和关东军就有了进一步拓展“满蒙疆域”的计划,这个计划就叫做“对华北工作”。如果展开来,该计划又可以分为两小项,其中之一是在河北平津的“华北工作”,另一个即为“内蒙工作”。

自热河战役后,所谓的“内蒙工作”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包括热河在内的东蒙被划入了“满洲国”领域。下面,他们就要打西蒙的主意了。

察哈尔作为西蒙最北的一个省,首当其冲进入日本人的视线。在长城抗战时,察北一带由孙殿英防守,不过很快就失陷了。随着《塘沽停战协定》的签定,关东军不得不暂时撤离察北,留在这里给他们看家护院的实际是满蒙伪军。

开始几个伪军驻防的小县城都不经打,同盟军又士气正盛,特别是外号人称“吉大胆”的吉鸿昌,每遇战斗激烈时,往往身先士卒,袒臂冲杀,所以这些县城很快就被收复了,直到兵临多伦城下,碰到了李守信。

这个李守信起了个汉名,但实际上是个汉化了的蒙古人。他原来驻守热河门户开鲁,是东北军崔兴武17旅下面的一个团长,属于汤玉麟的部队。

在热河之战还没打响之前,崔兴武和关东军就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等到听到关东军要打过来了,日本兵的影子还没看到一个,他就跟汤二虎一样,弄了300辆车,把他的家眷和金银财宝先给拖走要紧,全然顾不上什么抵抗不抵抗,开鲁也就这样顺顺当当地被日本人给“接收”了。

与姓崔的草包比起来,李守信是能打打仗的,著名的嘎达梅林起义就是被这小子给镇压掉的。他为人很有心计,知道拉拢人心。日本特务曾送给他1万多元“机密费”,他都主动掏出来买鞋子发给士兵,因此到后来,部队都听他的,实际上把崔兴武给架空掉了。崔兴武本身就是个守财奴,见此情景,也就索性扔下部队,带着他的万贯家财到“满洲国”做“顺民”去了。

李守信系胡子出身,平时信奉的教条就是有奶便是娘的那一种。他一边败退,一边观察着两边动静,做着首鼠两端的打算。等到长城抗战失败,签了《塘沽停战协定》,他看到日本人得势,马上沿着崔兴武给他打通的那条路,正式投向日本人,使自己成了名正言顺的伪军。

在吉鸿昌的同盟军没打过来之前,多伦有三股伪军,从东北过来的是张海鹏部王永清旅,其它是新投敌的刘桂棠和李守信。

(559)

多伦号称“塞外明珠”,既是内蒙的寺庙之都,又是商业之都。《乔家大院》、《走西口》里面的天下第一商帮——晋商当时就会聚此处,坐地行商,行一时之盛,那油水自然是多得不得了。三支伪军的头目偏巧都是做胡子出来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看到好食就抢,所以马上就翻脸打了起来。其中刘桂棠做胡子时就以杀人如麻著称,外号“刘黑七”,人马也最多,但论打仗,则远远不如李守信,指挥部队冲锋的时候,竟然还使用老掉牙的密集队形,于是第一个被李守信给赶跑了。

接下来的王永清更不是李守信的对手,很快被关东军调走。于是多伦便成了李守信一个人的天下。

抗日同盟军围攻多伦,李守信一开始也很是紧张。因为城里的伪军只有6千多,而吉鸿昌统率的先锋部队却超过了1万,吉本人又素有西北军悍将之名,想想城池怎么都不可能守得住。

但这家伙到底是个老兵油子,仔细一听,就听出来了,别看同盟军咋咋乎乎,气势很足,实际上攻城很费劲。

怎么呢?

都是轻武器啊,没有山野炮,连机关枪声音都不怎么能听见。这在平地上对垒还凑合,攻城,那就是开玩笑。

此前,关东军为了帮其守城,专门给李守信配备了十几挺轻重机枪和6万发子丨弹丨,尽管不多,但守城已经足够了。

加上那些天正逢草原雨季,城墙异常湿滑,给攻城增加了很大难度。吉鸿昌指挥敢死队几度冒死登城,均未成功。

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后勤眼看快跟不上了,部队军粮已有匮乏之虞,种种因素凑在一起,顿时使士气大为低落。

对抗日同盟军来说,本来成立时就是“黑户”,得不到政府名正言顺的支持,又不能很快取胜,压力自然就非常大了。

吉鸿昌虽勇,此时亦只能望城兴叹。

如果这时候城里负责防守的是纯关东军,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我的意思是,对付伪军是可以用一些独特法子的。

强攻不成,那就智取。

同盟军里有一个叫姚景川的人,他和李守信手下的一个团长有亲戚关系。在包围多伦之前,吉鸿昌就曾派他潜入城内,去做那个团长的策反工作,但是没有成功。李守信知道这件事,不过他选择了装聋作哑,并没有泄露一点风声给身边监视他的日本顾问。

有门。

在攻城未果后,姚景川再次出马,这次他直奔李守信而去。

实践证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说客,不仅需要巧舌如簧,还得有头脑。

姚景川很清楚,李守信守城已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要想策反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要的是城,不是你这个人。

(560)

先恐吓。

姚景川说,苏联已经决定给抗日同盟军发一百万支枪,很快就可以运来——要吹牛不妨吹大点,一百万支枪,苏联的。这武装之后是什么力道,你自己想想吧。

李守信这时候虽然脸上还强装镇定,其实心里已经有些虚了。

说白了,干伪军这行的大多没什么信仰,都是混饭吃的,打仗谁肯拼死拼活呢,更不用说与一支“苏械部队”交锋了。

姚景川就是干这个的,对方装得再像一回事,那翻江倒海的心理活动他又岂能觉察不出。

拐弯抹角不需要了,来单刀直入法吧:把多伦借给我们!

如果前面不做铺垫,你一定会觉得这话实在不可思议,甚至“无理”之至。人家李守信守城守得笃笃定定,他凭什么要把城“借”给你?

很奇怪,李守信既未一脸困惑,也没有拍案而起,而是换了一副生意人的模样和口气:兄弟,请问你们准备借多长时间?

说来说去,还是那“苏联的一百万支枪”把这哥们给镇住了。

姚景川给李守信设计了两条“商借多伦”的可能性,或者说后路。

一条,“一百万支枪”武装到位,我们同盟军就是巨无霸,无敌手,那你还跟着日本人混干吗,直接投“冯先生”做民族英雄,又有面子,又有官做,岂不是好。

再一条,假设我们没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武器,那也说明我们没有能力守住这个城,而你既然能守,攻也应该不在话下呀。

姚景川还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表示可以由他来做这个保人,以后负责把多伦还给李守信。

李守信真信了。

当然,他不是相信什么“保人”。这姚景川何德何能,连老大“冯先生”的话都不一定能算数,他的话岂能轻信。到时候同盟军就是不把多伦还回来,你难道还能真的把这个“借”的秘密公开抖搂出来?要那样的话,城没讨到,日本人倒极有可能第一个找上门。

李守信虽叫“守信”,其实从不守信,要不然还会钻到伪军那个脏窝里面去。

他信的是他自己的判断。

这个就叫脚踏两边船。李守信认为,自己在多伦这里好歹也坚守了一些日子,在日本主子那里已经交待得过去了。听姚景川把同盟军吹得这么强,肯定也不是全无其事,后续的援军不知道有多厉害,那我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帮着日本人硬撑呢。不如两头讨好,卖个人情给冯玉祥,或许日后还能派大用场呢。

两人计议已定,立刻分头准备。

抗日同盟军依计敲响战鼓,在城外大造声势,给城内形成的印象就是:今天不把城池拿下来,老子饭都不吃了。

李守信则跑去跟他的日本顾问说,不得了,同盟军又上来了数不清的人马,要跟咱们玩命了。

他并没有说自己要撤,反而当着日本人的面大喊“铁血口号”,嚷嚷着要与多伦共存亡,大家活着干,死了算,完蛋就完蛋。

可怜日本顾问脸色刷地就白了。

归根结底,所谓武士道,很大程度上是做给别人看的,并不等于日本人就真的都不怕死。

(56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