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说到性子急,你一定以为这位孙兄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了。其实大谬不然,大概是经常跟在傅作义旁边混的缘故,他有时候比傅本人表现得还精明,会算计呢。

傅作义让他把茶坞村夺回来,他没有愣头愣脑地直接冲过去,而是准备跟日本人一样,也从背后来进行抄袭。

不过日军向来是搞这个玩意的行家里手。孙兰峰做足功夫,却仍然被发现了。

于是只好扭头就跑,日军骑兵联队上马猛追。后者是骑兵,跑得快,亮着马刀,凶神恶煞。前者是步兵,跑得慢,没有工事,惊慌失措。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糟的是步兵。

可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当路过苏家口的一片树林的时候。

树林里忽然枪声大作,而且都是火力极猛的重机枪。这下好了,日军骑兵猝不及防,当场死伤无算。先前跑得七零八落的步兵也忽然又聚成了堆,一个反转身杀将回来。

原来孙兰峰事先就把包括重机枪连在内的一个营留在了树林里,而自己只带了两个营前去抄袭,遂得奇效。

日军骑兵中弹落马者极多。本来想把对方步兵冲散的,没想到自己却先被打散了。

叶启杰得知情况,立刻率部与孙兰峰合兵一处,向日军发动猛攻,部队三进三出,反过来对早川联队形成了三面包围。

早川见势不好,只得仓皇退却,茶坞村失而复得。

当天下午4点以后,何应钦打来电话,告知傅作义,两军已准备停战谈判,让他不要再打了。

如果这个电话是早上或者中午打来的,傅作义也许会考虑一下,可他的阵地已经守到现在了,而且还守得好好的,没让日本人占到一点便宜。容易吗我,凭什么要撤?

不睬他。

何应钦一连4个电话打过来,无效。

我说,何部长你就在家歇歇吧,现如今连刘戡都不听你的了,傅作义那是何等样人,岂有随便听你话的道理,而且我这次一定要强调一句,人家老傅不听命令还是很有道理的。

看看下面这个数据:

全天共打了15个小时,从一个黑夜打到另一个黑夜,双方都远远超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标准,全部堪称特级劳模。

在这一整天里,傅作义35军伤亡700多人,其中,死300,伤400,而关东军弘前师团“竟”伤亡了近1000人,其中,死300多,伤600多。

自长城抗战以来,还从来未有过敌方伤亡数字超过我们的,难怕是蹲在工事里防守,所以这里一定要用一个“竟”字。

如果我再告诉你一个情况,你也许还要把眼睛瞪得更圆——

后一个数字是关东军战后自己公布的!

说到这里,我自己都抚着胸口松了口气。虽然傅作义35军公布的日军伤亡统计,远远不止此数,但我们还是采纳这个吧。

因为就这个数字,我们也都赚了好多(我这人素来心不太黑,可以此为证)。

虽然傅作义早在北伐时就以守出名,可那毕竟是内战,大家表现出来的技战术素养都不算很高,只有牛栏山这一战打的是日本人,把穷凶极恶的鬼子兵都挡住了,力保阵地不失,这才叫真功夫。

本来当天晚上傅作义还准备派孙兰峰发动一次夜袭,多少再赚点回来,但是他的参谋长这时候赶到了。

(542)

听参谋长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讲完之后,傅作义取消了夜袭计划,按照何应钦的手令,率部向高丽营撤退集结。

与此同时,日军一线部队也收到了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的停战命令,不再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于是,牛栏山之战,就为长城抗战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高丨潮丨过去了。有人可能认为很不爽,我们不是打得好好的嘛,干吗非要听那姓何的话后撤呢。

事实上,何应钦的手令并没有这么神,不是宋高宗颁出来的十二道金牌,傅作义就是不听也可以——前面四个电话也是命令,傅作义不是也没鸟吗。关键还在于,傅作义从他的参谋长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这次停战谈判是真的,而且已经基本达成,事关重大,牵涉全局,35军如果再继续打下去,有可能就会把整个停战都破坏掉。随之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战局至此,靠一个傅作义的力量能够力挽狂澜吗?

很难。

傅作义之所以能在牛栏山取得这么好的战绩,一方面是他确实打仗有一套,尤善于防守,而他的对手一路打着胜仗过来,很自然地就出现了骄怠轻敌的情绪,以致临时准备不足。特别是牛栏山一战日军的主力是铃木旅团,这个旅团的战斗力和技战术水平,跟服部旅团相差不多,因此吃的亏也一样,先前被29军的大刀修理过的就是这两个旅团——服部旅团是在喜峰口,铃木旅团则是在罗文峪。

就实战效果而言,他们跟川原旅团还不是一个档次,而徐庭瑶的中央军第17军也实际是败在了川原旅团手上。

另一方面,35军也跟宋哲元29军起初到喜峰口、罗文峪一样,其时士气正盛,尽为精兵强将,比较容易打出状态来。

据说,日本人战后在参观工事时,发现了傅作义部队掩埋的将士遗体,其中最小的看上去还不满十八岁,完全是一副青年学生的模样,然而亦奋身许国,决不含糊,这让他们自己也不由地连声感慨,说“(中国)青年之狂热可见一斑”。

然而假以时日,随着战斗更趋深入和艰苦,部队是不是还能做到以一挡十,一直保持这种打到底的斗志和激情呢?

论勇猛,所有这些部队,都没有超得过29军的,但他们在坚持两月之久后,也从“如虎”的状态一直滑落到了“如狗”,甚至于如“绵羊”的地步(当然,也不排除宋哲元从那时起就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商震并非个案,大哥不说二哥,都一样)。

打仗,最终靠的还是实力。

倘若要把牛栏山保卫战继续坚持下去,那就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此时后援早已不继,参加长城抗战的各军中,实际上也只有傅作义自己的部队尚能,或者说肯于一战,对方除了川原旅团外,却还有一个同样很能打的熊本师团没真正上阵呢。

从当时的整体战局来看,北平已三面被围,就算傅作义一面能长久顶住,又能如何?

见好就收,亦不失为聪明之举。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激动了一下,准备谈判的那些人也应该好受一点吧?

恰恰相反,对于他们来说,炼狱已经开始,心灵的煎熬早就提前启动。

(543)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