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35军属于晋绥军,在武器使用上可比29军不知阔了多少去。他们的武器,主要来源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老阎就跟鼓捣他的太原电务处一样,也不知从哪里延揽到那么多能工巧匠,愣把这个原本只能修修标枪的地方小厂,打造成了堪与汉阳造相媲美的武器制造基地。

正是手上有了这个宝贝,当别人捧着大把的钱朝老外买枪购炮时,晋绥军却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仅如此,老阎还拿这个赚外快,把生产出来的枪炮卖给别人,那赚来的银子真是到了盆满钵满的地步。

35军使用的手榴弹和冲锋枪都是太原兵工厂的当家品牌。手榴弹虽然也是木柄铸铁,看上去并不希奇,但威力绝对够猛,一炸开可以分出数十片甚至上百片弹片,不比日本人的手雷差多少。更绝的是冲锋枪,那是一种仿德制的手提机关枪,又称“花眼机关”,拿在手上,扫过来扫过去,那感觉不要太好哦。当时这种武器都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据说生产线最忙的时候,太原一天可以出10万颗手榴弹,一个月可以出900支冲锋枪,所以晋绥军,尤其是像傅作义35军这样的主力部队,在武器弹药上是很少发愁的。

那时候国内轻机枪很紧缺,连中央军都不配备,只有重机枪,像关麟征师和黄杰师,都是到了北平后才配发了进口的捷克式。如果看到35军有这样的配备,连他们都要眼红不已了。

那位说了,都是花钱,为什么咱们不支持一下“国货”呢?

问题是老阎那“国货”没法多支持。中原大战与冯玉祥结盟时,他还难得地慷慨了一次,主动送了老冯好多挺这种“花眼机关”。西北军一开始用得很爽,后来就不行了,原因是这种冲锋枪的子丨弹丨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子丨弹丨就能用,非得是他们太原兵工厂制造的那种才行。老阎送的子丨弹丨就那么多,一会儿就“喂”完了。如果不到太原去买,“花眼机关”就真的只能扔在墙角当花瓶了。

都是自家产品,35军的弹药当然比较经用,可着劲打,小鬼子还真的吃不消。

火力不行,精神来补。

看到少将旅团长亲自在后督阵,一部分躲过枪林弹雨的日军挺着剌刀冲到了面前。

鬼子们说,手榴弹和冲锋枪打不过你,咱还是玩最拿手的剌刀吧。

好的,35军官兵也端着枪从战壕里站出来,一副不拼死你不罢休的气势。

预备,开始。

就在双方剌刀即将对剌的一刹那,对面的鬼子兵忽然全倒了下去。

原因?

嘿嘿,咱们这边“没守得住信用”,开枪了。

后来听说老八路新四军经常用这招,其实论开山鼻祖,还得说到傅作义35军——要不怎么有人说35军是“七路半”呢,比八路就少半路,论打仗之机巧,还真有几分神似。

将近一个小时的混战,大路和高地上已经是尸横遍野。日军接连发动七次进攻,均无法冲过一线战壕。

到中午12点,徐祖贻终于返回北平。

(539)

这一趟比预料得好。接待他的弘前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是个较纯粹的正规军人,战场上很懂战术,平时做事也一板一眼,并不像一般我们常见的日本将军那样狂傲和不可理喻。据说,他在国内也从不拉帮结派,跟什么皇道派、统制派都没有任何瓜葛。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傅作义在牛栏山把他的师团给挡住了,以致于旅团长都不得不亲自到一线进行指挥——你牛气了,日本人通常就会自觉自愿地作出让步。

西义在接待时,对徐祖贻的态度算过得去,没把他怎么样,还按照对方的军阶和身份,专门举行了一个接待仪式。

在徐祖贻签定请求停战的文件后,西义告诉他,停战谈判正式启动后,由关东军和北平军分会再派代表,于5日内商谈具体条款。

谈判代表由弘前师团变成了关东军,这就意味着己方的规格也要随之上升。

不是说只有徐祖贻才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吗?

诓他的,要不然这兄弟怎么肯上套呢。

徐祖贻擦着汗下去了,何应钦的眼睛盯上了熊斌。

熊斌在政府内的职务是参谋部厅长,军衔是中将,身份比徐祖贻高,其它诸如仪表好、到东瀛留过学、会日语等硬条件也一个不缺。

先前劝徐祖贻的时候,熊斌也很起劲,可发现这回要轮到自己身上时,马上杀猪一样叫起来,抗拒情绪比徐祖贻还要激烈。

军分会的这些首脑自然不能放过他。

黄绍竑给他来精神激励,告诉他当初李鸿章是怎样忍辱负重签下“马关条约”的——固然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会骂他,可有知识的人就不一样了,梁启超还专门替他写传记,说此举不容易呢,并称他是近代第一人。你现在就有机会做这样的第一人了。

何应钦则进行物质诱惑。除给他加了一个军分会总参谋的名义外,又像哄小朋友一样,许诺了一堆“好条件”。

这样,熊斌才肯硬着头皮做谈判的首席代表。

这边准备谈,那边还在打。

牛栏山,铃木的心已经慢慢地“纠结”起来。

他再次作出调整,进一步缩小重点进攻的范围,专攻薄鑫420团驻守的左翼阵地。

毫无疑问,左翼阵地正面仍然相当难打。这么给你讲吧,傅作义弄出来的工事,就从来没有豆腐渣、楼脆脆这种说法。硬啃,那是注定要崩掉你两颗大门牙的。

但是铃木意不在正面,而在侧面,没错,他又要用那个讨厌的迂回包围战术了。

左翼阵地再往左边去,是一条河。河里面自然没法筑工事,铃木派出隶属自己旅团的第31联队(早川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在长园堡实行偷渡——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过河。

过了河,马上进行大范围迂回,直奔左翼阵地的大后方——口头村和茶坞村而去。那意思,我正面打不过来,从后面包抄你应该没有问题吧。

叶启杰发现日军意图后,迅速派薄鑫420团第三营(曹子谦营)进行迎击。但一个营与日军步骑两个联队相比,哪怕你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再猛,人也是不够用的。很快,营长曹子谦负伤,一名连长阵亡,口头村面临着被敌突破的危险。

叶启杰把杀手锏拿了出来。

(540)

包抄日军忽然发现阵地上黑洞洞的炮口已经移向了他们。

鬼子们笑了。

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近了,通常情况下谁都不敢开炮,因为那样做只会落得两败俱伤。

吓谁呢?

然而对方很快开出证明:我们绝不开玩笑。

真的开炮了!

以下的情节可以演绎出一段独白:

我和它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它一无所知。一声巨响之后,我认识了它,可是已经晚了。

傅作义早就说过,他的工事是“七分用土,三分用枪”,现在要用枪了,而“枪”这个概念,其中也包括炮。

叶启杰拉出来的山炮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所用的炮弹,一般人还不太敢用,唤作:零线子母弹。

这是一种出膛后会散开的炮弹,炮弹内含270粒小铅弹,爆炸后方圆900平米的范围内均可覆盖。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不错,但其实不然。因为它还有一个要命的缺陷,那就是射距极短,飞出30米后就会爆炸。

然而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炮弹给傅作义那就派大用场了。

在那么近的距离内,日军完全料想不到中国军队会开炮,而且炮弹还爆得如此猛烈,这使日军蒙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

这么说吧,那一个照面冲过来的鬼子基本上全完了,不死也得落一个重伤。

当时日本人还没反应过来。日本随军记者看到这一幕,惊得半天张着嘴合不拢。过后,他只是为中国军队打仗如此不要命而感到不可思议,连声感叹“实属罕见,其勇敢令人惊叹”。

他以为中国人一定也死得很惨,此必为同归于尽之举。

真可惜啊。炮弹爆炸时,我们的人都躲在工事里面,工事被包得严严实实,只要你不傻乎乎地硬要把脑袋或身子探出去,老实说,弹片想伤到你都很难。

这一炮打完了,再也没人敢迎着炮弹朝口头村冲了——武士道精神,那也是有限度的。

日军都聚着堆往茶坞村去。

此地防守力量较为薄弱,这么多日军一窝峰地上去,还是不愁拿不下来的。

茶坞村一失,左翼阵地再次陷入了被敌包抄夹攻的危险。叶启杰赶紧向位于小汤山的35军总指挥部呼救。

别慌,傅作义手上还有棋。

前面防守用了2个旅,留了1个旅作预备队。

傅作义即刻抽出一个团,由孙兰峰率领,跑步增援。

在傅作义的部下中,孙兰峰和董其武是齐名的,素有“傅家二虎”之称。但两人性格不同,董其武是山西人,比较沉稳,喜静,相比之下,孙兰峰是地道的山东人,标准的山东大汉,遇事就急躁一些,爱动。

傅作义不仅在防守战中堪称大师,于用人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他把手下这两只“虎”的长处都发挥了出来:董其武耐得住性子,就让他守;孙兰峰在家里面呆不住,就让他攻。

结果两人一张一弛,倒成了一对难以拆分的绝配。

这次也是如此,傅作义让董其武扼守正面,孙兰峰就被他腾空出来,或反击,或强攻。

(541)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