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离开海军宿舍,黄郛一步不敢停留,立刻找何应钦商量,究竟何去何从。

事关重大,何应钦决定在撤离前再开一次会,大家坐下来集体商讨一下。

史料记载,当时参加会议的一共六人,除政整会的黄郛、李择一,军分会的何应钦、黄绍竑,以及北上协助黄郛的张群外,还有一个军分会参谋处的王伦。

在黄郛介绍完日本人的停战条件后,各人发表意见。

黄郛和李择一都同意停战谋和。黄郛的意见是,由于没钱没粮,军队既无士气,后备又极其匮乏,溃兵与难民都已接近失控状态,北平看样子很难守住,如果平津全失,“中央政局必动摇”,溃败的部队退到河南山东后,在政府无粮饷补给的情况下,不能抵抗,只会扰民,对形势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种种不堪设想之后患,均意中事”)。

从与日本人交涉的情况来看,他们现在只提到了一个停战线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的部队早就退到这条停战线以外了,因此可以答应。至于正式谈判时,只要在条文上仔细一点(“加意审慎”),应该不至于受到政府和民众的过多指责。

从内心上来说,张群跟黄郛和李择一的态度是一样的,但因为他当时既非政整会,也不是军分会成员,不便太早地表态,因此一直沉默不语。

六个人中,数王伦的反应最为激烈。

这哥们原来在南京政府时担任军政部厅长,是何应钦的下属,但此人的个性脾气却跟他的上司大相径庭,属于黑旋风李逵类型的。说到意见,他只有一个字:干(或曰瞎干)。

按照王伦的意思,这时候应该赶紧把城里的炮兵集中起来,朝东交民巷的万国使馆区开炮!

什么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能轰的全给它轰完,哪怕弄到一地儿的血,倍儿恐怖。

(那英美老外还不得找咱们拼命吗?)拼命?拼命又怎么着,我们北平都丢了,还不够惨吗,他们再惨,能惨得过我们吗。再说了,谁让他们不帮我们调解的呢,谁让他们又同日本人住一块儿的呢,吃了亏,让他们找日本人算帐去。

听他嚷嚷完,众人目瞪口呆:什么年代了,你又不是义和团的,再急了眼也不带这么玩的。

两个赞成和谈,一个算弃权,一个语无伦次,不过可以肯定是强烈反对和谈的。

如果放在以前,何应钦肯定倾向于停战谈和,可是经过上次与永津打交道后,日本人的无信和卑劣让他不寒而栗,怕这次又上关东军的当,因此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到现在为止,场上的形势是二比一。最后一个人的态度至关重要。

关键时候,黄绍竑站在了黄郛一边。

他认为可以双管齐下,一面加强城防,一面派人去和关东军商量停战,万一日本人又耍花招,或者条件太苛刻,无法接受,到时候再由徐庭瑶负责组织防守,也还有边打边撤的时间。

三比一,少数服从多数,通过。

意见是统一了,不过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此事干系重大,必须请示。

(532)

但此时,老蒋正在江西九江的牯岭指挥对红军的“围剿”,北平和牯岭没有长途电话,而日本人又逼得急,眼看时限就要到了,打电报去请示根本来不及。

大家都互相看着,大眼瞪小眼,伙计看老板,没人敢做这个主。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黄郛咬了咬牙,拿出了当天行政院长汪精卫给他发来的电报。

汪精卫在这份电报中明确了谈判的尺度,表示只要有停战议和的希望,除不能签定承认伪满洲国和割让东北四省的条约外,其它条件都可以答应。

现在日本人只是提出了一个停战线和中方“主动要求”停战的要求,这两个条件应属“可以答应”之列。

此外,在电报中,老汪还让黄郛给何应钦和黄绍竑捎话,一方面要求部队“尽力应战,不可轻于放弃”,另一方面又说,即使在打仗的时候,也“不妨(与日方)接洽”,相机办理,一切行动中央“共负责任”。

在明确政府应该不会反对,而时间又非常紧迫,间不容发的情况下,负主责的黄郛、何应钦、黄绍竑一致决定先谈判再请准,即使事后受追究处分也认了。

随即一面将相关情况电告蒋汪,一面派李择一通知永津:中方同意接洽停战。

这是一个幸运的夜晚,又是一个不幸的夜晚。

幸运者,华北平津或可借此免于沦陷,国家亦能稍得喘息之机,不幸者,倭人贪欲并不会由此止步,而当事者都将从此踏上蒙羞之路。

按照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还必须派一个军事代表去“主动要求”停战。

派谁去呢?

谁都不肯,摆明了是往自己脸上抹黑的事,而且战败求和的事(说难听点,就是乞降),放到军人身上,谁愿意?

但人是一定要派的,最后大家都盯住了一个人——军分会作战处处长徐祖贻。

徐祖贻被众人盯得发毛,知道原来是打他的主意以后,死活不肯就范,看上去简直比拖他出去枪毙还难搞。

理由也很简单:这事不成,会被日本人羞辱(以前何成浚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关进了大牢);这事成了,会被自己的国人羞辱(也许连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

不肯去,那怎么行,这里就你合格——官至少将,仪表堂堂(不能有辱国格嘛),会说日语。

一帮人轮流上阵,连吓带哄,连骗带压,总算把徐祖贻给弄服贴了,坐上汽车,跟永津一起,如赴刑场一般地出了北平城。

时间:5月23日早上5点。

方向:顺义附近的弘前师团司令部驻地。

路程:50里。

50里路,汽车一个小时就能到,但这一个小时,对等待消息的人们来说,却比一年还长。

拍板决策的这几个人虽然都知道面对现实,停战谈判也许是最理智的办法,但真正由自己来敲定这一方案,心情又都是极其沉痛的,因为说穿了,这就是在签城下之盟。

(533)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