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部下的部下(中间还隔着一个徐庭瑶)竟然拍着桌子骂长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事,这是真的吗?!

好半天,他才哆嗦着嘴唇,问刘戡:假如现在你是北平军分会的代委员长(国家的军政部长都不提了),我是你手下的一名师长,我用这种态度对待你,你做何感想?

其实刘戡也就是一火暴性子,情绪上来控制不住,一拍完桌子,马上就知道自己做得确实太过分了。

你这不是欺领导忠厚又是什么。

对面换了蒋校长,你耍这种态度,马上把你拖出去剁剁碎喂狼狗都有可能。

可是当着自己参谋长的面,刘戡又不甘心服软,何应钦一说话,他也没敢再回嘴,立刻低着头溜掉了。

这件事让何应钦非常伤心,他深感大势已去,堂堂军政部长,北平军事首脑,非但指挥不动地方军,连中央军里的一个小小师长都可以随便朝自己发飚了,这个北平还如何守法。

自己守,守不住,指望援军,又远水解不了近渴,看来还是得找黄郛。

后者在天津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何应钦喊到了北平。

黄郛抵达北平后,第一件事就是约见报界,提出中日可以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商讨一个“和平解决办法”。他的用意,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北平的惶惶人心,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向日本人喊话,借此打开进行“直接交涉”的通道。

然而,一个外交部突然取得的“胜利”,却打乱了黄郛的全部步骤。

外交部在继续向国联告状(尽管无效)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走调停之路,但是英美都不愿做这个“恶人”,最后美国被缠得实在没有办法了,才答应给个声援。

5月19日,即黄郛抵达北平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宋子文联合发表一份公报。公报要求日本在华北的“敌对行动”,应当“立即停止”。

对于国内舆论来说,这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力剂,大家又兴奋起来,认为无需对日本采取缓和态度。

但实际上这种隔着大洋的吆喝只是起到反作用而已。

日本外务省的“积极派”又占了上风,说你看你看,怎么样,中国人明着说要跟我们直接交涉,面对面谈,背着我们还不是去找了老美,可见他们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毫无诚意。

外务省的老大内田随即也动摇了。

我们应该知道内田骨子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进入内阁当外相开始,就是个有名的投机上瘾的货色,“军服外交”也好,焦土外交也罢,说穿了都是在做戏给他的国民看。

热衷于做戏的人往往都是不爱干实事的,内田也是如此。有吉明主张与黄郛进行直接谈判,他没有理由表示反对,也就点点头,但实际上在他的内心里,更认可的并不是政府与政府之间通过谈判光明正大地解决问题,而是看军部和关东军的脸色办事:不管你们是想军事进攻,还是暗地里“搞搞新意思”,反正不得罪你们,让大家都说我“爱国”,我就成功了。

(526)

等到黄郛真的北上了,双方就要准备坐下来停战谈判的时候,他脑子里忽然激灵一下,想到,这可不好,现在军队打赢了,我却公开支持和谈,轻者影响仕途,重者就可能得罪军方或民众哇,被划进“非国民”行列都有可能。

正好美国发表公报,外务省和军队反对停战谈判的声音都很激烈,这小子就趁势来了个装聋作哑,把接洽黄郛的事扔给了北平公使馆。

北平公使馆原来有两个头,大头是驻华公使有吉明,他常驻上海,北平基本上是不来的,二头是参事官矢野真,此时同样不在北平,真正管事的是一等书记官中山详一。

中山书记官想要“建功立业”的心理跟他下面的永津差不多,都是喊打喊杀类型的。某种程度上,永津的思路就是他的思路,永津的做法也就是他想要的做法。因此,这哥们索性也玩失踪,让永津这个有陆军背景的辅佐官在那里上蹿下跳做了主。

永津拿着那份公报,干脆让黄郛吃了闭门羹。

日方态度的骤变,让黄郛始料不及,慨叹“既往工作尽付流水”,政整会“已无工作余地”。

谈判谈不了,麻烦事却一大堆。

日本天津驻屯军也上来插一脚,公然要求中国平津方面给他们准备车辆,声称要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派500名日本兵到北平来护侨。

这还不算最麻烦的,更棘手的是没钱。

聚集在平津周边的各式部队,虽然能打的几乎没有,但人却不老少,他们可一个个都是张着嘴要吃饭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只会使华北形势雪上加霜,更加纷乱不堪。

原先在上海时,行政院长汪精卫曾亲口答应黄郛,可筹措600万资金至华北,但等黄郛到了北平,这笔钱却打了水漂,财政部根本拿不出钱来。

原因在于财政部的钱,很一大部分是要靠借的,否则无法用于周转。可是华北战端一开,天津危险了,作为政府还款的担保之一——天津海关税收自然就危险了,金融界担心政府还不了钱,便不肯再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卖不出去,钱就借不到。如此一来,别说给黄郛拨钱了,就是其它部队的粮饷和大部分公务员的工资也成了问题。

既无钱又找不到关系的黄郛,自言到北平后的这些日子,难过得简直令外人无法想像(“危疑震撼.不可言喻”)。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和何应钦一起天天开会,和蒋汪频发电报,商讨对策,以致到了“日夜筹谋,席不暇暖”的地步。

形势一天比一天紧迫。

关东军在武藤的指挥下,离北平越来越近。外围守军一路后退,萧之楚26军毕竟实力有限,没能挡得往弘前师团的攻势,被迫从怀柔撤出,剩下傅作义35军直接面对日军的冲击。

至5月22日,日军北到顺义,东到通州,南到香河,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其中,顺义附近的弘前师团,距北平仅仅只有五十里路。

(527)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2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