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老蒋面前,萧振瀛细说原委,表示希望能对宋哲元部进行改编。

老蒋表示同意,让他找军政部长何应钦具体落实相关事宜。

萧振瀛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当,不由喜不自禁。

且慢,萧大哥,按照我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件事情太过顺利的话,往往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永远不要相信,成功会从天而降。很多时候,它恰恰意味着磨难的开始。

果然,何部长的回答犹如给萧振瀛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何应钦说,编制原来是有一个的,那就是第27路军,不过现在已经取消了。

那还有没有新的编制?

有。不过需要等。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

萧振瀛什么回话也没能等到。

两个月,对萧振瀛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尽管京城米贵居不易,但钱省着点花,还算够用。可他是个仗义的人,一想到流落山西的弟兄们吃穿无着,不知道在受着什么样的苦,心里就跟刀铰一般,实在是不好受。

坐下来细细一想,明白了。

老蒋口头答应,实际上是敷衍之辞,内心并不同意。

什么叫没有编制?纯属扯蛋。只要他愿意改编你,根本不在乎多给你一个编制。

老蒋和何应钦这一主一仆,说穿了就是在踢皮球。答应要传经给你,传的却是无字真经,让你空欢喜一场。

照这个样子,别说两个月,就是再等两年,也不一定能等来自己想要的好消息。

再托人想见一见老蒋,发现这条路子已经被堵死了。

老蒋说他忙得很,不见,让他继续跟何应钦联系“具体事宜”。

这样不行,得重新想法子。

天不亮,萧振瀛就站在老蒋的办公楼下面苦等。

心诚是心诚了,但如果老蒋不知道,那你这苦头就算白吃了。

很快就有秘书向老蒋报告,楼下有个人说要见您,而且上班前就在等,估计他要是不见到您,这一天就要撂在这里了。

人家秘书也忙得很,不去给领导写报告,管这闲事干嘛。

嘿嘿,关系呗。

高手就是高手,经过一番七弯八绕,萧振瀛这回把关系通到老蒋的秘书那里去了。

老蒋一听还有这事,有点意思,那就出来看看吧。

一看,又是那个萧振瀛,拔脚就要回去。

萧振瀛马上追上来,对老蒋表示:这一回我只跟您谈三分钟,三分钟谈完,我即刻走人。

老蒋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对方这么一说,他倒不好意思不继续听下去了。

在准备这个三分钟陈述之前,萧振瀛很花了一番心思,动了一点脑筋。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关键还在于没有把老蒋的心理研究透,没有从他的角度想问题。

那么老蒋现在在想些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中原大战后,他万事无忧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老蒋整天想的就是要“削藩”,将东北、华北这些地方都合并同类项,归入中央的囊中。中原大战,他虽然斗倒了老冯和老阎,使自己在南京政府的权威一时无二,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北可以真正归其统制了。

东北军的入关,一方面使老蒋最终奠定了胜局,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华北局势更趋复杂化,那就是前者可能因此坐大。

东北从形式上虽说是易帜了,其实中央政府在那里根本难以插足,如果整个华北也由东北军一手掌控,那就又变成了另一个东北。

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想老蒋之所想,急老蒋之所急,谈话才有效果。

(421)

重要的是如何使华北不由东北军一家说了算。

萧振瀛分析说,山西一向都是华北的核心(“得太原者得天下,得太原而尽得地利矣”),只要保证这个地方不被东北军染指,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老蒋的兴趣。

那么,你有什么妙计吗?

有。

萧振瀛的计策就是,借助宋哲元这些原西北军将领的力量,再联合晋绥军旧部,就可以抗衡东北军,使其难以进入太原。

三分钟谈话,基本上都是萧振瀛在说,老蒋只听不说话,听完之后也不表态。

说完了吧,那好,我走了。

帝王心术,就算别人真的说到了心坎上,也不能轻易地让对方知晓你的心思。何况面前站着的是萧振瀛这样的小人物。

但表态仍然是必须的,不过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

几天后,不需要萧振瀛再托人求情,老蒋主动召见了他。

老蒋明确告诉他,可以按照他们的请求,让宋哲元在山西运城编一个军出来。

老蒋这关算是过了。可这事还不是老蒋一人能说了算。

当着萧振瀛的面,他也很实在地告诉对方,你得再去找一个人。

谁?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少帅张学良。

华北地面上,只有他点了头(“请派令”),这事才算成。

从老蒋这里拿到路条,萧振瀛就去天津找张学良。

可是天津的事并不比南京那边更乐观,因为有人跑过来插队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也是老西北军中的知名人物——孙良诚。中原大战溃败后,这位老兄也变成了光杆司令,跑到天津来做寓公了。

做寓公虽然不愁吃穿,可哪有带百万兵风光,孙良诚便也想通过关系到少帅这里来报个名,由自己负责改编晋南西北军。

替孙良诚操办这件事的人叫郑道儒。此君也是能人一个,在老西北军时就办过对外交涉,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还当过经济部部长。但能则能矣,碰到另外一个更能的,郑君就没折了。

在这之前,郑道儒本想先取得张自忠和赵登禹的支持,但事与愿违,这两人都被萧振瀛说服了。他便索性赶回天津,准备直接走张学良的门子。

忙了个昏天黑地,肯定不能为别人做嫁衣裳。萧振瀛抖擞精神,赶紧行动开了。

论名气和地位,孙良诚属于“韩石二孙”四猛中的一员,宋哲元位列老西北军“五虎上将”,可算各有千秋,如今两人境遇又差不多,在编制问题已经通过的情况下,究竟选择谁,全在张学良一念之间。

萧振瀛铆足劲,把他所有能用的关系都给用上了。

我忘记提一句了,萧振瀛本人就是地道的东北人,他的祖上也是从山东逃荒出来闯关东的。

在进入西北军之前,萧振瀛曾在东北军政里面呆过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做的官还不小,后来因为实在看不惯有些达官贵人的做派,才愤然进关找出路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1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