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当时的胡适虽然不是什么军政要人,却堪称舆论领袖。他就说,热河失败,少帅“应负绝大的责任”,其能力无法“担负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所属东北军更是难当大任,很多军官居然不会看地图,那还打什么仗。

胡适一向是个厚道人,绝少与人争到青筋暴突的程度,不过由于受到前线失利的剌激,此刻也变得尖刻起来,甚至直接喊出了“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这样伤人感情的话。

专家都发话了,但老蒋仍然准备再给他的盟弟弟一次机会。

“128骑进承德”后,连着两天,他都发电报给少帅,要求他振作精神,指挥部队反攻承德——哪丢的你再从哪夺回来。

少帅这次也知道把事情搞砸了,表示愿意亲自带兵去打。

可是已经晚了。

因为大家不需要他再去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7日,南京政府监察院提出弹劾案,要求军法惩办张学良、汤玉麟二人。你还别小看这个监察院,明清以前,那就是御史台啊,里面的人被称为御史都老爷,他们不是只会参参一般的王公大臣,皇帝老子怎么样,当着面照骂。

屈于舆论压力,张学良不得不于当日主动致电中央要求辞职。

(384)

这下子老蒋感到情况严重,不能也不敢再掉以轻心了,当下从南昌飞赴武汉,随后乘车北上,直抵石家庄。

屁股还没坐热,华北军政大员纷纷闻讯赶来。

黄绍竑、徐永昌(山西省政府主席),这些人个个带着一副苦瓜脸,争着要向老蒋汇报工作,其实意思都是一个:让少帅下课吧!

黄绍竑怕老蒋关键时候心软,还苦心孤诣地做了一番推论,怎么说的呢?

委员长你想过没有,如果让他(指张学良)继续干下去,不光全国舆论不会罢休,华北其它非东北军系统的部队也不会干啊。

经过当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和晋绥军对东北军至今都隔阂难消,而且宋哲元、商震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他们只服比他们更狠更有能耐的人,你派一个打仗不行的,怎么指挥得动他们?而且别忘了,在中央军无法大批调动过来的情况下,打日本人,还得靠他们。

再者说了,张即使有这种勇气,肯率部与日军死拼,可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你瞧瞧他的身体,他的精神状态,都难以支撑。

老蒋不动声色地听着黄绍竑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宏论,只是默不作声。事实上,即使在到华北以后,对于是否要撤换主帅,他仍然没有最后打定主意。但是黄绍竑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动容了。

黄绍竑:即便现在你准许张辞职下野,东北军也不会有大的动静和反响。

为什么?

热河新败,全国各地喷来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人,正是需要人出来担责任的时候。

不此时斩马谡,更待何时。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对老蒋来说,他最看重也最有顾虑的其实就是这一点。此惑一解,豁然开朗。

他不再犹豫不决。

之后便有了老蒋、宋子文与少帅的那次著名会谈。会谈内容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说法。但结果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少帅这回是真要下课了。

3月12日,国民政府明令宣布,准许张学良辞职,由原军政部长何应钦接替其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一职。

少帅通电下野,老蒋安排他“出国考察军事”。

这次经历对他来说,可算是一次人生的滑铁卢。军事惨败,政治失意,身体颓废,原来还想保住一些老本,最后一摸口袋却发现已分文不剩。

1933年的第一场雪,是否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了一些?

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想起多年前的改旗易帜和中原大战。那都是他人生中经历过的一个个辉煌顶点。

然而,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命运像早已设置和安排好的一样,它会让你感觉拥有一切,又会同样毫不留情地把这一切都从你手中夺走。

唐朝的刘禹锡对此早已看破,所以他在虎踞龙蟠的石头城,才会由衷感慨:把“千寻铁锁”沉到江底又有什么用啊,这些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他说的是晋朝之统一中国。当时那么轰轰烈烈,然而没有多长时间便直如昙花之一现,很快中华大地就出现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黄仁宇称之为失去的三个世纪)。

其实人之命运与江山之命运是多么类似,一样的无常,一样的残酷,一样的使人心碎。

痛苦和绝望,在那一刻,几乎压垮了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东北丢了,热河丢了,等到他再回国的时候,山西、河北、平津也不再归他统制。他和所有的东北军部属一样,真正地成了一个天涯浪子。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失去后才更知道拥有的可贵,从此东北军和少帅都以“打回东北老家去”为念,寄望于返回故里——那个梦中长满大豆和高梁的地方。

其间,英雄亦辈出矣。

(385)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