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义勇军相比,这些都算是既有装备又经过训练的正规军,战斗力肯定不能与义勇军同日而语。尤其是晋绥军和29军,这两支部队都参加过中原大战,当时与中央军都差点打成平手,甚至还略占优势,后来虽然败了,可是这两年在实力上已有所恢复,实在不容小觑。
得好好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在武藤的指挥下,热河之战成为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动用2个师团(弘前师团、熊本师团)、3个旅团(服部混成旅团、中柯混成旅团、茂木骑兵旅团)。关东军飞行队9个中队,这次一下来了7个。加上伪军的3万,关东军这次先后出动8万人马,超过了整个东北日伪军数量的一半。
热河作战计划由参谋本部上报天皇。
这时候的裕仁由于满洲的“平定”,正沉浸在帝国版图扩大以及皇军“神威无敌”的喜悦之中,见马上又要给他送来蛋糕,自然乐得跟什么似的,二话不说,“朕准奏”。
“九一八”以来,由天皇亲自发布的第一个侵华作战敕令就这样诞生了。
无论如何,少帅这回需要认认真真对待一回了,他也知道这次不比以往,所以调兵遣将,在热河附近做了一番部署。
战前,东北军共准备了14个军20多万人马。引人注目的是,从东北后撤的吉辽黑义勇军尽数参战(冯占海、唐聚五、邓文、李海青等),有近2万人,锦西山区尚有6千义勇军在敌后进行策应。
此外,西北军宋哲元、孙殿英,晋绥军商震均领命配合。
连以往不怎么敢掺和进来的空军亦有行动,北平的2个飞行中队随时候命。
但少帅安排的这次布防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兵力分布不合理,部队数量多,却捏不成一个拳头,且主要停留在平津一带,并不在热河区域的核心地带。
热河那里,他也派了一个人:“辅帅”张作相。
这老头子人倒不坏,但打仗实在不是个材料。时人送了他一个评价,叫做:一不五无。
一不,不学无术。
五无者,无威制人,无智服人,无信心,无决心,无准备。
他自己也不太情愿担当这个差事,是少帅硬拉上去的。你说这样的仗,怎么可能打赢。
本来应该成为主角的热河,现在反而倒过来成了陪衬,基本上还是留给汤大虎一个人打理,这个混帐大家也知道了,他能守得住吗?
即使你没有剌,武藤这样的打仗老手也能给你挑出来,更何况漏洞这么大。
直捣心脏,攻取热河,是为上计。
当然,在此之前,如果不玩点花招,那也不叫武藤。
象白川指挥上海淞沪会战时那样,武藤也使出了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这一招。
东北军不是数量多吗,那我分散你的兵力。
他首先制造种种假象,在攻陷山海关后,索性让东北军误以为他会在山海关一侧的渤海湾登陆,如此一来,东北军的两大主力——何柱国、于学忠都被牵制在了滦东。
接着又利用满蒙伪军在察哈尔东部和热河北部招摇,这样又至少吸引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
好了,算算也差不多了,正面攻击。
(381)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23日,以弘前师团为主,其它部队作南北迂回包抄掩护,五路并进,杀向热河。
战役一开始,中方就陷入了被动。
少帅委派的热河主将张作相此时连原计划配备的一半兵力都还未拉上来,所谓的防御体系更是乱七八糟。
汤玉麟的部队则像事前预料的那样,在关东军“地下工作者”的策动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投降潮。虽然只是一部分军队,但他们的投敌立刻对前线士气构成了极大的杀伤力。
打仗的时候,各支部队都不是单打独斗,那是要依靠协同保护的。旁边是友军,你打的就安心,可是如果他们两分钟以前还是友军,两分钟以后一转眼就变成了敌军,你还能打得安心吗?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军心一乱,队伍就难带,队伍难带,就得往后面撤。这一撤可就乱了套,大家你推我,我挤你,用不了关东军开枪,自己就能把自己人给踩死。
其实你们怕什么呢,关东军还离的好远呢,而且他们遇到了一个相当大的困难,那就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气势汹汹的熊本师团第一个遭到打击。这个师团来自日本最南部的九州,不经冻,也没想到过临行前要多带厚衣服,结果一出场就傻了。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从北部内蒙发动进攻,以策应弘前师团进入热河中心地带。但此时的内蒙草原冷得跟个冰窟窿一样。
我们记得,仙台师团在江桥之战时也碰到过这种鬼天气,立马就趴下一大片。不过内蒙比齐齐哈尔还要厉害,两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齐齐哈尔当时是零下20度。
这里多少?
零下30度!
真是没有最冷,只有更冷啊。
还没打仗,熊本师团就哆嗦得不能动弹了,出现了大面积冻死冻伤的情况。
天气有时比一切军队都要来得凶猛,拿破仑当年够嚣张了吧,还不是被莫斯科的一场暴风雪给整得一撅不振。
让严寒来得更猛烈些吧。
关东军司令部闻讯,赶紧通知飞行队:丨炸丨弹先搁一边去,快装防寒装备。
飞机当然不能去执行轰炸任务了,于是飞往内蒙,卸下防寒装备,然后再把冻伤的日军搬上去,运往后方医院。
你说这多费事啊,早干什么去了你们都。
其实很简单,跟江桥作战时一样,辎重后勤的事在日军里面属于下贱活,就有人想到也没人愿意去干。
熊本师团被冻住了,中路突进的弘前师团也是举步维艰。
此时北方积雪尚未融化,以机械化作战见长的弘前师团深一脚,浅一脚,推进极为缓慢。
弘前师团原本在日本国内并不突出,尽管参加过日俄战争,但却是在战争后期才加入的,没经历过什么实战,充其量只能算是打扫战场的清洁工角色。它和仙台师团说起来是“北方老乡”,老家都在日本东北部,可后者一度成了关东军的主力师团,那家伙,红得发紫,而它就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干看着——连中国的东北,不也是老晚才派它去的嘛。
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啊。
弘前师团咽不下这口气,发誓要自强不息。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