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要不是“九一八”事变,他们基本上属于被官军剿的那一类。但如今不一样了,打鬼子这一共同目标把他们也召集了过来。

冯占海的姨父、“辅帅”张作相对错用熙洽这件事又悔又恨。他派人到吉林另建了临时政府(建于哈尔滨下宾县境内),同时正式委任冯占海为吉林边防军司令。

此时,冯占海的部队已由3千人发展到了2万人。到江桥抗战爆发时,他和马占山一南一北,成了日伪军头痛不已的两把利剑。当时的东北百姓称他们为:“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前,排山倒海”,可见人心所向。

对这样的剌头,熙洽当然必欲拔之而后快。

现在他需要人才,帮助他对付冯占海这样的抗日武装的人才。

很快就找到一位。

于琛澄,绰号于大头,出身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马科,做过东北军骑兵师的师长。据说他对马很有感情(可能跟专业有关),但凡死匹好马,不仅要淌几滴眼泪,情到深处还要立个碑哩。

当年由于他涉嫌跟郭松龄一道反对张作霖,结果早早地就被罢了官职,只好回乡办厂做生意去了。

收到熙洽的邀请后,于大头起先犹豫了一下——我估计他是在盘算办厂和做汉奸,这两桩生意哪个更划算。

到底脑袋大,犹豫了那么一下,马上就整明白了:做汉奸划算。

熙洽随即任命于琛澄为日伪吉林“剿匪”司令,纠集了5个旅的伪军向吉林抗日力量发动进攻。

当时,于大头主要针对的是两个人。

一个当然就是冯占海,正驻在吉林舒兰县。

另一个是吉林东北军的张作舟,他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的榆树县布防。

应该指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时间仓促,撤往锦州和关内的主要是辽宁一带的东北军,吉林东北军大多留在了境内(其实黑龙江的也是),想撤也撤不了了。这批留下来的部队,从第22旅到28旅,计有7个旅,已经有2个旅先后投敌了,剩下还有5个旅。

张作舟率领的是这5个旅中的第25旅。

奔冯占海去的那一路开始很是顺手,几乎是轻轻松松地就攻下了舒兰城。

除了这次来犯伪军数量较多外,与日本人在幕后蹿来蹿去也有很大关系。

(269)

一般情况下,关东军对东北伪军部队并不放心,认为缺乏战斗力,必须进行“内部改造”。负责对于琛澄伪军“改造”的是两位日军少佐:东宫铁男和小野正雄。

别看他们似乎名不见经传,其实在东北早就“战功赫赫”了,而且都跟策划爆破有关系。前者在皇姑屯事件中亲自按下了爆破开关,后者则在炸柳条湖铁路时担任奉天独立守备队第1中队长。这两小子平时对伪军进行训练,战时负责督阵,逼着士兵们往前冲。

此外日军的飞机也给抗日军队造成了很大损失。在冯占海部队包括后来的各类东北义勇军中,除了原东北军官兵外,很多人此前在军事训练上甚至一片空白。在经过短暂教习后,让他们趴在阵地上对着射击还能凑合,一旦遇到日军飞机轰炸,就不知道怎样利用地形进行疏散隐蔽了,结果打仗时特别容易慌乱。

拿下舒兰城,等于是一炮打响,大头这个得意,真以为自己神功盖世,手指头动一下,别人就得望风而逃了。

他没有意识到,冯占海之所以能与马占山并称“二马”,手上当然是有牌的,除了卫队团老底子不错外,帐下两员猛将相当不赖。

这是两位胡子出身的战将,一名宫长海,一名姚秉乾。

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类似于座山雕那样的,都得有浑名。比如宫长海叫做宫傻子,姚秉乾唤作姚双山。

前面说过,冯占海的部队,数三种人的抗战热情最高,三种人里面,又以前后两种(原东北军官兵和胡子)为战斗骨干。这前后两种还有区别,其中第三种(胡子)最为勇悍,日伪军见了没有不怕的。

胡子最厉害,这个结果既意外又不意外。

据我分析,这大概跟胡子本身的“职业要求”有关。因为那是要靠自己的本事搞饭吃的。官军打不赢仗,粮饷总不能少他们的,吃的是“大锅饭”,而胡子就不一样了,你今天打了败仗,明天又打败仗,后天还打不赢,那大后天就得饿死。

没办法,形势逼着你提高水平啊。

却说冯占海部队退到一个叫水曲柳的地方就不再退了,因为守水曲柳的正是胡子猛将姚双山。

任凭于大头怎么发着狠把脑袋往上使劲顶,对面的姚胡子就是动也不动,他这才发现遇到更狠的了。

水曲柳是舒兰县的一个镇。名字起的倒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跟此地盛产这种珍贵树木有关。

水曲柳,水曲柳,那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木材,韧性大着呢,怎肯随便弯腰低头。于大头选这个地方进攻,那眼力劲也真够可以的。

果不其然,没多大一会,另一位宫胡子便从后面摸上来了——虽然被人叫做傻子,打起仗来可一点不傻,还很“刁”。

(270)

姚双山见状,趁机从正面鼓噪而进,不失时机地发动反击。

于大头此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溃逃。督阵的那两个日本少佐怎么拦都拦不住,最后也不得不跟着一块跑掉了。

水曲柳一战,不仅收复舒兰,还大挫伪军之锐气。

但与此同时,张作舟那里却亮起了警报。

吉林东北军一般部队的战斗力,我们早在关东军进攻吉林时就领教过了。虽然现在已经醒悟过来,知道不跟鬼子拼命不行了,但平时不用功,临时想抱佛祖的大脚丫还是比较困难的。

张作舟慌乱之中给冯占海写了封告急信,要他过来帮忙。但等到宫长海奉命赶来增援时,张作舟已经败退,榆树县也丢了。

榆树县比舒兰还靠后,这个地方一丢,舒兰侧背受敌,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冯占海无奈,只得下令撤退。这一退,就退到哈尔滨周边去了。

熙洽高兴了。在他看来,日本主子交待的任务就快要完成了。

于琛澄尾随在冯占海后面,穷追不舍。不仅是要消灭冯占海及其张作相设置的那个吉林省临时政府,更大的目标还在于搂草打兔子,顺带把哈市也拿下来。

冯占海退到了哈市以南的阿城。这里离吉林省临时政府的驻地不远,可以对后者起到军事掩护的作用。

但是不久,他就出了点状况。

部队没粮了。

照理,部队军粮是不用军事负责人发愁的,那来是地方政府该干的事,但现在不比往昔了。

找熙洽?这个汉奸政府巴不得你找他呢。

吉林省临时政府倒是东北军政当局正式委任的抗日政府,但那是个流亡政府,空架子,加上张作相委派的负责人能力一般,基本上只能混混事,起个象征作用,要靠它来给冯占海的部队筹粮办饷显然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哈尔滨城里也有政府,但已经宣布独立了,而且这帮人各怀心思,有的想做汉奸,有的想逃跑,有的还拿不定主意,总之都不肯出头帮忙。

冯占海只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幸好在阿城不远就有一个好所在。

这个地方叫拉林,是个镇,但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拉林仓,以其清代开始,官府就在这里建立官仓,储备军粮而得名。

后来连日本人都惊叹拉林镇产粮之丰富,甚至不惜拿哈市来做对比:大大的拉林仓,小小的哈尔滨。

守着这么一个大粮仓不可能找不到饭吃。

理所当然,冯占海要带人去拉林筹粮,结果就在那里遭到了于琛澄的伏击。

当年能蒙一向为人清高的郭鬼子看得起,大头当然还是有两下子的,最起码符合老奸巨滑这一特征。

他跟着冯占海追过来后,吸取水曲柳一战的教训,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一直蹲在拉林候着。

我相信,你不可能肚子不饿,饿了一定会到拉林来碰碰运气。

冯占海这次出来,带了1个支队(相当于1个营),在被包围后只得拼着死命往外冲。在支队长受了重伤后,才勉强冲了出来。

这时伪军已经发现冯占海本人就在这个支队里,当然紧叮不放。在阿城的部队听到拉林传来枪声后,也匆忙赶来增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冯占海始终无法脱身。

这时有人出手相助了。

从此,冯占海的名字将和他紧密相连。

(271)

这个人叫李杜。

现在这个名字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不过如果我告诉你,当年国共曾一致同意,让他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就是杨靖宇、赵尚志们那支部队的总司令,后因故未能实际赴任),你可能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如果说东北军后期还有较为优秀的军政人才的话,李杜绝对可以排到前几名。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