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首先我们得承认,犬养内阁本身是不想在欧美大佬云集的上海滩玩火的。在中日双方情绪对立时,首相犬养毅还特地让驻华公使重光葵赴上海进行调解。

可惜这回犬老要力不从心了。

海军正与陆军争风吃醋,巴不得自己也弄出一个“九一八”出来给天皇看看。内阁和首相算老几?根本就不听你的。

犬养毅没法子,只好去找天皇汇报,希望这位全日本的偶像能对海军施加影响。

但“九一八”之后,裕仁天皇对他的“皇军”(包括海军)必定能战胜支那军早已不担心了,所以对犬老的意见兴趣不大,没怎么搭理。

另外据说这位天皇当时的心思也并不在国家大事上,却在为他的偌大家业无人继承而烦恼。

裕仁做梦都想抱个儿子回来。

偏偏他的老婆很不争气。一连生了四胎,都是招弟型的。

作为皇帝的裕仁从来没设想过自己的下一代会是女皇,所以他很着急,整天思考的都是如何生儿子的事。

上海?就让军队自己折腾去吧。

这么折腾着,事情就弄大了。

照例,擦屁股的事,又是内阁来做。

29日当天,犬养内阁就“上海事件”发表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日本政府除把老调拿出来弹了一弹外,为证明自己有理,又把中国媒体对天皇“大不敬”问题重新拎出来抖搂了一下。

因为这一年年初,裕仁天皇在阅兵时,遭到过朝鲜人的剌杀(即东京樱田门事件)。

说起来,这朝鲜人搞剌杀真是很有些天赋和水准的,就连大名鼎鼎的伊藤博文都是死在他们手上。

这次是扔丨炸丨弹,虽然没炸到裕仁,但也使他受惊不小(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生儿子)。

由于这消息很抓人眼球,因此中外报纸几乎都予以了转载,上海的《民国日报》也不例外。

登就登吧,谁也没规定只能登好消息不能登坏消息。问题是这家报纸登完了消息,又在后面添了一句话。

就是这句话,把日本人给气坏了——

虽然没打中(裕仁),不过也快了(“虽不中,不远矣!”)。

这不分明是在诅咒我们天皇陛下吗?!

站在公正角度,严格地说,这句话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厚道,所以引起了国际纠纷。

不过这件事其实早就解决了,在答复“四项条件”之前,上海市政府已将《民国日报》社暂时封闭。

现在再拿它来说事,实在是没话找话说。

从这份声明上,中国政府也看出来了,日本方面并没有罢兵的意思。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进入蒋汪联手时期。

一个突如其来的“九一八”,不仅坑了张少帅和东北军,还连累了老蒋,使他像蹦极一样,从权力和声望的顶峰一下子直摔谷底。

那滋味,是个人都不好受。

仿佛是觉得欠了老蒋的情,所以一定要还,日本人又策动了“一二八”,使后者否极泰来,重新成为朝野关注和推崇的目标。

很多人都觉得,在被这东瀛小岛国逼得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多难之秋,朝中还是缺少不了一个强悍的军人领袖。

新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也持这种见解。

其实,早在孙科还未辞职下台之前,老汪和老蒋就已经站到一块来了,一起发表见解,一起指指点点,俨然又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汪精卫不得不承认,老蒋离开自己没有问题,自己离开老蒋却万万不能。否则,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孙科第二。

上海剑拨弩张的形势,使老蒋很快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189)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成立了应对中日局势的军事委员会,由蒋介石担任委员长。

这本来是一个临时军事机构,后来却因缘际会,逐渐发展成了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部门。

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一声“委员长到”,会议室立刻静穆,所有军政要人均齐刷刷挺身站立,做凛然肃然状。

排场啊。

不过如果没有日本的昭和军阀们在旁边推波助澜,老蒋能不能完成这次漂亮的王者回归,还真的不太好说。

范厨师说过,人不能够第二次上当。同样,老蒋这次也不乐意再掉进那个害人不浅的坑了。

谁要再说我抗日不积极,抽他。

主军的老蒋从家乡溪口发出通电,声明抗日,算是给自己正了一回名。

与此相呼应,主政的“绝对抵抗派”汪精卫也发了一通大义凛然的讲话,表示一定要与“暴日”死磕到底(“决非威武所能屈,决不以尺土寸地授人”)。

同时国民政府决定立刻迁都洛阳,全国划分为四个防区和一个预备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

当然,国联那边还是要催一催的:上海这边又出事了,怎么办?

在这方面,急的不光是中国人,还有时刻担心炮火会打到租界门口的英美各国。

在国联专门为“一二八”事变召开的理事会上,英国代表拍着桌子大叫,说要是任远东形势这么发展下去,国联干脆就别干了,不如一边歇着去,由我们英美来直接处理算了。

是啊,国联究竟都在捣鼓些什么呢,人中国代表施肇基可都辞职好两月了。

施肇基的辞职,让南京国民政府一下子陷入了人才恐慌。

王正廷、施肇基都是南方政府培养出来的外交人才,他们一走,这方面就没人了。

但活还是要有人干,而且干活的人还不能比上面这二位水平差。这就比较难办了。像王正廷、施肇基这些人,都是外交界一等一的高手,一时半会到哪里去找比他们还强的?

人,还是有的,只要换一换思路。

南方没人了,那就到北方去找。

被逼得恨不能上房揭瓦的南京政府豁然开朗,想起早已倒台的北洋政府还有一些能人没用。

第一个想起来的,自然是在巴黎和会上出尽风头的顾维钧。

赶快起用,先是出任外交部长,旋又入驻国联调查团任中国顾问。

令人意外的是,最重要的国联代表职位却没有留给他。

因为另一个人也许比他更合适。

颜惠庆,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传教士家庭,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他以外交起家,最后曾一度做到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在个人履历上可以说与外交奇才顾维钧并驾齐驱。

在我看来,施肇基的中途退出算得上是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一个重大损失(包括王正廷也是如此)。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临危受命的北方外交奇才们不仅迅速填补了这一真空,而且随着颜惠庆的到来,还将注定开创中国外交史上的另一段不朽传奇。

(190)

因为这确实是一个不凡的人。

首先当然是在业务能力上无可挑剔。

与外语超烂的芳泽相比,颜惠庆的英语和法语都说得极溜,且所有发言稿都是自己构思,并亲自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他的助手有福了)。

当然,这些顾维钧、施肇基们也能做到。如果仅有这点本事,那就不叫颜惠庆了。

别忘了,他可在政府里混过,还做过一把手。

虽然时间很短,可你得知道那时候的北洋政府里头都是些什么人,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滑头,一个比一个会混。

能有这样的成就,可以算修炼得道了。

得道的前政府总理在当上国联代表后,很快就显示出了他与前任不一样的地方。

在国联打交道,除了公开场合能言会道外,私下拉关系也很重要。一般人就是弄个包厢,请请老大帝国的代表团成员或者国联要员,这个叫做重点突破。还有财大气粗的,索性把整个饭店都包下来,能请的一家伙都请到,这个叫做全面撒网。

前者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些中小国家知道了没准就要拆你的台,后者是花了大钱,其效果也可能就是收收名片,大家吃完了一抹嘴,第二天脸跟名字还是对不上号。

颜惠庆的做法与众不同。

他做的比全面撒网还要过分。

请客,而且全部请。

人家一般只请代表团的首席代表,至多再拉一个副代表。

他是连秘书助手带工作人员全发请柬,一个不拉。

当时的国联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了现在的联合国,但也有44个会员国(后来增加到63个)。我算了一下,扣除中日两国(日本是对手,自动排除在外),以每个代表团至少6人计,也有250多人。另外国联衙门里还有一帮子。

把这么多人请去饭店嘬一顿,我估计中国代表团就是把回国的路费都垫上也不够。

可这只是你的想法,因为颜惠庆根本就没打算请兄弟们上馆子。别说馆子,连街上的大排档他都没舍得。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