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感觉身陷大难之中的古贺大佐,此时很有一种要做点成绩给全世界人民看看的勇气和果敢。

他决定“先发制人”,自己拯救自己。

古贺按人头分了一下工:松尾少尉率辎重兵回锦州领弹药给养兼报信;村上中尉带领少部分骑兵在县里守着;他本人则亲率骑兵联队的大部分步骑兵出来“扫荡”。

本来人就不多,他还来了个兵分三路,做个骑兵联队长真不算屈才。

锦西县长张国栋现在已经把古贺当成他的新主子了,在古贺出发前很体贴地劝他谨慎从事,免得小命玩完。

古贺反而来劲了。这时候不充英雄什么时候充。

他笑了笑:不过是一些小毛贼而已,看我手到擒来。

一上战场,“英雄”就被卡住了。

民团的人虽然没什么作战经验,但架不住人多,而且不讲战法,“瞎打”。

“瞎打”的意思是,他们不跟古贺的套路走。

古贺是把他们当保安总队,或正宗游击队对待的,所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可民团的人都是老百姓的干活,没怎么打过仗,不懂这一套。

我劈过来一板斧,按古贺的意思,你得拿刀格挡一下啊,那我下面才能继续出招。民团的弟兄们不挡,他们只知道拿刀捅你的肚脐眼。

古贺愣在那里了。还没等他完全摆开架势,联队就挨了无处不在的民团一阵乱拳。

这一下,总算把他打醒了。

哦,原来你们不会打仗啊,给我冲。

这一冲,又坏了。

被对方一扫,死了一大半,而且很多都是一枪毙命。

这种枪法完全都是正规部队神枪手的专利,

晕啊,古贺彻底被绕住了,不知道眼前这些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战术纪律杂乱无章,枪法却又是如此精准。

你们哪个单位的,请问?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打枪的人都是绿林好汉,百发百中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家常便饭。

古贺被打败了,真的被打败了。

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留守的村上中尉被包围了。

“扫荡”无功,老巢眼看也要不保,今天这脸算丢大了。

赶快回去吧。

古贺打马就走,欲援救县城里正受苦受难的村上。

可是没走多远,他自己就连中两枪,一个倒栽葱摔下马来。

这回他再也不用担心面子问题了。

(172)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古贺带兵出来“扫荡”的时候,松尾少尉还在往锦州的路上赶呢。

本来他这一路应该算是最安全的。因为目标最小,无论是民团,还是溜子,都不会冲着他来。可这人要是一倒霉,阎罗王都会跟在你屁股后面讨赏钱。

这一大清早的,气温很低,又赶着大车。走出三十里路,众人就吃不消了,一个个又冷又饿还累。没办法,只好就近在一家农民的院子外面取了一些高粱秸,用来点火取暖兼做饭。

人要吃东西,那马也不能饿着,出劳力可全靠它呢,所以接着又拿了点墙角边堆放的谷草去喂马。

应该说,相对于日军一贯烧杀抢掠的作风,这帮孙子的做法还不算太离谱(毕竟任务在身嘛)。

可是这家里的农民小伙子不乐意了。这兄弟也不问松尾要钱,直接奔隔壁去借了一把老式步枪,就准备把拿他谷草的那个小子给收拾掉。

这时候,他族里的一个长辈拉住了他,并且严肃地正告他——你不能打啊。

接下来,你一定会以为是这么一句话:算了,不就拿了点谷草嘛,也不是很值钱。

或者是:孩子,不能啊,杀人要偿命的,何况这是东洋兵,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都不是。长辈的话是这样说的:

你不能打啊——

你打最多只能打死一个,他们有三十来个呢,应该找人埋伏起来一块干掉。

…………

有点无语,这锦西的民风也太强悍了吧!不过我喜欢,顶一个先。

小伙子一听有理,便从本村拉了十来个人,跑到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路上,找了一块高坡埋仗起来。同时,还派人向附近各村送信,邀请大家来帮个场子。

松尾少尉和他的部下们吃完早饭便又上路了,他压根不知道一会儿工夫能和人结下这么深的梁子,只顾着拼命赶路,好运回枪弹给养给古贺用。

一到高坡下面,枪声便响了起来。

其实这时候,高坡上的人并不多,又都是没什么战斗经验的农民。松尾们都骑着马,如果打马夺路而逃,还是能捡回一条命的。

可是松尾没这样做。

辎重兵嘛,平时就让人看不起,打仗也轮不上,手平时还挺痒痒的,而且高坡上的伏兵看上去比较差劲,穿着便衣也就罢了,就连射击姿势都做不好,属于典型的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不在这帮人身上立点战功,简直就没天理了。

松尾一扬手,辎重兵们都下了马,端起枪朝农民们对射。

归根结底,松尾还是吃了不懂民情的亏。

这个地方的规矩是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而且必须相助。否则下次等你有了难,鬼才会搭理你。

所以援兵是越来越多。

等到松尾发现周围密密麻麻布满了持枪农民时,已经晚了。

就算里面没几个枪打得准的,可这集中起来,就是弹雨,而且一下就是两个小时,不带停的。是个人,谁受得了。

松尾辎重队全军覆没。连没及时逃散的那十几匹马都跟着倒了大霉,被流弹打得满身洞眼。逃掉的马,农民们也没放过,骑着自己的马一阵猛追,全部捕获。

都是纯种的东洋马,脚力好着呢,补鬼子赊的谷草钱那是足够了。

古贺联队和松尾辎重队的被歼灭,使关东军和日本政府都大为震惊。

江桥那一仗,吃点亏还能理解。毕竟是东北正规军,又有一个会打仗的马占山在那里指挥。可锦西这一战,却把他们自己给弄蒙了。

堂堂的骑兵联队,怎么会连一群农民和土匪都搞不过呢?

日本人认为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最悲惨的事件(“夫锦西冬季之风暴,闻之皆血泪也”)。

他们对锦西状况重新进行了评估,认为这个地方“胡匪猖獗,民生疲弊”,而这里的人大概是几百年前的那个“魔王”成吉思汗的后代。

什么意思?

“借”他一点谷草就要干掉你,一点“道理”不讲,这还不是和当年差一点就把整个日本岛全部灭掉的蒙古人一模一样吗。

实在是太凶猛了。

面对这帮“土著凶人”,日军只好决定,把张国栋等汉奸带走,放弃原来的老县城,移地重建新的锦西县城。

日本人的特点是,你对他软弱一点,他就放肆一点,而你如果对他狠一点,他倒马上就自动自发地懂得了收敛的道理。

锦西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此战后来带动了东北义勇军的兴起。

不管怎样,关东军总算是从面上把包括锦州在内的辽西部分地区给占领了(锦西的事可暂不管它)。

现在要掉转头对付黑龙江的马占山了。

(173)

早在准备进攻锦州的时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就听到了一个足以令他心惊肉跳的消息,那就是退守海伦的马占山有重新向省城齐齐哈尔移动的迹向。

种种迹象表明,马占山的部队经过江桥一战,并未丧失元气,他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和实力。

马占山自从到了海伦之后,由于声名在外,要求采访他的国内外记者那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不过对于记者们来说,采访名人,绝不是一件好干的差事。

耍大牌那是家常便饭,遇上个别不厚道的,甚至还会关上门躲在阳台后面朝你开黑枪。

不去吧,又交不了差。有的记者被逼得实在没法,只能用“多方采访某君,只是联系不上”或“据信”、“坊间云”这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来进行搪塞,一篇新闻看似拖得老长,其实当事人什么也没说。

记者这碗饭,真的挺不容易。

再者,马占山的身份有些特殊,此人土匪出身,斗大字识不得几个,场面话估计说不出来,粗话又登不上报纸。那些第一次采访他的记者都觉得很悬,有的甚至把瞎编的文章都事先准备好了,采访就准备只过过场。

令记者们大吃一惊的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马将军除了相貌不太威武,与想像中有所区别外,一张嘴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把记者们都说得一愣一愣的。

马占山还特别懂得记者的心思,不断提供给他们有关于江桥抗战的各种猛料、第一手料,那是要煽情有煽情,要悲壮有悲壮,要痛快有痛快。

这批没打过仗、也没看过打仗的记者个个听得如临其境,如醉如痴。

最重要的是,作为名震中外的“抵抗将军”,马占山没有一点大牌的架子。不管事务都忙,听到记者来了,无论来头大小,他都要挤出时间亲自接待,并奉若上宾,决不肯随便怠慢一个。

这种思维和意识,绝对是现代的不能再现代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关河五十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